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一轮复习必修一第三章《地球上的大气》单元检测题(解析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人教版高中地理一轮复习必修一第三章《地球上的大气》单元检测题(解析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155664256b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ec

A. 6、8月份温度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太阳高度角 B. 影响日照时数的主要因素包括直射点移动与天气状况 C. 进入春季后降水量保持增长趋势 D. 该年份的第一季度旱情最为严重

读“华北地区新石器时代植被变化表”,完成下面两题。 20.在“新石器时代中期后”我国华北地区的气候特征是( ) A. 温暖干燥 B. 温暖湿润 C. 寒冷干燥 D. 寒冷湿润

下图是“某日某时北半球某平原地区500 hPa等压面的高度分布图(单位:m)”。读图,回答以下三题。

21.此时A、B两点近地面的天气特征是( ) A. A近地面晴朗,B近地面晴朗 B. A近地面阴雨,B近地面阴雨 C. A近地面阴雨,B近地面晴朗 D. A近地面晴朗,B近地面阴雨

下图为“某区域近地面等压线示意图”。据图回答以下两题。 22.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 浙江省近期天气晴好 B. 日本四国正经历狂风暴雨 C. 北京雾霾将减缓 D. 内蒙古将迎来暴雪

23.如下图所示,一架澳大利亚的飞机在其国内航线上飞行,可判断( ) A. 顺风飞行 B. 逆风飞行 C. 风从北侧吹来 D. 风从南侧吹来

下图为“1月某日欧洲西部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示意图(单位:hPa)”。读图完成以下两题。 24.关于图中气压场的判断,正确的是( ) A. 甲地气压值高于乙地 B. 乙地气压值高于丙地

第 5 页

C. 丙地为低气压中心 D. 丁地为高气压中心

二、非选择题 25.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下图示意我国新疆某地区地形状况及风向频率,甲地有大片的绿洲,每年大风日数约160天左右,年平均风速达到6.2米/秒,是我国最早进行风能开发的区域。 (1)结合热力环流的原理,分析甲乙之间夏季盛行西北风的原因。 (2)从地形特征的角度,分析甲地多大风的主要原因。 (3)评价甲地发展风力发电的条件。

新鲜葡萄直接在太阳光下暴晒,制成的葡萄干会发酸。乙地区夏季利用荫房(如图)晾制的葡萄干享誉世界。荫房是指状如碉楼的土坯建筑,四壁镂出密密麻麻的洞孔,在房内设置挂架,以挂晾葡萄。

(4)从当地气候条件的角度,说明乙地夏季利用荫房晾制葡萄干的理由。 26.读“全球某月等压线(单位:hPa)分布图”,回答问题。

(1)图中表示的季节是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时控制冰岛的大气活动中心是________,冰岛的风向是____________,北印度洋海区洋流呈__________方向流动。

(3)某月份干燥的东北风与潮湿的西南风相会于甲地,试从气压带风带季节性移动的角度分析其形成过程。

(4)简述亚欧大陆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特征及对东亚农业生产的影响。 2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题。

尼日利亚人口超过1亿,经济以农矿业为主。2019年11月20日,尼日利亚与我国正式签署了沿海铁路项目商务合同。该项目总金额达119.7亿美元,全线采用中国铁路技术标准,是截至当时中国对外工程承包史上单体合同金额最大的项目。下图示意尼日利亚铁路的分布。

简述尼日利亚沿海地区的气候特点,以及针对此气候特点,我国相关人员在建设该铁路时,为保障身体安康,需要防范的问题。

28.下图为“我国某地等高线图”,下表是该地气候资料表。读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描述该地区气温的季节特征。

29.读“自然界碳元素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碳元素是生态环境中的重要物质,它不但参与地球上的物质循环,而且参与能量流动。上图中各数字所表示的作用或结果分别是:③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

第 6 页

(2)据图说出大气中CO2增多的主要人为原因。

(3)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发展低碳经济,人类可以采取哪些有效措施?

答案解析

1.【答案】B

【解析】③地降水稀少,阴雨天气少,因而日照时数多。 2.【答案】B

【解析】从图中气温数值分析,此季节为夏季,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所以海洋上夏季气温低,所以丁区域温度低于28°C;从河流的流向分析,乙地海拔高,其温度低于28°C;而甲地的海拔低,其位于东南季风的背风坡,温度高于28°C;丙地受海洋的影响比丁地小,其温度高于28°C。选项B正确。 3.【答案】D

【解析】甲图位于北半球,由甲图中气压带的位置可知,此时的副热带高气压带位置偏南,为冬季;该季节30°N~40°N之间的地区受西风带控制,盛行西南风。 4.【答案】C

【解析】③形成的气压带为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在北半球夏季由于陆地升温形成低压而被切断,高压中心只保留在海洋上,即切断时为北半球夏季、南半球冬季。此时北半球大陆为高温区,等温线向北凸出,南半球大陆为低温区而等温线向低纬度(北方)凸出。 5.【答案】A

【解析】乙地受赤道低压和东南信风交替控制,为热带稀树草原气候。乙地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导致当地降水增多。甲地位于东南信风背风坡,受沿岸寒流的影响,降水少。A正确。 6.【答案】A

【解析】据图可知,1982年北极冰面面积大,气候变冷,冷高压势力增强,导致我国出现严重冻害的可能性最大。 7.【答案】C

【解析】由山麓处对应1月气温可知,此处位于亚热带地区。 8.【答案】D

【解析】读图可知,该地位于我国东北长白山地区,地处山地迎风坡,降水丰富。 9.【答案】B

【解析】此次降雪及大风天气不会改变五大湖与下游河段之间的高差,对下游河段河水流速基本无影响。B正确。 10.【答案】B

【解析】风从高压吹向低压。从经纬网可知,甲所在地区为亚洲低压,乙地为澳大利亚,此时为

第 7 页

北半球夏季,南半球冬季,乙为高压;低压为上升气流多阴雨天气,高压为下沉气流多晴天。 11.【答案】D

【解析】根据气温曲线可以判断是南半球的热带气候,再结合降水可以判断出气候类型。 12.【答案】D

【解析】结合上题结论,可以判断在该时段内,影响该城市的天气系统是冷锋。 13.【答案】D

【解析】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对应图乙中字母③,故选 D。 14.【答案】A

【解析】由图中多条冷锋锋线可知,美国东北部有多次冷空气南下,所以影响时间长;因为锋线的分布范围广,所以影响范围广。 15.【答案】B

【解析】读图,从图中可以看出,纬度越高初霜日期越早,纬度越低,初霜日期越晚;同理纬度越高,终霜日期越晚,纬度越低,终霜日期越早,故影响初霜、终霜出现时间差异的因素是纬度位置。 16.【答案】B

【解析】根据风向的判读方法,此时赤壁应位于高压脊的西侧,所以形成偏南、偏东风。 17.【答案】C

【解析】若甲、乙风向相反,则丙为副热带高气压带,受其控制的地区多晴朗天气。 18.【答案】A

【解析】结合上题可知,此时,图中M地在水平方向上,风由甲地吹向乙地。结合图中指向标,箭头方向是正东方向,所以由甲吹向乙是从北向南吹。由于图示为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最有可能吹西北风。故A正确。 19.【答案】B

【解析】6、8月份温度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降水的差异。直射点的移动影响昼长及太阳高度。所以影响日照时数的主要因素包括直射点移动与天气状况。由图可知,进入春季后3到4月降水增多,4到5月减少。C错。该年份的第一季度虽然降水少,但气温不高,日照时数不多,所以旱情并不是最严重的。 20.【答案】B

【解析】植被中疏林草原和森林草原相比,疏林草原相对干旱。以栎等阔叶为主,比栎、松混交热量条件好,所以在“新石器时代中期后”气候特征为温暖湿润。 21.【答案】D

【解析】读图,同一等压面在A点分布的海拔低,B点分布的海拔高。所以在高空,同一海拔A

第 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