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博士-7(血液)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张博士-7(血液)更新完毕开始阅读1428cb46852458fb760b5601

(一)铁缺乏症的概念(助理不要求) 缺铁首先引起贮存铁缺乏,继而发生红细胞内缺铁,最后发生缺铁性贫血,三者总称为铁缺乏症。

缺铁的临床经过:体内铁贮存减少—细胞内缺铁—造血原料减少(缺铁性贫血)

(二)铁代谢

1.来源①食物:正常人每天食物中含铁量l0~15mg,5%~l0%被吸收;②内源性铁:主要来自衰老和破坏的红细胞,每天可提供再利用铁21mg。

2.吸收动物食品铁吸收率高,植物食品铁吸收率低。食物中铁以三价羟化高铁为主,必须在酸性环境中或有还原剂如维生素C存在下还原成二价铁才便于吸收(广告词:VitC和铁搭档)。咖啡、蛋类、茶、菠菜等可抑制铁的吸收。十二指肠和空肠上段肠粘膜是吸收铁的主要部位。(叶酸的吸收部位与铁一致,VitB12的吸收部位为回肠)铁的吸收量由体内贮备铁情况来调节。(zl2007-1-080;zy2006-3-010;zl2007-1-080)

zy2006-3-010.有关铁的描述,正确的是

A.食物中的铁以二价铁为主 B.肠黏膜吸收的铁为二价铁 C.转铁蛋白结合的铁为二价铁 D.体内铁蛋白中结合的铁为二价铁 E.血红蛋白中的铁为三价铁 zy2006-3-010 答案:B

解析:有关铁的代谢是一种比较复杂的问题,食物中的铁以三价铁为主。肠黏膜吸收的铁为二价铁,转铁蛋白结合的铁及体内铁蛋白中结合的铁均为三价铁。而血红蛋白中的铁为二价铁。

(食物中的铁以三价为主,在酸性环境中还原为二价吸收,后经铜蓝蛋白氧化为三价,并与转铁蛋白结合,进入细胞后,铁与转铁蛋白分离并还原为二价,参与形成血红蛋白。三---二---三---二---三,开始为三,最后为三。)

zl2007-1-080. 正常人铁的主要吸收部位是 A.胃 B.十二指肠 C.空肠下段 D.回肠 E.结肠 答案:B

与往年考题比较:本题与zl2007-1-080考点一致。

题干分析:考查铁的主要吸收部位。

正确答案解析:十二指肠和空肠上段肠粘膜是吸收铁的主要部位。

备选答案解析:酒精的主要吸收部位是胃;叶酸的吸收部位与铁一致,VitB12的吸收部位为回肠。 思路扩展:由本题可知,各种营养素的吸收部位是常考内容。

3.转运 借助于转铁蛋白,生理状态下转铁蛋白仅33%~35%与铁结合。血浆中能与铁结合的转铁蛋白称为总铁结合力,未被结合的转铁蛋白称为未饱和铁结合力。血浆铁除以总铁结合力即为转铁蛋白饱和度。

4.分布和贮存 正常成年人体内含铁量男性为50mg/kg,女性为35mg/kg。血红蛋白铁约占67%,肌红蛋白铁约占3.5%,贮存铁29.2%,组织铁、含铁酶含量甚低。体内铁主要贮存在肝、脾、骨髓。贮存形式有两种:铁蛋白和含铁血黄素。前者能溶于水,主要在细胞浆中;后者不溶于水,可能是变性的铁蛋白。(zy2005-3-010)

zy2005-3-010下列属于贮存铁的是

A.血红蛋白铁 B.肌红蛋白铁 C.转铁蛋白结合的铁 D.乳铁蛋白结合的铁 E.含铁血黄素 答案:E

解析:贮存铁以铁蛋白和含铁血黄素两种形式,储存在单核巨噬细胞中,肌体对铁的需要增加时,或丢失时即动用贮存铁。

5.排泄主要由胆汁或经粪便排出,考题从未涉及。

(三)病因和发病机制考题涉及比较少,了解即可

1.摄入不足而需要量增加主要见于小儿生长发育期及妊娠和哺乳妇女。

2.慢性失血主要见于月经过多、反复鼻出血、消化道出血、痔出血、血红蛋白尿。(zy2003-1-243)

3.吸收不良胃及十二指肠切除、慢性胃肠炎、慢性萎缩性胃炎等。

zy2003-1-243缺铁性贫血最常见的病因是

A.慢性胃炎 B.慢性肝炎 C.慢性溶血

D.慢性感染 E.慢性失血 答案:E

解析:慢性失血是缺铁性贫血最常见原因之一,此外有营养因素、吸收障碍。

(四)临床表现除有贫血的临床表现外,尚有因含铁酶和铁依赖酶活性降低引起的临床表现。常见表现有粘膜损害,有口角炎、舌炎、咽下困难及外胚叶组织营养缺乏的表现,如皮肤干燥、毛发枯、反甲等。还可出现神经、精神系统表现,如嗜异食癖。(zy2008-2-084;zy2005-3-011;zl2004-1-081)

zy2008-2-084.女31岁,2年前因胃出血行胃大部切除术,近1年半来头晕,乏力,面色逐渐苍白,平时月经量稍多,检查:Hb76g/L,RBC3.1×1012/L,WBC5.3×109/L,网织红细胞0.015,在进行体格检查时,不可能出现的体征是

A.皮肤干燥,毛发干燥易脱落 B.行走不稳,深感觉减退 C.口腔炎,舌乳头萎缩 D.指甲变脆,变平或匙状甲 E.心尖部收缩期吹风样杂音 zy2008-2-084 答案:B

与往年试题比较:zy2005-3-011;zl2004-1-081与本题都是考查缺铁性贫血的临床表现的试题。

题干分析:女性患者,胃大切术后,头晕,乏力、面色苍白、月经量多,实验室检查:Hb下降幅度超过RBC下降幅度。考虑缺铁性贫血。而缺铁性贫血的表现如下:

一、缺铁原发病表现

二、贫血表现常见症状为乏力、易倦、头晕、头痛、眼花、耳鸣、心悸、气短、纳差等;有苍白、心率增快,心尖部收缩期吹风样杂音等

三、组织缺铁表现 精神行为异常,如烦躁、易怒、注意力不集中、异食癖;体力、耐力下降;易感染;儿童生长发育迟缓、智力低下;口腔炎、舌炎、舌乳头萎缩、口角皲裂、吞咽困难;毛发干枯、脱落;皮肤干燥、皱缩;指(趾)甲缺乏光泽、脆薄易裂,重者指(趾)甲变平,甚至凹下呈勺状(匙状甲)。

正确答案分析:由以上分析,结合选项,行走不稳,深感觉减退主要见于巨幼红细胞贫血的患者,不会出现在缺铁性贫血的患者中。

备选答案分析:其余选项都会出现在缺铁性贫血患者中。

思路扩展:由这一题我们要知道出题老师的思路:缺铁性贫血的临床表现是历年考试重点需牢固掌握。

zy2005-3-011在下列缺铁性贫血的临床表现中,属于组织缺铁表现的是 A.头晕 B.眼花 C.心悸 D.异食癖 E.气短 答案:D

解析:属于组织缺铁表现的是异食癖。

zl2004-1-081缺铁性贫血患者,最可能出现的体征是 A.肝脾肿大 B.淋巴结肿大 C.舌乳头萎缩 D.指甲变薄变脆E.胸骨压痛 答案:D

解析:缺铁性贫血患者,最可能出现的体征是指甲变薄变脆。A、B与E为白血病体征。

(五)实验室检查

1.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血涂片可见红细胞中心淡染区扩大。常伴有轻度血小板升高严重病例可出现三系细胞减少。(zy2003-1-131;zl2002-1-135;zl2000-2-115;zl2000-1-149)

zy2003-1-131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血象特点是 A. RBC减少比Hb减少明显 B.粒细胞分叶多 C. MCH=32pg D.红细胞中央淡染区大 E.粒细胞左移 答案:D

解析:外周血象血红蛋白降低比红细胞数减少明显,呈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外周血涂片可见红细胞大小

不等,以小细胞为多,中央淡染区扩大。平均红细胞容积(MCV)<80fl,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26pg,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031。

zl2002-1-135男性74岁,渐进性乏力伴面色苍白2个月。查体为贫血貌,有反甲,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率102次/分,肝脾肋下未触及。血常规Hb79g/L,RBC2.82×1012/L,MCV 78fl,WBC 5.0×109/L,血小板22.0×109/L,首先考虑

A.缺铁性贫血 B.再生障碍性贫血 C.海洋性贫血 D.巨幼细胞贫血 E.溶血性贫血 135 答案:A 

解析;患者巩膜无黄染,不支持溶血性贫血;白细胞、血小板正常,不支持再障,红细胞体积明显缩小,不支持海洋性贫血和巨幼贫;病人为小细胞低色素贫血,故选A。

(114~116题共用备选答案)

A.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B.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C.溶血性贫血 D.再生障碍性贫血 E.生理性贫血 zl2000-2-114末梢血象中红细胞数目降低比血红蛋白量降低更明显的是 答案:A

zl2000-2-115末梢血象中血红蛋白量降低比红细胞数目降低更明显的是 答案:B

zl2000-2-116不需要进行特殊治疗的是 答案:E

zl2000-1-149一孕妇,26岁,妊娠7个月,贫血,头昏,纳差,Hb 45g/L,RBC 2.5×1012/L,血常规提示:小细胞低色素贫血。其贫血是

A.再生障碍性贫血 B.缺铁性贫血 C.稀释性贫血 D.维生素B12缺乏 E.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答案:B

解析:本试题临床病历提供了该孕妇对造血原料需求增加及纳差的病史,其贫血原因应围绕病史思考。在血常规检查中提示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故诊断为缺铁性贫血,“B”为首选。有部分人选择D,即维生素B12缺乏,但该病属大细胞性贫血,此属于记忆的错误。

2.血清铁降低(<500μg/L),总铁结合力升高(>4500μg/L),转铁蛋白饱和度降低 (<15%)。(血清铁蛋白低于12μg/L,此为诊断IDA最敏感可靠的指标)(xl2007-2-103;zy2004-3-010;zy2000-2-54;zl2006-1-080;zl2005-1-103)

xl2007-2-103.男性,55岁,3个多月来乏力、面色苍白,体重下降6公斤。既往体健。化验Hb 60g/L,RBC 30.0×1012/L,WBC , 8.2×109/L,Plt310×109/L,外周血涂片见红细胞中心淡染区扩大。为寻找贫血的病因,首选的检查是 

A.腹部B超 B.血清铁蛋白 C.尿常规 D.大便隐血 E.骨髓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