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地理新教材教程人教第二册:核心素养专训(一)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2020地理新教材教程人教第二册:核心素养专训(一)更新完毕开始阅读142c32e0d3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b4

高考 文科

核心素养专训(一)——人地协调观和地理实践力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贵州省晴隆县茶马镇茶际村一组是一个“困”在石头中的苗族寨子,已经纳入当地整体搬迁计划。据此完成1~2题。

1.制约茶马镇茶际村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是( ) A.土地资源 C.气候资源 答案 A

解析 据材料可知,茶马镇茶际村一组是一个“困”在石头中的苗族寨子,表明该村可利用的土地资源较少,A项正确;淡水资源、气候资源、能源资源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B、C、D三项错误。

2.导致茶际村整体搬迁的主要因素是( ) A.生态环境 C.政策扶持 答案 C

解析 据材料可知,茶际村一组已经纳入当地整体搬迁计划,表明政府政策扶持,C项正确。

下图为浙江某沿海港口城市规划示意图。该城市各组团分工明确,其中城市“绿心”由山体和水域组成,以保护为主,禁止大规模开发。据此完成3~4题。

B.经济发展 D.社会文化 B.淡水资源 D.能源资源

3.该城市规划限制了城市各组团的( ) A.服务人口 C.服务种类 答案 C

B.服务范围 D.服务等级

高考 文科

解析 据材料信息“各组团分工明确”可知,该城市规划限制了各组团的服务种类。

4.城市“绿心”的设置,反映出我国城市发展的趋势是( ) A.强调以人为本,构建和谐人居环境 B.发展中心城市,增强辐射带动作用 C.发展区域经济,引导农业人口城镇化 D.运用信息手段,提升城市现代化水平 答案 A

解析 城市“绿心”由山体和水域组成,以保护为主,禁止大规模开发,发挥绿地改善城市环境的功能,说明该城市注重生态环境建设,强调以人为本,注重和谐人居环境的构建,A项正确;“绿心”具备生态功能,不能增强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B项错误;农业人口城镇化是城乡经济差距大导致的,和城市“绿心”的设置关系不大,C项错误;运用信息手段提升城市现代化水平应该靠提高科技水平来实现,和城市“绿心”的设置关系不大,D项错误。

绿肥是我国传统农业生产的优质有机肥,具有养分全面、肥效长的特点。把绿肥植物体就地翻压能够达到改良土壤的目的,绿肥种植还能够提供饲料、改善生态环境、抑制杂草以及节能减耗。近年来,“绿肥+”模式又在稻田、棉田、麦田、果园中悄然兴起。绿肥作物的种植在我国分布很广,南北方种植的绿肥品种、种植季节和利用方式存在很大差异。据此完成5~7题。

5.江西省柑橘园里种植绿肥作物的作用是( ) A.增加空气湿度,改变果园小气候 B.抑制杂草生长,增加土壤肥力 C.调节土壤温度,减轻冻害的威胁 D.减轻水土流失,增加土壤水分 答案 B

解析 柑橘园行间空间有限,在园中行间种植绿肥作物对增加空气湿度的作用有限,A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绿肥作物一般生长茂盛,抑制杂草生长效果良好,一些绿肥作物还是害虫天敌的良好宿主,对病虫害的生物防治、减少农药对环境的污染具有极大作用,B项正确;柑橘园冻害一般发生在深秋或冬季,而绿肥作物秋季一般都已枯萎,因此对调整柑橘园温度、减轻冻害几乎没有作用,C项错误;柑橘一般种植在山坡地带,土壤水分容易流失,绿肥作物能够减轻水土流失,但一般生长快,吸收土壤水分能力强,会与柑橘树争水,因此不会提高土壤水分,D项错误。

6.松嫩平原上最适合的“绿肥+”模式是( )

高考 文科

A.玉米套种绿肥 C.麦收后播种绿肥 答案 A

B.棉田套种绿肥 D.收稻后播种绿肥

解析 套种绿肥更有保水、保土、防草、培肥等作用,还能有效抑制杂草生长,减少杂草与作物争水争肥,同时套种绿肥能发挥根瘤固氮优势,增加土壤氮素,改善土壤团粒结构,提高土壤有机质,排除C、D两项;松嫩平原种玉米而不种植棉花,A项正确,B项错误。

7.华北平原的引黄灌区采用“绿肥+”模式能减轻土地盐碱化,主要原因是( )

A.降低土壤温度 C.增加土壤有机质 答案 B

解析 绿肥对土壤温度影响很小,A项错误;由于地表有绿肥作物的覆盖,地表水分蒸发量减小,因此能减轻表土盐碱化程度,B项正确;采取该措施能增加土壤有机质,但增加有机质与减轻盐碱化无关,C项错误;该措施不能增加降水量,D项错误。

下图为某同学绘制的我国东部某海滨小城的城区规划布局图。读图,完成8~10题。

B.减少蒸发量 D.增加降水量

8.图中P区最可能是该城市的( ) A.居住区 C.绿化区 答案 B

解析 读图可知,P位于城市中心地带,地价高,交通便利,且靠近最大的消

B.商业区 D.文教区

高考 文科

费人群,为商业区,故B项正确。

9.某同学认为城中的工业区布局不合理,其理由是( )

①沿河分布,污染水源 ②位于市中心,影响城市交通 ③位于市中心,易对城市造成环境污染 ④距海较远,交通不便

A.①② C.①③ 答案 C

解析 读图可知,图中工业区沿江分布,虽然可以就近获得水源,但是会对水体产生污染,①正确;由于城市规模总体较小,工业区对城市交通影响不大,②错误;位于市中心,易对城市造成环境污染,③正确;靠近河流,水运方便,④错误。故选C项。

10.某同学认为该市的火电厂需要搬迁,并提出搬迁意见,该同学选择的地点最可能是( )

A.① C.③ 答案 C

解析 由材料可知,该城市位于我国东部地区,盛行西北-东南季风,火电厂对大气有严重的污染,应当布局在盛行风垂直的郊外,即布局在东北或者西南方向,而图中①④处位于城区,对城区环境影响大,②位于冬季风上风向,③位于西南方向,且靠近铁路,交通便利,故选C项。

上海人口就业地(职)与居住地(住)布局差异导致交通压力较大。20世纪末以来上海政府调整产业和功能区布局来缓解交通压力。据此完成11~12题。

11.外迁制造业是当前上海市政府调整产业布局中最容易实现的措施,主要原因是制造业( )

A.用地成本高,环境污染大 B.交通需求大,能源需求大 C.技术要求高,市场需求大 D.技术要求高,能源需求大 答案 A

解析 用地成本高,且对环境污染大的制造业需要外迁。

12.在调整产业布局的同时也需要调整功能区布局,主要目的是( ) A.减少职住分离,缓解交通拥堵 B.加强城市建设,提升城市等级 C.加强职住分离,推动人口疏散

B.② D.④ B.③④ D.②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