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化常识测试50题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古代文化常识测试50题更新完毕开始阅读14fbec7d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e84d24c

序号 答案 序号 答案 序号 答案 序号 答案 序号 答案 1 11 21 31 41 2 12 22 32 42 3 13 23 33 43 4 14 24 34 44 5 15 25 35 45 6 16 26 36 46 7 17 27 37 47 8 18 28 38 48 9 19 29 39 49 10 20 30 40 50 答案: 1.A.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 2.D.仆,谦称自己是对方的仆人,使用它含有为对方效劳之意。

3.B.古代官吏的自谦词有臣、老臣、下官、末官、小吏等。只有在丈夫去世以后,皇后或太后才可以“哀家”自称。足下,则是尊敬对方时使用。 4.C.拙荆是丈夫对外称自己的妻子。 5.A. 对皇太子、亲王的敬称是殿下。

6.C.新皇帝即位后,一般都要改变纪年的年号,称为“改元”。同一皇帝在位时也可以改元,如汉武帝改了十一次年号,唐高宗用过十四个年号。

7.B.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叫“金兰之交”; 8.B.豆蔻,只能指是十三四岁的女子。 9.B.太师是太子太师的简称。

10.C.任职者无定员,一般由亲王、大学士、尚书、侍郎或京堂兼任,称为军机大臣。 11.C.太尉元代以前的官职名称。是辅佐皇帝的最高武官,汉代称大司马。

12.A. 上大夫是先秦官名,比卿低一等。 13.D.郎中成为医生的别称,始于宋朝。 14.B.刺史是原为巡察官名,东汉以后成为州郡最高军政长官,有时称为太守。 15.C.如《水浒传》中的鲁提辖鲁智深 16.B.礼部(管典礼、科举、学校等) 17.A.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 18.C.七月流火表明暑气已退,天外转凉。

19.A.文曲星是主管文运的星宿 20.D.古人居住坐北朝南,以东为左,以西为右。江左是江东,江南。 21.D. 中岳为嵩山,在河南省。22.D. 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科举。

23.D. 进士 意即贡举的人员。唐代科目中以进士科最被重视,明、清两代,始以进士为考中者的名称,凡是举人(乡试考中者)经过会试考中者为贡士,第一名叫会元。由贡士经过殿试录取者才成为进士。

24.A.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 25.B. 参加乡试而被录取的称举人。举人可授知县官职。

26.C.是私人或官府所设的聚徒讲授研究学问的场所27.B. 学官是古代主管学务的官员和官学教师的统称。 28.A.巳为蛇,酉为鸡 29.A.君为臣纲。

30.B.媵指古代诸侯的女儿出嫁时,随嫁或陪嫁的人。而“嫔妃”指帝王妻妾。 31.C.春秋战国时期,诸侯死了叫‘薨’;后世有封爵的大官死了也叫‘薨’。 32.D.庐冢也作‘庐墓’。指古人在服丧期间,为守护父母或师长的坟墓而盖的房舍。 33.B.每年派大夫朝见天子称为“小聘”;每隔三年派卿朝见天子为“大聘”;每隔五年亲自朝见天子为“朝”。 34.D. 凌迟,是先一块一块地分割肢体,然后再割断其咽喉。刖,指砍去受罚者左脚、右脚或双脚 35.C. 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36.B(“专指有身份的官吏”错误,还有帝王) 37.D(“致仕”指官员辞职回家)

38.B(封邑是君主把自己国土中的某一地方的财政收入奖励给某一个人,即该地的税赋归被封者。是古代君主对臣下的一种物质奖励。一般受封邑的是君主的兄弟们或叔伯等近亲属,也有少量的封邑给那些对国家功劳很大的人) 9

39.C

40.A(禅位:君王將帝位禅让給贤人或让位。指帝王生前將帝位傳給子孙。不是皇帝登临皇位。C古代科举考试按照等级次序先后分为院试、乡试、会试、殿试D“英宗”是庙号,不是年号)

41.B(“军令”由兵部掌管) 42.C(应是“专供皇帝、君主及其家族役使的官员”) 43.D(《论语》不是六经) 44.C(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

45.C(举孝廉是汉朝的一种由下向上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孝廉是察举制度的主要科目之一) 46.C(流民指因自然灾害或战乱而流亡在外,生活没有着落的人) 47.A(解析文中意思应是科举考试中的第一等)

48. B 乡试、会试、殿试的第一名分别称为解元、会元、状元。

49.A 古代男子20岁称弱冠,不能用于女子。 30岁而立; 40岁不惑;50岁半百、知命;60岁花甲、耳顺;70岁古稀;80、90岁耄耋;90岁鲐(tai)背;100岁期(ji)颐。 50. D 摄、行、署、权,是暂时代理官职的意思。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