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品德教育与行为指导研究》结题报告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品德教育与行为指导研究》结题报告更新完毕开始阅读148824aed15abe23482f4d7a

学生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是在德育实践活动中发生发展的。德育实践活动,既有课堂德育活动,又有课外德育活动,既有学校德育活动,又有家庭德育活动,还有社会德育活动。只有把这些活动有效组织,形成合力,才能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

(4)整体性原则。德育过程是以形成受教育者一定思想品德为目标,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参与的教育活动过程。它一方面体现了教育者的组织、教育、引导与受教育者能动地认识、体验和践行的双向互动关系;另一方面,体现在授之以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的全过程。同时在学校教育中,要坚持教育的一致性,充分发挥社会、家庭,学校三位一体整体的教育功能,形成一种有利于学生成长的整体合力和良好氛围。 七 主要研究方法和对象

根据上述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本课题主要采取了如下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收集材料,学习理论,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深入研究低年级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研究学生的心理和行为。在这基础上研究制定良好品德与行为培养的具体目标和工作策略。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新经验,研究新问题。

(2)行动研究法:提出问题——实践反思——改进方法,调整行为,归纳总结。教师结合自己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品德教育与行为指导的实践开展有目的的研究,并在实践中摸索出最佳的教育方法。

(3)问卷调查法:通过对全校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问卷调查,掌握所有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状况,把握影响的因素。

(4)个案研究法:在实施课题阶段,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出现的比较典型的情况进行一年的追踪研究,进行分析总结。

(5)经验总结法:在教学实践和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课题研究重点,随时积累素材,探索有效措施,总结得失,寻找适合的方式、方法。

研究对象为全校低年级段外来务工人员子女。 八 研究步骤

课题分三个阶段进行。

(1)准备阶段(2013.10-2014.1):成立课题研究小组;组织查阅文献;针

对我校学生的特点及学生家庭、学校教育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品德教育与行为的实际状况,对来自内部、外部的不良影响进行梳理,设计出课题方案,建立资料档案。

(2)实施阶段(2014.2-2014.9):根据方案组织教师开始实施,并在实施过程中,及时分析、总结和调控,保证研究过程向预定研究目标前进。

(3)结题阶段(2014.10-2014.11):整理研究资料,反思研究过程,总结出有效的管理模式、策略和方法,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九 研究的主要过程

(1)思品教育 回归生活 1、品德课堂联系生活

陶行知说过: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法国教育家卢梭认为:教育应让学生从各种活动中、从生活中进行学习,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获得直接经验,主动进行学习,反对让学生被动地接受说教,或单纯地从书本上进行学习。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不良的品德和行为也是从他们的生活环境中养成,那么教师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应以学生的生活需要为依据,选取与学生生活经历密切相关的内容,在充分利用教材资源的同时更注重开发学生自身的生活资源,将教材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亲身体验,进而感悟。

比如:小学思品课《平安回家》,教师可选取了生活中的一些真实故事。比如“篮球女孩”的故事,通过听故事引导学生认识到女孩为什么会失去双腿?失去双腿又意味着什么,她此后的生活将面临着什么等等,进一步认识到车祸带给个人、家庭的伤害,懂得道路交通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安全和幸福。还可以采用视频的方法带领学生认识藏有交通标志的漫画,仔细观察交通图标,联系交通路线说说自己的发现,将认识交通标志与实际交通状况联系在一起进行学习、指导,学生很快明白了这些交通标志的实际含义和应注意事项。

2、德育总结回顾生活

为了切实落实我校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思想道德建设,我们一、二年级2014年试点在每周的班会课上开设德育总结环节,内容突出真实性、生活性。我们关注指导学生的现实生活,强调让学生做一个负责的小公民,过健康的生活。该环节用学生自身或身边的人、物、事件来引导学生的品德和行为,强调时效性,对

学生良好品行的养成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我们不仅让学生回顾一周的生活,还让学生对照《学生一周学习生活评价表》进行自我反思,互相评价,在激励与自责中提升自己。

此外,教师还建立了学生的成长档案,时时关注;针对孩子身心发育特点和成长规律,设计了“关注48个生活细节”少年儿童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活动指导手册,从日常生活好习惯入手,从生活的点点滴滴抓起,让孩子养成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

(2)校园文化 润物无声

充满人文氛围的、高雅的校园文化环境,可以净化学生的情操,陶冶学生的心灵。实验中,我们坚持以先进观念引领校园文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学校精神氛围,优化育人环境。

1、校园文化氛围佳

在校园环境建设上努力让学生参与设计、参与管理、参与活动。如开辟“才艺展示长廊”,发动学生亲自动手,写字、画画、刻纸等等,参与学校文化氛围建设,让他们在各项活动中得到体验,在享受、体味中接受环境的各种教育功能的影响;在学校楼梯口和草坪上都张贴“请说普通话”,“请靠右行走”,“嘘,我怕吵,请轻点走”,“小草要睡觉,请别吵醒她”等富有儿童气息与亲切感的行规提示语,时刻提醒学生要注意自己的行为??这无声的一切,将以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影响学生、陶冶学生、吸引学生。使学生从心灵深处自觉规范自己的言行,做到和校园环境的完美融合。

学校还会及时报道班级、学校等新人、新事、新面貌,通过正确的舆论导向、政策导向和价值导向,弘扬主旋律,宣传先进模范人物,正确引导学生的价值取向,培育良好的校园风范和校园精神,达到育人的效果。

2、班级文化显特色

在班级文化建设方面,我们一抓物质文化建设,如力求环境整洁,精心设计墙面,开辟图书角等。二抓制度文化建设,如张贴《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班级公约》、《一日三问》、等。三抓活动文化建设,除积极参加学校举行的运动会、文艺汇演、图书义卖外,班级还经常开展班会、演讲比赛等活动。

为了开拓德育新途径,让班级文化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施加更多影响,我们课题组在常规德育扎实开展的基础上进行了创建特色班的实践探索。为此,四个

实验班(一年级、二年级各两班)各自确定了本班的特色主题,分为以诚信、求真、自理、书香为主题。各特色班以“让每一个班级树立一个永久的形象,让这个形象伴随学生一生的成长”为目标,以“特色班名”为主题,根据自己的特色主题来布置教室环境,切实做到班班有特色,人人争发展。

(3)德育实践 重在体验

德育的本质是实践,缺少实践的德育是不完整的。学生良好的品德和行为都是在道德实践中获得的。走向实践,走向心灵的教育才是充满生命力的教育。为此,我们寓德育于活动之中,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

1、让读书成为习惯

为使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读书成为习惯,让阅读伴随学生成长,我们建立了班级图书角,还开展了许多与读书有关的活动,如诗词诵读比赛、书本义卖场、校园读书节等。在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中,我们以体验为途径,以活动为载体,每学期都广泛深入地阅读爱国主义教育读本,增进了学生的爱国情感,提高了他们道德素养。

2、节约与环保同行

我们结合各种节日和活动,开展了“节约与环保”同行的活动,寓教于导、寓教于乐、寓教于实践。比如,结合植树节,我们让学生为校园的树木浇水,锄草,施肥,了解环保的重要性,改掉乱摘花草的陋习,养成爱护花草树木,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响应瑞安市“卫生城市”的号召,我们带学生开展“走出校外,清除白色垃圾”活动,让他们体验清洁工的辛苦,从而感觉自己平时乱扔垃圾的可耻,勉励自己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3、文明礼仪伴我行

为了强化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养成教育,我们加强《小学生守则》、《小学生行为规范》的学习和训练,有计划地开展“文明礼仪伴我行”系列活动,让一颗颗文明之星脱颖而出,让学生在争创文明之星活动中学到知识,掌握技能,体验到成功。此外我们结合诚信宣传,组织学生观看关于诚信方面的影片,了解撒谎的危害,做个讲信用、诚实人的重要性;结合法制教育日,可以用我们身边的事例讲述小偷小摸的危害和最终的遭遇,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从而控制自己的不良行为。

除上述活动外,我们还举办了亲子体育运动会、去养老院送温暖、祭扫烈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