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博士-7(血液)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张博士-7(血液)更新完毕开始阅读1428cb46852458fb760b5601

zy2002-2-052可进行骨髓移植治疗的贫血是

A.巨幼细胞性贫血 B.再生障碍性贫血 C.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D.慢性病贫血 E.缺铁性贫血 答案:B

解析:骨髓移植是重型AA的最佳治疗之一。

zl2007-1-081.下列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药物中,属于免疫抑制的药物是 A.司坦唑醇 B.达那唑 C.丙酸睾酮 D.环孢菌素A E.安雄 答案:D

与往年考题比较:本题与zl2007-1-081;zl2005-1-080;zl2004-1-104;zl2000-1-090考点相似。

题干解析:本题考查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其可分为支持治疗和针对发病机制的治疗,其中后者又可分为免疫抑制治疗、促造血治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

正确答案解析:免疫抑制治疗药物包括抗淋巴/胸腺细胞球蛋白、环孢素和环磷酰胺等。

备选答案分析:司坦唑醇、达那唑、丙酸睾酮和安雄(即十一酸睾酮)都属于雄激素类药物,是促造血治疗的用药。

思路扩展:再障的用药及其各种药物的临床药理作用是常考知识点。

zl2005-1-080在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中,下列属于促进造血的药物是 A.抗淋巴细胞球蛋白 B.环孢素A C.环磷酰胺 D.甲泼尼龙 E.司坦唑醇(康力龙) 答案:E

解析:ABCD选项均为免疫治疗,只有E为促造血治疗。

解析:属于促进造血的药物是司坦唑醇(康力龙)。余项不属于促进造血药。(

zl2004-1-104男性,24岁。近三个月来感乏力,面色苍白,近一周来反复鼻出血。查体:贫血面容,肝脾未及。血红蛋白70g/L,白细胞3.5×109/L。血小板2.5×109/L,骨髓细胞增生低下,巨核细胞明显减少。首选治疗为

A.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B. DA方案 C.长春新碱 D.一叶秋碱 E.雄激素 答案:E

解析: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中性粒细胞计数>05,血小板计数>20,网织红细胞绝对值>15,骨髓成灶性造血,增生减低,造血细胞减少,非造血细胞增多,增生灶内幼红细胞比例增高,巨核细胞明显减少或缺如。慢性再障治疗首选雄激素。解析:患者全血细胞减少,伴有贫血及出血,全血细胞减少,骨髓增生减低,诊断再障,但未达到重型再障标准。慢性再障治疗首选雄激素。

zl2000-1-090治疗慢性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首选药物是 A.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B.雄激素 C.碳酸锂

D.硝酸士的宁 E.抗胸腺细胞球蛋白 答案:B

解析:雄激素可提高红细胞生成素的水平,并直接促进红系造血,为慢性再障的首选药物。

解析:本题主要测试考生对慢性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首选治疗药物。答案应是B(雄激素)。其治疗机制可能是直接刺激骨髓造血及增加EP0的作用。

xl2007-2-080.在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中,下列属于促进造血的药物是  A.抗淋巴细胞球蛋白 B.环孢素A C.环磷酰胺 D.甲泼尼龙 E.司坦唑醇(康力龙)

答案:E

zy2003-1-068慢性再障的治疗首选

A.丙酸睾丸酮肌肉注射 B.造血干细胞移植 C.维生素B12肌注 D.抗胸腺球蛋白 E.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口服 答案:A

解析:再生障碍性贫血症针对发病机制的治疗可作促进造血治疗,常用药物有丙酸睾酮100mg/d,肌注。疗程及剂量应视药物的作用效果和不良反应进行调整。

四.溶血性贫血(助理不要求)

(一) 发病机制分类溶血性贫血是红细胞破坏过多,超过了造血代偿能力所发生的一类贫血。溶血性贫血可分为先天性和获得性,也可按发病机制分为红细胞内异常和红细胞外异常。

1.红细胞内异常引起的溶血性贫血(考题很少涉及,历年只有一道题考到G6PD缺陷造成的蚕豆病,所以这一部分只做初步了解即可)

(1)红细胞血管内溶血膜异常:如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系红细胞支架异常;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系克隆性疾病,因红细胞膜蛋白结构异常,红细胞对补体敏感而溶破。

(2)红细胞酶的异常:如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陷症,系红细胞内磷酸戊糖旁路的遗传性酶缺陷,G6PD酶活性减低后,还原型辅酶Ⅱ(NADPH)减少,还原型谷胱甘肽缺乏,由于红细胞不能形成足够的还原物质,一旦遇有氧化剂等因素,易发生溶血。因进食蚕豆后引起急性溶血称蚕豆病,因药物诱发的溶血称伯氨喹啉型药物溶血性贫血,也可因感染诱发溶血或表现为新生儿黄疸。(zy1999-2-107)

zy1999-2-107.某男性患者,13岁。食蚕豆后突感畏寒,发热,皮肤发黄。血红蛋白70g/L,网织红细胞0.15,尿胆原阳性,胆红素阴性.对明确诊断最重要的检查是

A.血总胆红素测定 B. 酸化血清溶血试验 C.抗人球蛋白试验 D.骨體检查 E. 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 答案:E

解析:通过病史及实验室检查,考核区别诊断的能力。在此基础上,选择对本病最重要的检查。经提供的病史及实验室检查,患者首先考虑为溶血性贫血。在病史中述及食蚕豆后诱发本病,故本病的最大可能为蚕豆病,主要原因为G6PD缺陷所引起,其实验室诊断应选E,即高铁蛋白还原试验。考生中有较多答B,主要原因是未与食蚕豆诱发本病的病史结合考虑,或不了解所述各种检查方法的用途。

(3)血红蛋白的异常:为一组遗传性疾病。因珠蛋白肽链合成量的不正常引起的称海洋性贫血(又称地中海贫血),β链基因缺陷导致β链合成减少或缺乏,称β海洋性贫血;α链基因缺陷导致α链合成减少或缺乏,称α海洋性贫血。血红蛋白H病和血红蛋白Bart胎儿水肿综合征属α海洋性贫血。血红蛋白分子结构异常称异常血红蛋白,由之引起的疾病称异常血红蛋白病,如HbS引起的镰状细胞贫血及不稳定血红蛋白病等。

2.红细胞外异常引起的溶血性贫血

(1)免疫因素: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血型不符的输血反应、新生儿同种免疫溶血病、药物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2)感染因素:见于疟疾、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及支原体肺炎等。

(3)化学因素:苯肼、砷化氢、蛇毒、药物等。

(4)物理与机械因素:大面积烧伤、人造心脏瓣膜、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行军性血红蛋白尿等。

(5)其他:脾功能亢进等。

(二)临床表现溶血性贫血的临床表现,取决于溶血过程的缓急和溶血的主要场所 (血管内或血管外)。

急性溶血起病急骤,可有腰背及四肢酸痛、头痛、呕吐、寒战、高热、面色苍白、黄疸,严重的可致周围循环衰竭和急性肾功能衰竭。慢性溶血起病缓慢,可出现贫血、黄疸、肝脾肿大及并发胆石症。(zy2005-3-013;zl2000-1-089;zl2000-2-075)

zy2007-3-011.下列可出现原位溶血的疾病是: A. 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 B. G6PD缺乏症 C.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 D. 异常血红蛋白病 E.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答案:C

解析:原位溶血本质是血管外溶血,常见于巨幼细胞贫血和骨髓异常增生综合症

zy2005-3-013原位溶血见于

A.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B.巨幼细胞贫血 C.血型不合输血 D.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E.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 答案:B

解析:巨幼细胞贫血由于叶酸或VB12缺乏,导致细胞DNA合成障碍,红细胞进入分裂期前,便在骨髓内衰亡,即原位溶血。

zl2000-1-089贫血伴黄疸最可能的诊断是

A.溶血性贫血 B.急性失血性贫血 C.缺铁性贫血 D.再生障碍性贫血E.营养不良性贫血 答案:A

解析:红细胞破坏时大量血红蛋白代谢导致代谢产物-胆红素升高,产生黄疸。因此贫血伴黄疸多为溶血性贫血的表现。考题中只要见到“贫血伴黄疸”即可考虑为溶血性贫血

解析:本题提供主要的临床表现为贫血伴黄疸,在本题的五项答案中,应首选A,溶血性黄疸。其他干扰答案的贫血,均不应伴有黄疸,故答B、C、D、E干扰答案,均是错误的。 (2001年)

zl2000-2-075不属于红细胞生成不足的贫血是 A.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B.原发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C.继发性再生障碍性贫血D.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E.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答案:D

(三)诊断步骤

溶血较易诊断,一般表现为黄疸和贫血表现,重点就在于判断是血管内溶血还是血管外溶血,

1.确定存在溶血根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一般不难确定。应注意除外下列情况:

(1)贫血伴网织红细胞增多,也见于急性失血、缺铁或巨幼细胞贫血治疗后。

(2)血清游离胆红素增高而无贫血,需除外家族性非溶血性黄疸(Gilbert综合征)。

(3)外周血出现幼粒、幼红细胞伴贫血,也见于骨髓纤维化和肿瘤侵犯骨髓。

2.初步判定溶血性贫血的类型是血管内溶血还是血管外溶血,属于红细胞内异常还是红细胞外异常,遗传性或获得性溶血性贫血。

3.确定溶血性贫血的病因。

(四)确定存在溶血的实验室检查

1.红细胞大量破坏的实验室证据血清游离胆红素增高、尿胆原和粪胆原排出量增多、血红蛋白血症(血清游离血红蛋白升高)、血红蛋白尿、含铁血黄素尿(Rous试验阳性)、血清结合珠蛋白降低、外周血涂片中破碎红细胞、畸形红细胞增多、红细胞寿命缩短、血清乳酸脱氢酶升高等。其中红细胞寿命缩短是溶血的最直接证据(PLT减少是ITP的最直接证据);血红蛋白血症、血红蛋白尿、含铁血黄素尿等提示血管内溶血。

2.红细胞代偿性增生的实验室证据网织红细胞增多、外周血中出现幼红细胞、骨髓中幼红细胞增生及粒红比值明显减低或倒置等。(zy2006-3-011)

zy2006-3-011.溶血性贫血时,能提示骨髓代偿性增生的实验室检查是 A.周围血出现晚幼红细胞 B.周围血出现破碎红细胞 C.血清胆红素增高 D.血清结合珠蛋白降低 E.尿含铁血黄素试验阳性 答案: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