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北师大2011课标版四年级小数的意义(一)教学反思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小学数学北师大2011课标版四年级小数的意义(一)教学反思更新完毕开始阅读13631a17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b1

在这节课里,我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问学生我们学习了哪些数?学生会把我们所学习过的数一一列举出来,从而提出本课的重点就是研究小数。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课堂上,我以“活动”代替教师的讲解,给学生创设了一个自主探索的求知环境,使学生全员参与到活动中来,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整个学习过程,我主要是借助学生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学习来完成的。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注意生与生、师与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从中锻炼学生归纳和整理信息的能力。比如:学生经过讨论交流,自己归纳出了如何把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转化为小数,还有的同学观察出可以根据这些分数的分母有几个0来判断它能转化成几位小数,这就是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的硕果,也让我颇感意外。

新课程改革下的数学课堂充满了无限的生机。通过学习远程培训,更加坚定了自己要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利用知识的迁移学习的思想,尤其是吴正宪老师的讲解更是点醒梦中人。课程中利用知识迁移建立小数概念,就讲到分数的学习对小数的学习特别是小数意义的理解有直接显著的影响, 后者的学习对前者也有促进作用 , 例如 8 分米是十分之八米是学生已有的知识, 只要通过提问 , 引起学生的回忆和思考 , 还可以写成 0.8 米 , 也就是同一对象的两种不同形式 , 使小数和分数建立起直接的联系,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 : 十分之几和一位小数 , 百分之几和两位小数之间的关系 。

再如把正方形平均分表示其中的若干份,以及用数轴表示数,这是认识整数、分数时常用的模型,可以将其拓展到小数 。 例如: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 10 份 100 份, 其中的若干份既可以用分

数表示 , 也可以用小数表示 ,这样能够帮助学生理解的小数意义,建立小数的模型,培养学生的数感

我相信学生能在这样一个环境中一起探索、发现、体验,那么就更有利于他们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更有利于他们各方面的发展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