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绍兴市中考数学试卷(含答案解析)-精选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2018年绍兴市中考数学试卷(含答案解析)-精选更新完毕开始阅读155d8cb3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a4cb45e

(2)求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并计算该汽车在剩余油量5升时,已行驶的路程。

20.学校拓展小组研制了绘图智能机器人(如图1),顺次输入点P1 , P2 , P3的坐标,机器人能根据图2,绘制图形。若图形是线段,求出线段的长度;若图形是抛物线,求出抛物线的函数关系式。请根据

以下点的坐标,求出线段的长度或抛物线的函数关系式。

①P1(4,0),P2(0,0),P3(6,6)。 ②P1(0,0),P2(4,0),P3(6,6)。

21.如图1,窗框和窗扇用“滑块铰链”连接。图3是图2中“滑块铰链”的平面示意图,滑轨MN安装在窗框上,托悬臂DE安装在窗扇上,交点A处装有滑块,滑块可以左右滑动,支点B,C,D始终在一直线上,延长

DE

MN

于点

F。已知

AC=DE=20cm,AE=CD=10cm,BD=40cm。

(1)窗扇完全打开,张角∠CAB=85°,求此时窗扇与窗框的夹角∠DFB的度数。 (2)窗扇部分打开,张角∠CAB=60°,求此时点A,B之间的距离(精确到0.1cm)。(参考数据: ≈2.449)

22.数学课上,张老师举了下面的例题:例1:等腰三角形ABC中,∠A=110°,求∠B的度数。(答案:35°)

例2:等腰三角形ABC中,∠A=40°,求∠B的度数。(答案:40°或70°或100°)

≈1.732,

张老师启发同学们进行变式,小敏编了如下一题: 变式:等腰三角形ABC中,∠A=80°,求∠B的度数 (1)请你解答以上的表式题。

(2)解(1)后,小敏发现,∠A的度数不同,得到∠B的度数的个数也可能不同。如果在等腰三角形ABC中,设∠A=x0 , 当∠B有三个不同的度数时,请你探索x的取值范围。

23.小敏思考解决如下问题:原题:如图1,点P,Q分别在菱形ABCD的边BC,CD上,∠PAQ=∠B,求证AP=AQ。

(1)小敏进行探索,若将点P,Q的位置特殊化:把∠PAQ绕点A旋转得到∠EAF,使AE⊥BC,点E,F分别在边BC,CD上,如图2,此时她证明了AE=AF。请你证明。

(2)受以上(1)的启发,在原题中,添加辅助线:如图3,作AE⊥BC,AF⊥CD,垂足分别为E,F。请你继续完成原题的证明。

(3)如果在原题中添加条件:AB=4,∠B=60°,如图1,请你编制一个计算题(不标注新的字母),并直接给出答案。

24.如图,公交车行驶在笔直的公路上,这条路上有A,B,C,D四个站点,每相邻两站之间的距离为5千米,从A站开往D站的车成为上行车,从D站开往A站的车称为下行车。第一班上行车、下行车分别从A站、D站同时发车,相向而行,且以后上行车、下行车每隔10分钟分别在A,D站同时发一班车,乘客只能到站点上、下车(上、下车的时间忽略不计),上行车、下行车的速度均为30千米/小时。

(1)问第一班上行车到B站、第一班下行车到C站分别用时多少?

(2)若第一班上行车行驶时间为t小时,第一班上行车与第一班下行车之间的距离为s千米,求s与t的函数关系式。

(3)一乘客前往A站办事,他在B,C两站地P处(不含B,C),刚好遇到上行车,BP=x千米,此时,接到通知,必须在35分钟内赶到,他可选择走到B站或走到C站乘下行车前往A站。若乘客的步行速度是5千米/小时,求x满足的条件。

答案解析部分

一、选择题 1.【答案】C

【考点】正数和负数的认识及应用

【解析】【解答】解:如果向东走2m记为+2m,则向西走3米可记为-3m;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正数与负数可以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即可得出答案。 2.【答案】B

【考点】科学记数法—表示绝对值较大的数 【解析】【解答】解:116000000=1.16×108 故答案为:B

【分析】用科学计数法表示绝对值较大的数,一般表示成a×10的形式,其中1≤|a|<10,n等于原数的整数位数减一。 3.【答案】D

【考点】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

【解析】【解答】解:观察图形可知其主视图是

n

故答案为 :D

【分析】简单几何体的组合体的主视图,就是从前向后看得到的正投影,通过观察即可得出答案。 4.【答案】A 【考点】概率公式

【解析】【解答】解:抛掷一枚质地均匀的立方体骰子一次,则朝上一面的数字共出现六种等可能情况,其中朝上一面的数字为2的只有一种情况,则朝上一面的数字为2的概率是 故答案为:A,

【分析】抛掷一枚质地均匀的立方体骰子一次,则朝上一面的数字可以是1,2,3,4,5,6六种情况,其中朝上一面的数字为2的只有一种情况,根据概率公式计算即可。 5.【答案】C

【考点】同底数幂的乘法,同底数幂的除法,完全平方公式及运用,积的乘方

【解析】【解答】解:①(a+b)2=a2+2ab+b2 , 故①错误;②(2a2)2=4a4,故②错误;③a5÷a3=a2;故

③正确;④a·a=a故④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同底数的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根据同底数的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积的乘方,等于把积中的每一个因式分别乘方,再把所得的幂相乘;完全平方公式的展开式是一个三项式,首平方,尾平方,积的2倍放中央;利用法则,一一判断即可。 6.【答案】A

【考点】函数的图象,分段函数

【解析】【解答】解:观察图像可知:图像分为三段,从四个答案来看,界点都是1,从题干来看,就是看B点的左边与右边的图像问题,B点左边图像从左至右上升,y随x的增大而增大,即当x<1,y随x的增大而增大;B点右边图像一段从左至右上升,y随x的增大而增大,一段图像从左至右下降y随x的增大而减小;即当2>x>1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x>2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比较即可得出答案为:A。

【分析】这是一道分段函数的问题,从四个答案来看,界点都是1,从题干来看,就是看B点的左边与右边的图像问题,B点左边图像从左至右上升,y随x的增大而增大,B点右边图像一段从左至右上升,y随x的增大而增大,一段图像从左至右下降y随x的增大而减小。 7.【答案】C

【考点】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解析】【解答】解:∵AB⊥BD,CD⊥BD,∴AB∥CD,∴△ABO∽△CDO,∴AO∶CO=AB∶CD,即4∶1=1.6∶CD,∴CD=0.4米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得出AB∥CD,根据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所截得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得出△ABO∽△CDO,根据相似三角形对应边城比例得AO∶CO=AB∶CD,从而列出方程,求解即可。 8.【答案】B 【考点】代数式求值

【解析】【解答】解:A、序号为:1×23+0×22+1×21+0×20=11,故A不适合题意; B、序号为:0×2+1×2+1×2+0×2=6,故B适合题意; C、序号为:1×2+0×2+0×2+1×2=9,故C不适合题意; D、序号为:0×2+1×2+1×2+1×2=7,故D不适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黑色小正方形表示1,白色小正方形表示0,将第一行数字从左到右依次记为a,b,c,d,那么可以转换为该生所在班级序号,其序号为a×23+b×22+c×21+d×20 , 将每一个身份识别系统按程序算出序号,即可一一判断。 9.【答案】B

3

2

1

0

3

2

1

0

3

2

1

0

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