苏北四市2018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及答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苏北四市2018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及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13347dc1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06

苏北四市2018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及答案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20分,考试用时10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Na 23 Mg 24 S 32 K 39 Ba 137

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下列做法符合上述理念的是( ) A. 开发太阳能等新能源汽车 B. 工业污水直接用于灌溉农田

C. 焚烧废旧塑料防止“白色污染” D. 推广露天烧烤丰富人们饮食 2. 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A. 中子数为8的氧原子:18 8O B. 氯离子的结构示意图:C. Na2S的电子式:

D. 2-丙醇的结构简式:(CH3)2CHOH

3. 下列有关物质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 A. Si的熔点高,可用作半导体材料 B. SO2具有氧化性,可用于漂白纸浆 C. Na2CO3溶液呈碱性,可用于洗涤油污 D. Al2O3硬度很大,可用于制造耐火材料

4. 下列关于NO2的制取、净化、收集及尾气处理的装置和原理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制取NO2 B. 净化NO2 C. 收集NO2 D. 尾气处理

5. X、Y、Z、W均为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与Z位于同一主族,Z的核外电子数是X的2倍,Y、Z、W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等于Z的核外电子总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原子半径:r(X)

B. Y的氧化物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C. Z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均为强酸 D. Z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比W的强

6. 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

A. 氯化铁溶液溶解铜片:Fe3+Cu===Fe2+Cu2

B. 氯气与水反应:Cl2+H2O

2H+Cl+ClO

C. 硝酸银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Ag+NH3·H2O===AgOH↓+NH4 D. Ca(HCO3)2溶液与少量NaOH溶液反应: +--

Ca2+HCO3+OH===CaCO3↓+H2O

1

7. 在给定条件下,下列所示的物质间的转化均能实现的是( ) A. SiO2――→Na2SiO3(aq)――→H2SiO3 B. MgCl2·6H2O――→MgCl2――→Mg C. SO2――→CaSO3――→CaSO4 D. Fe――→Fe2O3――→FeCl3(aq) 点燃

8. 通过以下反应均可获取O2。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①光催化分解水制氧气:2H2O(l)===2H2(g)+O2(g) ΔH1=571.6 kJ·mol1

②过氧化氢分解制氧气:2H2O2(l)===2H2O(l)+O2(g) ΔH2=-196.4 kJ·mol1

③一氧化氮分解制氧气:2NO(g)===N2(g)+O2(g) ΔH3=-180.5 kJ·mol1 A. 反应①是人们获取H2的途径之一 B. 反应②、③都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1-

C. 反应H2O2(l)===H2O(g)+O2(g)的ΔH=-98.2 kJ·mol1

2

D. 反应2H2(g)+2NO(g)===N2(g)+2H2O(l)的ΔH=-752.1 kJ·mol1 9. 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

A. 能使甲基橙变红的溶液中:K、Mg2、NO3、I

--++--

B. c(HCO3)=1 mol·L1溶液中:Na、NH4、SO24、OH

++--

C. 无色透明的溶液中:Fe3、Al3、NO3、SO24

NaOH(aq)CO2

△通电

CaCl2(aq)O2

O2盐酸

c(OH)++--D. =1012的溶液中:Ba2、Na、Cl、AlO2 +

c(H)10. 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相符合的是( )

甲 乙 丙 丁 A. 图甲表示对某化学平衡体系改变温度后反应速率随时间的变化 B. 图乙表示反应物断键吸收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成键放出的总能量

--

C. 图丙表示0.1 mol·L1 NaOH溶液滴定20 mL 0.1 mol·L1硫酸时溶液pH的变化 D. 图丁表示向Ba(OH)2溶液中滴加稀H2SO4至过量,溶液的导电性变化情况

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时,该小题得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得2分,选两个且都正确得满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就得0分。

11. 有机物Z是制备药物的中间体,合成Z的路线如下图所示:

2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X分子中所有原子处于同一平面 B. X、Y、Z均能和NaOH溶液反应 C. 可用NaHCO3溶液鉴别Y和Z

D. 1 mol Y跟足量H2反应,最多消耗3 mol H2 1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反应2NaCl(s)===2Na(s)+Cl2(g)的ΔH<0,ΔS>0

+-

B. 常温下,将稀CH3COONa溶液加水稀释后,n(H)·n(OH)不变

C. 合成氨生产中将NH3液化分离,可加快正反应速率,提高H2的转化率

D. 氢氧燃料电池工作时,若消耗标准状况下11.2 L H2,则转移电子数为6.02×1023 13. 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 A B C 实验操作和现象 向苯酚浊液中加入Na2CO3溶液,溶液变澄清 将少量Fe(NO3)2加水溶解后,滴加稀硫酸酸化,再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成血红色 氯乙烷与NaOH溶液共热后,滴加AgN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 在2 mL 0.01 mol·L1的Na2S溶液中先滴入几滴 -0.01 mol·L1 ZnSO4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滴入 -0.01 mol·L1 CuSO4溶液,又出现黑色沉淀 --

实验结论 酸性:苯酚>HCO3 Fe(NO3)2已变质 氯乙烷发生水解 -D Ksp(CuS)

mol·L1 NaOH溶液滴定10.00 mL 0.100 0 mol·L1 H2C2O4溶液所得滴定曲线如右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点①所示溶液中:

+--

c(Na)>c(HC2O4)>c(H2C2O4)>c(C2O24)

--

B. 点②所示溶液中:c(HC2O4)=c(C2O24)

+--

C. 点③所示溶液中:c(Na)=c(HC2O4)+c(C2O24) D. 点④所示溶液中:

++--

c(Na)+2c(H2C2O4)+2c(H)=2c(OH)+2c(C2O24)

15. 温度为T时,在两个起始容积都为1 L的恒温密闭容器发生反应: H2(g)+I2(g)2HI(g) ΔH<0。

实验测得:v正=2v(H2)消耗=2v(I2)消耗=k正c(H2)·c(I2),

v逆=v(HI)消耗=k逆c2(HI),k正、k逆为速率常数,受温度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容器 Ⅰ(恒容) Ⅱ(恒压) 物质的起始浓度(mol·L1) -c(H2) 0.1 0 c(I2) 0.1 0 c(HI) 0 0.6 物质的平衡浓度 c(I2)=0.07 mol·L1 - A. 反应过程中,容器Ⅰ与容器Ⅱ中的总压强的比为1∶3 B. 两容器达平衡时:c(HI,容器Ⅱ)>3c(HI,容器Ⅰ)

3

k正

C. 温度一定,容器Ⅱ中反应达到平衡时(平衡常数为K),有K=成立

k逆

D. 达平衡时,向容器Ⅰ中同时再通入0.1 mol I2和0.1 mol HI,则此时v正>v逆

非选择题

16. (12分)沉淀碳酸钙主要用于食品、医药等行业。以精选石灰石(含有少量MgCO3、FeCO3杂质)为原料制备沉淀碳酸钙的工艺流程如下:

(1) 流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有气体Ⅰ、气体Ⅱ和________(填化学式)。 (2) “碳化”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过程中通入气体Ⅰ和气体Ⅱ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

(3) 工业上常用电解氯化钠和氯化钙熔融物来制备金属钠,原理如下图所示:

①电解过程中,加入氯化钙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石墨电极发生的电极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电解得到的Na中约含1%的Ca,除去其中少量Ca的方法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已知部分物质的熔沸点如下表:

物质 熔点(K) 沸点(K)

Na 370 1156

Ca 1123 1757

17. (15分)化合物H是一种用于合成药物的中间体,其合成路线流程图如下:

(1) B中的含氧官能团名称为羟基、________和________。 (2) B→C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

(3) 写出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A的一种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_____。 ①含有苯环且遇FeCl3溶液不显色;

②能发生水解反应,水解产物之一能发生银镜反应,另一水解产物分子中只有3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

(4) F的分子式为C18H20O4,写出F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