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微生物学教程试题库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食品微生物学教程试题库更新完毕开始阅读1549a3ea5ef7ba0d4a733bda

26.下列物质中属于微生物初级代谢产物的是 A、红曲色素 B、谷氨酸 C、青霉素 D、黄曲霉毒素 27.测定细菌菌落总数时,培养温度是

A、10℃ B、28℃ C、37℃ D、43℃

28.大多数嗜冷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 A、-10~0℃ B、0~5℃ C、5~10℃ D、10~20℃

29.0.1Mpa高压蒸汽灭菌其温度应是 A、115℃ B、121℃ C、100℃ D、130℃

30.杀菌效果最好的乙醇浓度为 A、50% B、70% C、90% D、100%

31.细菌生长的最适PH范围为

A、6.5~7.5 B、5.0~6.0 C、7.5~8.0 D、8.0~8.5 32.霉菌和酵母菌的生长的PH范围是

A、7.0~8.0 B、3.0~6.0 C、5.0~6.0 D、6.0~9.0

33.土壤中种类和数量最多的微生物类群为 A、霉菌 B、酵母菌 C、细菌 D、放线菌

34.某些青霉菌产生青霉素能抑制革兰氏阳性细菌生长,这种关系称为 A、竞争 B、共生 C、拮抗 D、寄生

35.制面包、馒头常用的发酵剂为 A、乳酸菌 B、啤酒酵母 C、毛霉 D、米曲霉

36.苹果汁等酸性饮料常用的杀菌方式为 A、巴氏消毒 B、高压蒸汽灭菌 C、过滤除菌 D、煮沸

37.食醋生产中不需要的菌为

A、米曲霉 B、酵母菌 C、乳酸杆菌 D、醋酸杆菌 38.为避免面粉中的微生物生长,上限含水量是

A、5% B、13% C、15% D、20% 39.一种食品被多种微生物污染后,各种微生物的生长机会

A、均等 B、不均等 C、均等或不均等 D、拮抗

40.同型乳酸发酵和异型乳酸发酵的共同产物为 A、乙醇 B、乳酸 C、醋酸 D、CO 41.引起浓缩果汁变质的主要微生物类群是 A、芽孢杆菌 B、酵母菌 C、乳酸菌 D、醋酸杆菌 42.微生物对天然蛋白质的利用能力是

A、霉菌与细菌无差异 B、霉菌>细菌 C、酵母>霉菌 D、 酵母>细菌 43.微生物生长所需的最低水分活度(Aw )为

A、霉菌<细菌<酵母 B、霉菌<酵母<细菌C、细菌<酵母<霉菌 D、酵母<细菌<霉菌 44.属于感染型食物中毒的微生物有

A、肉毒梭状芽孢杆菌 B、金黄色葡萄球菌 C、沙门氏菌 D、黄曲霉 45.低温保藏食品的原理是

A、使微生物死亡 B、阻止微生物生长C、减少微生物生长D、防止微生物产毒 46.判断灭菌彻底与否的标志是

A、致病菌全被杀死B、细菌芽孢被杀死C、霉菌孢子被杀死D、细菌营养细胞被杀死 47.食品中细菌总数的检测不常用的单位是

A、cfu/g B、cfu/cm2表面积 C、cfu/ml D、cfu/100ml 48.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不适合用血球计数板计数的微生物为

A、酵母活菌 B、酵母总菌 C、霉菌孢子 D、大肠杆菌

49.经高温灭菌的午餐肉罐头中,检出有革兰氏阴性杆菌和革兰氏阳性球菌,其主要原因是

5

A、杀菌不足 B、原料含菌大多 C、真空度不好 D、密封不良,杀菌后再污染 50.能够直接用于食品加工的防腐剂有

A、甲醛 B、新洁而灭 C、山梨酸 D、石炭酸 51.利用沙土管能保藏下列哪种微生物

A、无芽孢杆菌 B、噬菌体 C、酵母菌 D、霉菌 52.如要观察细菌的细胞形态,培养菌体的最佳时数为

A、4~6小时 B、8~10小时 C、18~24小时 D、24~48小时 53.食品中常见的革兰氏阴性细菌是

A、芽孢杆菌 B、变形杆菌 C、乳杆菌 D、链球菌 54.根霉有性繁殖产生的孢子是

A、接合抱子 B、合子 C、子囊孢子 D、担孢子 55.毛霉的菌丝是

A、无隔多核 B、有隔多核 C、有隔有分枝 D、无隔单核 56.酵母菌有性繁殖产生的孢子是

A、分生孢子 B、子囊孢子 C、芽生孢子 D、孢囊孢子 57.寄生细胞内温和噬菌体的DNA称为

A、烈性噬菌体 B、原噬菌体 C、温和噬菌体 D、毒性噬菌体 58.反硝化细菌以NO一作为氢和电子的受体,这种呼吸作用称为

A、有氧呼吸 B、无氧呼吸 C、发酵作用 D、硝化作用 59.在下面的4种物质中不属于次生代谢产物的是

A、抗生素 B、氨基酸 C、毒素 D、色素 60.微生物产生抗生素等代谢产物的最乏要时期在

A、延迟期 B、对数生长期 C、稳定期 D、衰亡期 61.在工业发酵种,接种时的菌种应处于

A、稳定期 B、对数期 C、延迟期 D、衰亡期

62.两种(类)微生物生活在一起,对一方有利或对双方都有利,这种关系属于 A、寄生 B、拮抗 C、共生 D、互生 63.在微生物中对天然蛋自质的利用能力

A、霉菌>细菌 B、霉菌<细菌 C、霉菌<酵母 D、霉菌与细菌无差异 64.下列哪种方法杀灭芽孢菌的效果最差

A、干热灭菌法 B、煮沸消毒法 C、间歇灭菌法 D、高压蒸汽灭菌法 65.用乙醇消毒时,杀菌作用最强的浓度是

A、 60% B、 70% C、 80% D、100% 66.紫外线引起细胞突变的主要原因是

A、 DNA链断裂 B、胞嘧啶的水合作用

C、核酸和蛋白质的交联 D、形成胸腺嘧啶二聚体 67.下列哪一种酶使鲜蛋具有杀菌作用

A、裂解酶 B、溶菌酶 C、氧化还原酶 D、激酶 68.常用于菌种复壮的措施是

A、控制传代 B、创造良好的培养条件 C、有效的保藏方法 D、纯种分离 69.微生物对水活性(Aw)的要求是

A、霉菌<酵母<细菌 B、霉菌<细菌<酵母 C、霉菌>酵母>细菌 D、细菌<霉菌<酵母 70.酸性食品的PH值是

A、<4.5 B、<5.5 C、<6.0 D、<7.0 71.含维生素C的饮料,理想的除菌方法是

A、巴氏消毒 B、无菌过滤 C、煮沸 D、高压灭菌 72.乳酸菌的同型发酵和异型发酵的共同点是

6

A、都产生乳酸 B、都产生乙酸 C、都产生CO2 D、都产生乙醇 73.用微生物生产酶制剂的缺点是

A、需要工厂化生产 B、生产周期短C、一种微生物产生多种酶D、要求不同的发酵条例 74.引起食物中毒潜伏期最短的菌是

A、沙门氏菌 B、粪肠球菌 C、志贺氏菌 D、金黄色葡萄球菌 75.污染食物的主要微生物是

A、细菌 B、霉菌 C、细菌及酵母菌 D、细菌和霉菌 76.食物中最常见的粪便污染指示菌是

A、粪肠球菌 B、葡萄球菌 C、沙门氏菌 D、大肠菌群 77.酿造用水的水质杂菌指标应低于

A、100个/ml B、300个/ml C、500个/ml D、1000个/ml 78.用光学显微镜的油镜和10倍目镜观察细菌,这时的总放大倍数是

A、500 B、1 000 C、1 500 D、2 000 79.原核生物细胞和真核生物细胞之间的相同点是

A、无核膜 B、多条染色体 C、细胞膜是高度选择性半透膜 D、都是二次分裂繁殖 80.根霉的菌丝是

A、无隔菌丝 B、有隔菌丝 C、无隔单核 D、有隔分枝 81.不属于微生物生长因素的成分为

A、维生素 B、氨基酸 C、葡萄糖 D、嘌呤 82.在果园、菜园等酸性土壤中,含量最多的微生物为

A、细菌 B、酵母菌 C、放线菌 D、霉菌 83.合格的食品中不应检出的微生物是

A、大肠菌群 B、细菌 C、霉菌 D、致病菌

五、是非题 (以“+”、“-”表示)

( ) 1.间体在G与G细菌中同样发达。

( ) 2.未经处理的糖饱和溶液中是含有微生物的。

( ) 3.水中所含的大肠菌群数,等于所含的大肠杆菌数和产气肠细菌数之和。 ( ) 4.一种噬菌体所含的核酸只有一种类型,或为双链DNA,或为单链RNA。 ( ) 5.细菌的芽孢是繁殖体。 ( ) 6.肉毒毒素是一种内毒素。

( ) 7.荚膜菌常造成粘性牛奶、粘性面包,因而对食品工业来说都是有害的。

( ) 8.溶菌酶的作用位点是N—乙酰胞壁酸(NAM)的1碳与N—乙酰葡萄糖胺(NAG) 的4碳间的?-1,4糖苷键。

( ) 9.同一原料的两种样品含菌量分别为108cfu/ml与1010cfu/ml,在相同温度杀菌所需 杀菌时间相同。

( ) 10.细菌细胞中的质粒可自行消失,也可自发产生。

( )11.微生物的生长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愈高,其生长速度愈快。 ( ) 12.饱和氯化钠溶液中不可能有微生物存在。

( ) 13.水中所含的大肠菌群数,大于所含的大肠杆菌数和产气肠细菌数之和。

( ) 14.粘质赛氏杆菌在37℃培养,菌落并无色素产生,而培养在25℃菌落变为鲜红色, 这是该菌变异的结果。 ( ) 15.细菌的芽孢是休眠体。

( ) 16.营养物质进入细胞的速度为:水>N a+>Al 3+>Mg2+ ( )17.啤酒酵母与青霉菌的子囊孢子形成过程相同。 ( ) 18.葡萄糖可作为所有微生物的碳源 。

+

7

( )19.利用糖产酸的微生物对食品工业来说都是有害的。 ( ) 20.青霉素只能杀死生长繁殖中的细菌。 ( ) 21.鞭毛与菌的趋避性运动有关。

( ) 22.细菌细胞中的质粒可自行消失,也可自发产生。

( )23.原生质体和原生质球都需在再生培养基上才能生长。

( )24.在培养菌体时欲使细胞内大量积累脂肪,培养基中碳源的含量应高些。 ( )25.菌体细胞的营养成分在一定的培养条件下,一般不会发生变化。

( )26.由于合成培养基成分精确、重复性好,所以在培养细菌时一般应使用合成培养基。 ( )27.牛胆酸盐可以抑制革兰氏阴性菌的生长。

( )28.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存在于肠道,同属于肠道致病菌,而作为食品卫生检验的指 标菌。

六、问答题 A类

1.什么是微生物?微生物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举例说明。

2.试述G+与G-菌细胞壁的特点,并说明革兰氏染色的机理及其重要意义。 3.试比较G+与G-在一系列生物学特性上的差别。

4.细菌的芽孢有何实践重要性。产芽孢的细菌主要有哪几类?各举一例。

5.如何理解“菌落特征与菌体细胞结构、生长行为及环境条件有关”?举例说明。 6.如何理解“放线菌是介于细菌与丝状真菌间而更接近于细菌的一类微生物”? 7.列表比较细菌、放线菌、霉菌、酵母菌细胞结构、群体特征及繁殖方式的异同。 8.为什么霉菌菌落的中央与边缘、正面与反面在外形、颜色、构造等方面常有明显的差别? 放线菌、细菌和酵母菌呢?

9.如何获得细菌(革兰氏阳性、革兰氏阴性)、放线菌、酵母菌、霉菌的原生质体? 10.列表比较微生物的四类营养类型。

11.试分析麦康开培养基的各组分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该培养基属于什么培养基? 12.列表比较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和发酵这三种能量代谢形式的异同点。

13.试从元素水平、分子水平和培养基原料水平列出微生物的碳源谱及氮源谱。 如何使微生物合成比自身所需更多的产物?

14.试列表比较单纯扩散、促进扩散、主动运输和基团转位四种不同的营养物质运送方式。 15.是否所有的微生物都需要生长因子?如何才能满足微生物对生长因子的需要。 16.营养要素与配制培养基时的某一营养物是否同一概念?举例比较。 17.试以能源为主、碳源为辅对微生物的营养类型进行分类。 18.测定微生物的繁殖数常用哪些方法?比较它们的优缺点。 19.测定微生物的生长量常用哪些方法?比较它们的优缺点。 20.试分析非生物氧化的氧化(燃烧)与生物氧化间的异同。 21.细菌的呼吸链与真核生物的呼吸链有何不同? 22.试列表比较呼吸、无氧呼吸和发酵的异同点。

23.试图示由EMP途径中的重要中间代谢物——丙酮酸出发的六种发酵类型及其各自的发酵 产物。

24.试列表比较同型和异型乳酸发酵。

25.酶的活性调节与酶合成有何不同,它们之间又有何联系? 26.诱变育种的基本环节有哪些?整个工作的关键是什么?

27.试述用艾姆氏(Ames)法检测致癌剂的理论依据、一般方法及其优点。

28.为什么在进行诱变处理时,要把成团的微生物细胞或孢子制成充分分散的单细胞或孢

子悬液?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