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九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2019-2020学年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九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更新完毕开始阅读14c8a155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bf9a925

2019-2020学年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九年级(上)

期中语文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2分)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豢养(huàn) 涵养(hán) 箴言(zhēn) 形销骨立(xiāo) ....B.行货(háng) 处方(chù) 诓骗(kuāng) 鸠占鹊巢(jiū) ....C.干系(gān) 拜谒(hè) 撩逗(liáo) 面面相觑(qù) ....D.星宿(xiǔ) 存恤(xù) 愧赧(nǎn) 不省人事(xǐng) ....2.(2分)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眺望 别墅 恣睢 前仆后继 B.瑟缩 糟塌 麾下 根深蒂固 C.鸳鸯 逞能 压榨 娇揉造作 D.制裁 剪影 骈进 如雷惯耳

3.(2分)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第54届世乒赛男子团体决赛中,半决赛淘汰了瑞典队的中国队卷土重来,成功卫冕。 ....B.在这片劫后重生的土地上,人人各得其所,各展其长,满怀信心创造幸福美满的生活。 ....C.充分发挥丝绸之路的纽带作用,可以让历史背景不同的亚欧各国息息相通,共同繁荣。 ....D.《经典咏流传》以崭新的形式推介古典诗词,对弘扬传统文化具有不容置疑的作用。 ....4.(2分)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

A.司马迁用毕生精力著成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刘向整理编辑的国别体史书《战国策》,司马光主持编纂的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它们都是我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璀璨明珠。

B.“唐宋八大家”的作品至今为人所称颂,如韩愈的《马说》、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和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等。

C.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之别。“愚见”“鄙人”“寒舍”属于谦辞,“惠顾”“赐教”“久仰”属于敬辞。

D.书法练习中的临和摹各有长处,也各有不足,最好是将二者结合起来,各扬其长,各避其短。

5.(6分)古诗文默写。

(1)鸡声茅店月, 。(《温庭筠《商山早行》) (2)欲说还休, !(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3)我们现在常用李商隐《无题》中的“ , ”来赞美无私奉献精神。

1

(4)范仲淹《岳阳楼记》中动静结合,描写洞庭湖月夜美景的句子是: , 。 6.(6分)下面是某同学临近毕业时写的一段留言请根据提示完成后面题目。

①最近不知道为什么我常常忆起我们的快乐时光?②是因为校园里时常播放那首“送别“吗?③听到这首歌,就勾起我淡淡的别离之情。④看着我们的毕业照,我便想起了当年我们一起玩耍、同桌共读。⑤转眼三年过去,回望我们一路的欢笑与泪水,有太多不舍,有太多留恋。⑥其实,真诚的心,不会因毕业的分别而离散;真挚的情,不会因毕业的离散而消逝。⑦同学三年,我们共同进退,我们共同欢笑。⑧友情岁月,时光好似一坛陈酿,共渡风雨,历久弥香;时光好似, , , 。 ⑨即便日后我们暂时分开,我们还是永远的朋友!

(1)语段中有两处标点使用不当,请指出并改正。

(2)依照画波浪线的语句在横线处补写一个句子。

(3)文中有一处语病,请指出并改正。

二、阅读理解(50分) 7.(4分)

村行 王禹偁

马穿山後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裳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1)诗中颔联、颈联多处运用对比手法,描绘出山野美丽的景象,请具体分析。

(2)找出传达诗人情感的词语,并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8.(12分)

2

复儿子书

来信均悉,兹再汇汝日本洋五百元,儿自去国至今,为时不过四月,何携去千金业

皆散尽?是甚可怪!汝此去,为求学也。求学宜先刻苦,又不必交友酬应。千金之资,

亦足用一年而有余,何四月未满即己告罄?汝苟在理应用者,虽每日百金,力亦足以供汝。特汝不应若是耳。况如此浪费,必非饮食之豪,起居之阔,必另有所销耗。且汝亦尝读《孟子》乎?大有为者,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困心衡虑之后,而始能作。吾儿恃有汝父庇荫,固不需此,然亦当稍知稼穑之艰难,尽其求学之本分。非然者,即学成归国,亦必无一事能为。今汝若此,余今而后恐无望于汝矣!用钱事小而因之怠弃学业损耗精力虚度光阴则固甚大也。余前曾致函戒汝,须努力用功,何竟忘之?光阴可贵,求学不易,此中甘苦,应自知之,毋负老人训也。

(选文有改动)

①本文节选自张之洞回复儿子的书信。②悉:知道。③兹:现在。④汝:你。⑤业:已经。⑥资:钱财,费用。⑦即:就,便。⑧告罄:财务用尽。⑨苟:假如。⑩特:不过。?恃:倚仗,依赖。?庇荫:比喻尊长的保护、照顾。?固:本来。?稼穑:泛指农业劳动。?致:给予。?函:信件。?毋:不要,不可。?负:辜负。?训:教诲、教导。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①儿自去国至今 ②求学宜先刻苦 ..③特汝不应若是耳 ④困心衡虑之后,而始能作 ..(2)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四处)

用 钱 事 小 而 因 之 怠 弃 学 业 损 耗 精 力 虚 度 光 阴 则 固 甚 大 也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虽每日百金,力亦足以供汝

②余今而后恐无望于汝矣

(4)作者给儿子写这封书信的目的是什么?

9.(14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炊烟是乡村的水墨画

刘世河

①描写故乡的文章,出镜率最高的莫过于“魂牵梦绕”这四个字了,而能体现出这四个字的景象,非家乡的炊烟莫属。

②“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身居都市已久,我曾一度对陶渊明笔下的“归园田居”十分向往,如今人到中年才如梦初醒,其实我的童年和少年时光就是在这样的一个如诗如画

3

?

?

?

?

?

?

?

?

?

的地方度过的。

③我的老家在鲁北平原,村东一条小河蜿蜒渡过。过河不远便是一个高高隆起的沙土岗子,岗子上的白杨树枝繁叶茂,一到夏天便绿树浓荫,成了我们这帮孩子玩耍的天堂。有时候玩累了,我就坐在岗顶上静静地望着小村,努力在那些模样都差不多的院落中寻找自己的家。

④起初总是眼花缭乱,后来望着望着就有了经验;看炊烟,父亲患有胃病,医生叮嘱要三分治七分养,吃饭须有规律,还得是热乎饭,不管多忙,一日三餐母亲都会准时生火做饭,所以村里升起的第一缕炊烟多半就是我们家的。

⑤母亲常说:“这炊烟就是咱庄户人家灶台上开出的花,花一开就有饭香,日日有饭香就是好日子。”彼时年幼,对母亲的话一知半解,在意的只是制造炊烟的灶台上母亲又做了什么好吃的饭。正所谓,饥望炊烟眼欲穿,一心只想肚儿圆。

⑥炊烟还是小村的晨钟暮鼓,每天都传递着村人们晨起晚息的信息。

⑦早晨的炊烟风轻云淡,就像天边薄薄的晨曦,清灵疏朗,昭示着庄稼人早饭的简单,熬一锅小米粥或玉米糊糊,几个馒头就着一碟小咸菜就齐活了。吃罢早饭。上学的上学,上班的上班,下田的下田,农家新一天的生活便拉开了序幕。

⑧午间的炊烟是庄稼人匆忙的步履。不同于早饭的是,午饭虽然简单,但一定要吃得硬实扛饿,因此,午间的炊烟往往急速升起,瞬息消逝,一如庄稼人忙秋忙夏时脚不沾地的身影。

⑨傍晚的炊烟是最美的,也最能体现农家生活的细致与温馨,晚饭是全家人的聚餐,也是庄稼人一天当中最悠闲的时候。庄稼人有个小习惯,就是越闲越吃,所以晚饭自然丰盛些。如若恰巧那天家里有喜事,更会杀鸡烧肉以示庆贺。乡下人干活是急性子,但吃饭蛮讲究,尤其懂得“想要肉更香,工夫必须长”的道理,小火慢炖,肉烂汤浓。因此,傍晚的炊烟是细水长流,从黄昏一直摇曳到夜幕降临。

⑩炊烟如此缭绕生动,古诗词中自然少不了它的倩影。“乱云剩带炊烟去,野水闲将白影来”是辛弃疾笔下的炊烟;“渔市孤烟袅寒碧,水村残叶舞愁红”则出自柳水笔端。

?写炊烟最多的当属陆游。“岭谷高低明野火,村墟远近起炊烟”和“遥望炊烟疑可憩,试从行路问村名”都是他的。可见放翁对田园袅袅飘逸的炊烟有多喜爱。后来又读到陆游“雾敛芦村落照红,雨余渔舍炊烟湿”的句子,禁不住疑惑,炊烟怎么会是湿的呢?

?直到离家多年后,有一回在梦里又见故乡炊烟,醒来后却一枕清泪,才终于有悟。原来炊烟是和思念缠绕在一起的,泪眼看炊烟,又怎么会不是湿的呢!又想起母亲当年对炊烟..的比喻,突然觉得母亲就是一个十足的诗人。而在我的眼里,炊烟不但是庄稼人灶台上开出的花,它自由舒展,浓淡随意,更像是一幅黑白交织的水墨画,气在乡村的上空,画中的奇妙意境只有看懂它的人才能体会得到。

?而且这幅画的色调永远都是暖的,因为它的作者是母亲。

(选自《文苑?经典美文》,2018年第3期,有删改)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