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通辽市2019-2020学年第一次中考模拟考试生物试卷含解析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内蒙古通辽市2019-2020学年第一次中考模拟考试生物试卷含解析更新完毕开始阅读14e43357f3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25

进入血液的是_____。既能向消化道分泌消化液又能调节糖的代谢的是内分泌腺中的[_____]。王大爷体检报告显示其血液中葡萄糖含量正常,尿液中含有葡萄糖,该结果可能是图中_____(填代号)表示的生理过程异常所致。血液不仅具有运输作用,还有防御和保护作用,如血液中白细胞吞噬病菌是保卫人体的第_____道防线,属于_____免疫。

【答案】氧气 小肠绒毛 氨基酸 胰腺 ④ 二 非特异 【解析】 【分析】

1、食物中的维生素、水和无机盐等小分子的营养物质人体可以直接吸收利用,而蛋白质、糖类、脂肪这些大分子的营养物质是不溶于水的,必须在消化道内变成小分子的能溶于水的物质后,才能被消化道壁吸收。

2、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所组成的管道中进行着循环流动,为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送去养料和氧气,并带走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 【详解】

(1)图中①和②表示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①为氧气进入血液。

(2)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这是与小肠的结构特点相适应的,小肠长5﹣6米,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皱襞,皱襞表面有许多小肠绒毛,大大增加了小肠的消化和吸收的表面积。蛋白质必需被彻底分解为氨基酸后才能被人体吸收。

(3)胰腺既是内分泌腺又是外分泌腺,外分泌部分泌胰液,内分泌部分泌胰岛素,调节糖代谢。 (4)尿的形成主要包括两个连续的生理过程:③肾小球及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和④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若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出现障碍,导致尿中出现葡萄糖。

(5)血液中白细胞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能吞噬病菌,属于非特异免疫。 【点睛】

理解掌握人体的循环系统将体内的各中生理活动联系在一起。 37.如图是生物圈中碳循环的示意图,请分析作答.

碳元素在无机环境与生物之间以______的形

式进行循环,碳元素通过[①]______作用由无机环境进入生物体.过程③和④是指生物的______作用,此生理活动主要是在细胞内______中完成的.过程⑤起重要作用的生物是______.伴随着物质循环,能量沿食物链传递的特点是______.如果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增多,则会加剧______效应.减缓此效应的措施有(答出一项即可):______.

【答案】二氧化碳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线粒体 营腐生的细菌和真菌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温室 植树造林 【解析】 【分析】

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图中乙能利用无机环境中的二氧化碳,因此乙是生产者,丙、丁是消费者,甲能将动植物遗体遗物分解为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因此甲是分解者(细菌真菌)。 【详解】

(1)植物利用二氧化碳作原料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二氧化碳进入有机(生物)环境,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如图①就是光合作用的过程,由无机环境进入生物体。

(2)③和④是指生物的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呼吸作用是在细胞的线粒体中进行的。 (3)⑤甲能分解生物的遗体和排泄物,是生物圈中的分解者,分解者是营腐生的细菌和真菌。 (4)物质能量是沿着食物链、食物网流动的,并逐级减少,因此伴随着物质循环,能量沿食物链传递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5)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能像温室的玻璃或塑料薄膜一样,使地面吸收太阳光的热量不易散失,从而使全球变暖,这种现象叫温室效应。温室效应产生的主要原因是D化石燃料的燃烧加剧,二氧化碳在短时间内大量增加所导致的。从二氧化碳释放的角度来看,化石燃料的燃烧是产生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则应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并开发新能源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从吸收二氧化碳的角度来看,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因此可通过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来增加二氧化碳的吸收量。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38.食物被摄取后发生了系列变化,这些变化涉及到人体的多个系统.如图表示人体部分系统之间的联系.图中a表示物质,A、B表示生理过程,Ⅰ、Ⅱ表示肾单位的两种结构.据图回答:

①若a为肉类中的蛋白质消化后的产物,则a是_____,它在_____中初步消化. ②肺泡中氧气进入红细胞是通过_____作用实现,氧气与红细胞中_____结合. ③Ⅰ、Ⅱ中含葡萄糖的结构是_____.

④人体的各项生理活动能顺利的进行主要是通过_____的调控作用来实现的. 【答案】氨基酸 胃 扩散 血红蛋白 Ⅰ 神经系统 【解析】 【分析】

图中a为从消化道进入血液循环属于吸收,A过程为肾小球的滤过作用,B过程为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Ⅰ为原尿、Ⅱ中为尿液。据此解答。 【详解】

①图中若a为肉类中的蛋白质消化后的产物,则a是氨基酸,蛋白质的消化开始于胃,结束小肠;蛋白质在胃中开始被消化,在胃蛋白酶的作用分解成多肽,然后在小肠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成氨基酸后才能被吸收。

②人体内的气体交换包括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和组织内的气体交换,两个过程都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的。肺泡中氧气进入红细胞是通过扩散作用实现,氧气与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结合。

③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重新回到血液里;原尿中剩下的其他废物,如尿素、一部分水和无机盐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Ⅰ、Ⅱ中Ⅰ为原尿、Ⅱ中为尿液。原尿和尿液相比较,Ⅰ原尿中含葡萄糖,Ⅱ尿液中不含葡萄糖。 ④人体的各项生理活动能顺利的进行主要是通过神经系统的调控作用来实现的。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利用所学知识正确分析图。 39.如图是生殖发育有关的示意图,请分析回答问题:

图甲所示是胚胎

发育的示意图,胎儿在母体内发育时,母亲与胎儿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是[___]____。图乙所示的昆虫发育的起点是____。图丙是已受精的鸟卵结构图,将来发育成胚胎的结构是______。丁图所示是的植物繁殖方式是嫁接,为了提高存活率,操作时要将砧木和接穗的___紧密结合在一起。上述图示反映的生殖方式中,属于无性生殖的是______(用图示代码表示)。

【答案】A 胎盘 受精卵 胚盘 形成层 丁 【解析】 【分析】

(1)昆虫的变态发育分为完全不同发育和不完全不同发育;完全变态发育过程为:受精卵→幼虫→蛹→

成虫;不完全变态发育过程为:受精卵→若虫→成虫。 (2)图甲:A是胎盘、B是脐带、C子宫,D是阴道。 (3)图乙:a成虫,b受精卵,c幼虫,d蛹。

(4)图丙:1卵壳,2系带,3卵白,4卵黄膜,5胚盘,6气室,7卵黄膜。

(5)嫁接是指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 【详解】

(1)甲图胎儿通过A胎盘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

(2)完全变态发育过程为:受精卵→幼虫→蛹→成虫;由此可见:昆虫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 (3)5胚盘内有细胞核,是胚胎发育的部位。

(4)嫁接时要使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这样新分裂出来的细胞才能愈合在一起,提高嫁接成活率。

(5)丁嫁接属于无性繁殖,没有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过程。 【点睛】

正确识图、理清相关知识点是解答该题的关键。

40.每年的5月12日是我国的“防灾减灾日”为进一步提高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检验各级防空防灾应急预案的可行性,某中学决定于5月12日组织防空防灾警报试鸣并开展防灾减灾日进行演习。在逃生过程中,人体的生理活动会发生一系列变化。请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回答:听到警报声,同学们迅速逃生,位于____内的听觉感受器能够感受声波产生神经冲动,最终形成听觉,这生这一过程离不开运动系统。人体运动系统是由____组成的。为保证同学们顺利逃生,某同学推开门,让后面的同学通过,他伸肘推门时,上臂的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运动情况是____。快速奔跑时,通过____为肌肉收缩提供大量的能量,这一生理过程主要在细胞中的____完成。火灾发生时,很多物质因燃烧不充分会产生一氧化碳:一氧化碳进入人体内阻碍了呼吸全过程中的_____环节,引起一氧化碳中毒,危机生命。人在遇到紧急情 况时,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肌肉收缩有力,以应对紧急情况。这说明人体能调节____,更好地适应环境。【答案】耳蜗 骨、关节、骨骼肌 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都收缩 呼吸作用 线粒体 氧气在血液中的运输 激素分泌 【解析】 【分析】

从听觉的形成、关节的结构、生命活动的调节,呼吸作用等方面思考作答。 【详解】

(1)能够感受声波刺激的细胞,位于人内耳的耳蜗内;“听到警报声,同学们迅速逃生”是在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参与下形成反射,从反射的类型看,这属于复杂反射,逃生这一过程离不开运动系统。 人体运动系统主要是由骨、关节、骨骼肌组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