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高邮市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解析版)-最新教学文档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江苏省高邮市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解析版)-最新教学文档更新完毕开始阅读155e8ae6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36997d0

26.读图学史:

以下历史图画和历史地图,反映的是同一历史事件。请仔细观察,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上面图片展现的是一条沟通东西方的交通要道。这条交通要道被称为________,历史人物________对开辟这条历史要道贡献最大。

(2)根据第一副图这条交通要道的主要路线,写出下列字母代表的地区(地点)。 A________、B________、F ________

(3)这一历史事件是在皇帝________统治时期。

(4)该历史事件促使西汉政府于公元前60年设位置的管理该地区的官职是 ________, 它的设置标志着________。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史记·商君列传》中记述了战国时的一次变法规定:“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材料二:东晋政府建立了许多侨郡县,给予南迁人民免除赋役的权利,江南经济文化因此迅速发展。到梁代,江南许多地区已是“良畴美柘,畦畎相望,连宇高甍,阡陌如绣”,一派田美土肥之象。

材料三:(北魏孝文帝)曰:“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河洛(今洛阳一带)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魏书》

(1)材料一中的“商君”实行变法受到谁的支持?这次变法中有关土地制度方面的内容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江南地区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 (3)材料三反映了北魏孝文帝采取的什么重要举措?他还采取了哪些汉化措施? (4)综合以上两大改革,你认为改革成功的最关键因素是什么?

28.中国古代科技文化成就灿烂辉煌,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领先于世界。某历史兴趣小组准备以“古代中国灿烂的科技文化成就”为主题编辑一份历史手抄报,下面是他们设置的部分栏目和整理的图文材料。请你回答相关问题。

(1)下图是一项著名的古代水利工程,修建于2019多年前,它经受住了汶川地震的考验,至今一直造福于人民。此项工程是什么?它的设计者是谁?

(2)造纸术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对人类文化的传播和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我国历史上是在什么时期人们已经懂得了造纸的基本方法?

第 5 页

(3)中国的传统医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两汉时期已发展到较高的水平。请列举两位该时期出现的著名医学家、医药学家。

(4)下图是我国发行的邮票《古代科学家——贾思勰》,他的成就是著有( )

A. 《黄帝内经》 B. 《齐民要术》 C. 《伤寒杂病论》 D. 《九章算术》 (5)中国古代文学灿烂辉煌,被鲁迅先生赞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历史巨著是什么? (6)东晋时期的王羲之将中国古代书法艺术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人们称赞他的作品“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他由于在书法上的杰出成就,被后人誉为“________”。

答案解析部分

一、选择题 1.【答案】A 【考点】华夏之祖

【解析】【分析】阅读题文所给提示信息:下列被尊奉为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是,要求选出与之相关的人物,根据所学知识,相传,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还教人们挖井,发明舟车,后人尊称黄帝为人文始祖,选项中A符合题意,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华夏之祖的相关知识点。 2.【答案】D

【考点】西周的分封制

【解析】【分析】依据课本所学,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在西周分封制中,诸侯的义务是:诸侯必须服从国王的命令,交纳贡品,守卫疆土,服从周王调兵,管理地方事务,保卫周王室。①③④是诸侯的义务,D符合题意;②不是诸侯的义务,ABC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BC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西周分封制的知识,属于知识层面的识记,难度不大。学生还需掌握西周通过分封加强了周王室同各诸侯国之间的联系;密切了西周同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推动了边远地区的开发。 3.【答案】B

【考点】中国古代青铜艺术,汉字的演变

【解析】【分析】依据图片第一幅图为商代著名的青铜器司母戊鼎,商代是我国青铜文化灿烂的时期;第二幅图是甲骨文,甲骨文是殷墟出土的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记录了商王的活动,反映了商朝的政治经济状况。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因此,这两幅图反映的都是商朝的历史。B符合题意。 夏朝还没有出现甲骨文,A不合题意;

青铜器司母戊鼎是商代青铜文明的特征,秦朝和西汉时期最著名的工艺不是青铜器,CD不合题意。由此

第 6 页

可知AC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适中。学生要掌握司母戊鼎是目前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甲骨文对研究商朝的历史具有重要的价值。 4.【答案】C

【考点】铁农工具和牛耕工具的使用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春秋时期,我国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铁制农具与牛耕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的产量显著提高。C符合题意。由此可知AB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战国时期,铁制工具开始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领域;春秋时期,出现牛耕,战国时期,牛耕得到推广。 5.【答案】D

【考点】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在治理国家方面,道家的主张的知识。主张以“礼”治国的是儒家思想,主张以“法”治国的是法家思想,主张“兼爱”“非攻”的是墨家思想。“无为而治”则是道家在治国方面的策略,其代表人物为老子和庄子。故本题答案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考查在治理国家方面,道家的主张的知识。 6.【答案】A 【考点】秦灭六国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的是秦始皇的相关知识,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陆续灭掉了东方六国,统一了全国,李白描绘到:“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BCD都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属于常考的知识点,学生要识记。本题难度适中。 7.【答案】C

【考点】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地方推行郡县制,郡县的长官一概由皇帝任免调动,由中央垂直管理地方。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国家统一,这一制度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C项符合题意;命蒙恬反击匈奴、统一东南、岭南是维护国家统一的措施;使用圆形方孔铜钱是在经济上采取的措施。由此分析AB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了秦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的有关知识,难度适中。学生要分清商鞅变法中管理地方的措施是建立县制,秦朝是郡县制,不要混淆。 8.【答案】A

【考点】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秦始皇建立秦朝以后,统一货币,以圆形方孔钱作为统一货币,A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第 7 页

【点评】统一货币是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经济方面的措施之一,学生要识记圆形方孔钱的外观。本题难度适中。 9.【答案】B

【考点】秦末农民起义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秦始皇统治时期,征收沉重的赋税,大规模的征调民力服徭役和兵役,施行严苛的法律,对农民进行残酷的压迫和剥削,是秦末农民起义的重要原因。因此,①②④正确,B符合题意;而统一度量衡则是有利于经济发展和生产生活的。③错误,ACD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C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了秦末农民起义的有关知识,学生要掌握起义的原因、时间、人物、结果和意义。本题难度适中。 10.【答案】B 【考点】“文景之治”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西汉文帝、景帝在位时期,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重视“以德化民”,使得这一时期的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史称“文景之治”。B符合题意;

汉高祖是汉朝的建立者。曾经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但是不能体现,“以德化民”。A不合题意;

汉武帝时期攘夷拓土、国威远扬,奠定了汉地的基本范围,但这些对外扩张也给人民带来沉重负担。C不合题意;

东汉光武帝末年,社会安定,经济状况好转,这个时期称为“光武中兴”。D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C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了文景之治的有关知识,学生要注意掌握文景之治局面出现的原因、表现。本题难度适中。

11.【答案】B

【考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中的“统一思想,归本儒家”,可知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AD项是秦始皇实行的措施; C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措施的有关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本题难度适中。

12.【答案】C

【考点】大一统的汉朝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中的“众建诸侯而少其力”,意即允许诸侯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这与后来汉武帝推行的推恩令一致。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13.【答案】C 【考点】东汉的兴亡

第 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