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化学 第1章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第3节 元素周期表的应用-同主族元素金属性与非金属的周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2018-2019学年高中化学 第1章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第3节 元素周期表的应用-同主族元素金属性与非金属的周更新完毕开始阅读13cded88a78da0116c175f0e7cd184254a351b65

色(选D)。②钠与冷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其现象是迅速产生气体,钠浮于水面,熔成小球,在水面上无定向移动,随之消失(选A)。③溴水与碘化钠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的单质碘溶于四氯化碳层(下层),为紫红色(选B)。④钾与冷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钾和氢气,其现象是迅速产生气体,钾浮于水面,熔成小球,伴有轻微的爆炸声,很快消失(选C)。实验①③说明同主族元素的非金属活泼性:氯>溴>碘;实验②④说明同主族元素的金属活泼性:钾>钠; 由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同主族元素的性质相似,且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从上到下,同主族元素的金属性增强,非金属性减弱。 23.(1)①HNO3 CaCO3 ②CO2+SiO+H2O(2)①Cl2+2Br-

H2SiO3↓+CO

Br2+2Cl- ②试纸变蓝 ③2.24 L

【解析】(1)验证元素的非金属性与对应最高价含氧酸之间的关系,可根据强酸制弱酸的反应原理,用稀硝酸与大理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再将二氧化碳通入硅酸钠溶液中,生成硅酸沉淀。由此可说明硝酸、碳酸及硅酸酸性的强弱。(2)氯气能与溴化钠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生成单质溴和氯化钠;氯气能与碘化钾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生成单质碘,遇淀粉变蓝色; 根据电子守恒可得关系式:2KMnO4~5Cl2,生成氯气的物质的量0.04 mol÷2×5=0.1 mol,氯气的体积0.1 mol×22.4 L·mol-1=2.24 L。

24.(1)验证锂、钠、钾的活泼性(或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 c 钾、钠、钾的活泼性依次增强

(2)三 钠、镁、铝 ①钠剧烈反应,可能着火或爆炸 ②镁反应较剧烈,产生大量气泡 ③铝反应比镁缓慢,有较多的气泡产生

【解析】(1)锂、钠、钾是同主族碱金属元素,很明显。

甲同学是想验证同主族元素金属性强弱的递变规律,反应最剧烈的应是钾。(2)验证同周期元素金属性强弱的规律,最好选用第三周期的钠、镁、铝三种元素。因为与第二、四、五、六周期相比较,第三周期元素的变化规律较典型,三种金属中的最活泼,遇水就剧烈反应,遇盐酸反应更剧烈,并产生大量热,且放出H2,还可能会着火或爆炸,铝金属活动性最弱,与酸反应比镁要缓慢,但也能产生大量气泡,镁与酸剧烈反应,产生大量气泡。 25.(1)HNO3 CaCO3 Na2SiO3(或K2SiO3) (2)CO2+SiO+H2O

H2SiO3↓+CO或2CO2+SiO+2H2O

H2SiO3↓+2HCO

【解析】根据强酸制弱酸的反应原理,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由题意可推测:A为HNO3,B为CaCO3,C为Na2SiO3或K2SiO3。 26.(1)分液漏斗 A

13

(2)圆底烧瓶 D

(3)澄清石灰水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O2 H2SO4 H2CO3 S C CO+2H

CO2↑+H2O

【解析】稀硫酸与碳酸钠反应,有二氧化碳生成,由此可说明硫酸的酸性比碳酸强。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越强,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原子得电子的能力越强。 27.(1)分液漏斗 圆底烧瓶 (2)A (3)X Cl2+2Br

2Cl+Br2 棉球变蓝 Cl2+2OH

--

Cl+ClO+H2O

--

(4)检验氯气是否被吸收完全

(5)不能 实验无法证明Br和I得电子能力的相对强弱(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解析】(1)a为分液漏斗,b为圆底烧瓶。(2)高锰酸钾与浓盐酸反应较为剧烈,无需加热即可进行。(3)检验氯气的性质时,不能先通过NaOH浓溶液,否则会消耗氯气,且起不到尾气吸收的作用,应从X导管进气,氯气与NaBr溶液反应生成Br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2Br

2Cl+Br2;氯气与碘化钾溶液反应生成I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2I

--

2Cl

+I2,棉球变蓝;氯气在碱性溶液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2OH

Cl-+ClO-+H2O。(4)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HClO具有漂白性,能使品红溶液褪色,把蘸有品红溶液的棉球放在最后可观察氯气是否被吸收完全。(5)②处棉球变蓝是由于Cl2与I发生反应,故不能证明Br原子和I原子得电子能力的相对强弱。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