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新创新语文同步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讲义:第一单元 四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Word版含答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2019版新创新语文同步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讲义:第一单元 四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Word版含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13dd6f77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6055d49

问 知①。 子曰: “知② 人。”?知①

:通“智”,

樊迟又问什么是智。孔子说:“能了解人。”??智慧、聪明。

知②:?

了解。??

樊迟未达。 子曰: “举 直 错 诸 枉,樊迟没明白。孔子说:“提拔正直的人安置到邪恶的人之上,

??

达:明白,理解。举:提拔。直:形容词用作名词,正直公正的人。

?

错:通“措”,安排,安置。诸:兼词“之于”的合音。枉:形容词作

名词,邪?能使 枉者 直。”

恶的人。?

?能使邪恶的人变得正直。”

樊迟 退, 见子夏,曰: “乡 也 吾

樊迟从孔子家出来,见到子夏,说:“刚才我到老师家去 见于夫子而问 知,?见他并问他什么是智,?乡:通“向”,先前,在此作“刚刚”讲。?

?于:到。而:递进连词,并且。??

子曰: ‘举 直 错 诸 枉, 能使枉 者

孔子说:‘提拔正直的人安置到邪恶的人之上,能使邪恶的人

直’ ,何 谓也?”?何谓:即谓何;谓:?子夏曰: “富 哉

变得正直’,说的是什么?”??动词,是,说的是。??子夏说:“这句话含义 言乎! 舜有天下, 选 于 众, 举 皋陶,

多么深广啊!舜做了天子,从众人中选拔人才,提拔重用了皋陶,

不仁 者 远 矣。 汤 有天下, 选 于 众,

不讲究仁德的人就被疏远了。汤做了天子,从众人中选拔人才, 举 伊尹, 不仁 者 远 矣。”?富哉言

提拔重用了伊尹,不讲究仁德的人就被疏远了。”??乎:即言

乎富哉。有:拥有,占有。于:从。远:形容?

词作动词,远离,疏远;此处为被动用法。??

(4)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贡问道:“有可以终身实践的一个字吗?”?此句为?定语后

置句,以“而……者”为标志。?子 曰: “其 言:字。行:奉行,实践。? ‘恕’乎!己所不

?

孔子说:“大概是‘恕’吧!自己不

- 5 -

欲, 勿 施 于人。”?愿遭受的事,不强加给别人。”?其:表委婉推测语气?

?的副词,大概,也许。??

(5)子贡曰: “如 有 博 施 于 民 而 能 济 众,子贡说: “如果有一个人能广泛地施给百姓好处并能周济众人,

??如:如果。于:??给。而:并且。?何如? 可 谓 仁乎?”?何如:即如何。谓:??怎么样?能称得上仁吗?”??动词,称为,叫做。??

子曰: “何事于仁, 必也圣乎!?孔子说:“岂止是仁,一定是圣了!?何事于仁:即何止于仁,?

?岂止是仁。必:一定。??

尧 舜 其 犹 病 诸!?其:表委婉揣测

尧、舜也许还担忧自己未达到这种境界呢!??语气的副词,也

许,大概。病:名词作动词,

?夫仁者, 己 欲立 而

担忧,忧虑。诸:兼词“之乎”。?

?仁人,自己想站立得住就要使

立 人, 己 欲 达 而 达 人。 能 近

别人站立得住,自己想通达就要使别人通达。能就近拿自己打比方

取 譬, 可 谓 仁之方也 已。”

即将心比心,推己及人,这可以称得上是实践仁的方法了。”

??夫fú:句首发语词,引发议论。而:就。立人:使别人站立得住。??立,使动用法。达人:使别人通达。达,使动用法。方:方法。??

(6)子曰:“仁 远乎哉? 我欲 仁, 斯仁至矣!”孔子说:“仁离我们很远吗?我想得到仁,这仁就到了!” (7)曾子曰: “士 不可以不 弘 毅, 任

曾子说:“读书人不可以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担当

重而 道 远。?士:读书人。弘:广大,志向远大。毅:坚强,的责任重大,路途遥远。”??

?意志坚强。而:并列连词。道:道路,路途。??

仁 以 为 己 任, 不亦重乎? 死

把在天下实现仁作为自己的责任,这责任不重大吗?为仁奋斗死 而后已, 不亦远乎?”?以为:以……为,把……当作。了才停止,这路途不遥远吗???

?而:顺承连词,就,才。已:停止。??

(8)子 曰: “志 士 仁 人, 无孔子说:“有高尚志向节操的人和仁人,不会为了 求 生 以 害 仁,?苟全性命却去败坏仁德,?志士:有高尚志向和节操?有杀

?的人。以:转折连词,却。??只会牺

- 6 -

身 以 成 仁。”?有:与“无”相对。?

??

牲生命来成全仁德。”?以:目的连词,“来”。?子 曰: “不仁 者不可以 久 处 约, (9) 孔子说:“没有仁德的人不可以长时间地过贫困的生活, 不 可 以 长 处 乐。 仁 者 安 仁,

也不可以长时间地过安乐的生活。有仁德的人安于实行仁, 知 者 利 仁。”?约:形容词作名词,贫困的生活。

?算计得精明的人利用仁。”?乐:用法同“约”,安乐的生活。

安,利:均是意动用法,以?……为安,以……为利。?

?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评析] 自己不愿遭受的事,不强加给别人。

这是一种将心比心、设身处地、推己及人的心理能力,也就是孔子的“仁”。它实际上是告勉学者:欲求达到“仁”的境界,固然“克己复礼为仁”,而居心敬恕与无怨,且展现于外,内外如一,同样亦为“仁”。

2.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评析] 读书人不可以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肩负的责任重大,路途遥远。 曾子认为读书人必须有远大的抱负和坚强的意志,因为他对社会责任重大,要走的路很长。对一个想要有所作为的人来说,远大的抱负、坚强的意志,是缺一不可的。孔子的仁道精神就在于以仁爱的态度来对待国家、社会和别人,为此就要承担起济世救人的责任。而曾子在进行仁德教育的同时特别强调人生的理想和坚定的意志,他的这两句名言后来就演化成了中国儒家人格中的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诗圣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样博大的胸怀与这样高远的志向,都是源自于孔子的《论语》和曾子的“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3.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评析] 没有仁德的人不能长久地处在贫困中,也不能长久地处在安乐中。有仁德的人安于实行仁,算计得精明的人利用仁。

在文章中,孔子认为,没有仁德的人不可能长久地处在贫困或安乐之中,否则,他们就

- 7 -

会为非作乱或者骄奢淫逸。仁者安于仁,智者利用仁。这种思想是希望人们注意个人的道德操守,在任何环境下都做到矢志不渝,保持气节。

[问题1] 选文1中的“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强调的重点是什么? [明确] 强调“仁”是一种内在的自觉行为。

[问题2] 选文2孔子对其学生仲弓谈“仁”,谈了哪两个方面的内容? [明确] 一是要他的学生事君使民都严肃认真,二是要宽以待人。

[问题3] 孔子说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说过“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两种说法区别在哪里?

[明确] 二者本质上是相通的,但前者是从否定的方面说(即不要做什么),后者是从肯定的方面说(即要做什么)。

[问题4] 选文6中的“我欲仁,斯仁至矣”说明了什么? [明确] 为仁全靠自身的努力,不能依靠外界的力量。 [问题5] 通过学习选文,要想做到仁,需要从哪些方面着手?

[明确] ①仁不是嘴上的功夫,不是玄想,要落在行动中,“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仁的实践原则。“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实践仁的方法。做到仁并不难,关键看你是不是有这种追求。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问知。子曰:“知人。” C.乡也吾见于夫子

B.举直错诸枉

D.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解析:A项中“问知”的“知”,通“智”;B项,“错”通“措”;C项“乡”通“向”。 答案:D

2.下列句子中加点实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为仁由己 (依靠) .

B.在家无怨 (古时大夫的家族) .C.举直错诸枉 (邪恶的人) .

-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