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设备工程安装施工规范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通信设备工程安装施工规范更新完毕开始阅读1573cff5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bf

潮及损坏现象,由物资供应单位及时联系相关单位予以解决。

2.3 施工中不得使用不合格的材料。当主要材料的规格不符合施工图设计要求而需要其他材料代替时,

必须事先征得设计单位同意,办理必要的手续后方可使用。

设备安装

1 槽道、列柜安装

1.1 槽道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槽道的安装位置应符合施工图的平面设计,偏差不得超过50 mm。 2) 列槽道应成一直线,偏差不应大于30 mm。

1.2 连固铁与上梁、槽道与上梁接续应牢固、平直、无明显弯曲;电缆支架安装应端正, 距离均匀。

1.3 列槽道两侧板宜分别与机架顶部前后面板相吻合,侧板间缝隙宜均匀,盖板、零件 安装齐全。

1.4 主槽道的盖板、侧板、底板安装应完整,零件应齐全,缝隙均匀。

1.5 列间撑铁的安装应在一条直线上,两端对墙加固应符合施工图的设计要求。 1.6 吊挂安装应牢固,保持垂直。

1.7 铁件的漆面应完整无损,如需补漆其颜色与原漆色应基本一致。

2 机 架 安 装

2.1 机架的安装位置应符合施工图的设计要求。

2.2 机架的安装应端正牢固,垂直偏差不应大于机架高度的1‰。

2.3 列内机架应相互靠拢,机架间隙不得大于3 mm,列内机面平齐,无明显参差不齐现 象。

2.4 机架应采用膨胀螺栓(或木螺栓)对地加固,机架顶应采用夹板与列槽道(列走道) 上粱加固。

2.5 所有紧固件必须拧紧,同一类螺丝露出螺帽的长度宜一致。

2.6 光纤分配架(ODF)、数字配线架(DDF)端子板的位置、安装排列及各种标志应符合 设计要求。ODF架上法兰盘的安装位置应正确、牢固,方向一致。

2.7 设备的抗震加固应符合邮电部通信设备安装抗震加固要求,加固方式应符合施工图 的设计要求。 2.8 子架安装

1) 子架安全应符合以下要求; 2) 面板布置应符合设计规定;

3) 子架与机架的加固应符合设备装配要求;

4) 子架安装应牢固、排列整齐、插接件接触良好; 5) 网管设备的安装应符合施工图的设计要求。

3 电缆布放及成端

3.1 敷设电缆及光纤连接线

1) 光纤连接线的规格、程式应符合设计规定,技术指标应符合设计文件及技术规 范书的要求。

2) 光纤连接线的路由走向应符合施工图设计文件的规定。 3) 光纤连接线二端的余留长度应统一并符合工艺要求。 4) 槽道内光纤连接线拐弯处的曲率半径不小于38~40mm。 3.2 编扎光纤连接线

1) 光纤连接线在槽道内应加套或线槽保护。无套管保护部分宜用活扣扎带绑扎,

扎带不宜扎得过紧。

2) 编扎后的光纤连接线在槽道内应顺直,无明显扭绞。 3.3 布放数字配线架跳线

1) 跳线电缆的规格程式应符合设计文件或技术规范的要求。 2) 跳线的走向、路由应符合设计规定。

3) 跳线的布放应顺直,捆扎牢固,松紧适度。 3.4 电缆成端和保护

1) 射频同轴电缆的端头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电缆余留长度应统一,同轴电缆各层的开剥尺寸应与电缆插头相应部分 相适合; (2) 芯线焊接端正、牢固、焊锡适量,焊点光滑、不带尖、不成瘤形。组装 同轴电缆插头时,配件应齐全,位置正确,装配牢固。

2) 屏蔽线的端头处理:剖头长度应一致,与同轴接线端子的外导体接触良好。 3) 剖头外需加热缩套管时,热缩套长度宜统一适中,热缩均匀。

4 设备检查及本机测试

4.1 电源及告警功能检查

1) 供电条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电源电压范围应满足设备使用要求; (2) 电源保护转换应符合设备技术规定。

第三部分 电源设备工程安装施工规范

本规范是根据《通信电源设备安装设计规范》、《通信电源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及《电信空调设备维护手册》而草拟的。 一、根据所建项目进行配套电源立项。

二、根据规划及现场勘察,确定供电方案,涉及供电局的报供电局审批。

三、计算设备用电量、发热量,并以此为据进行设备选型及商务谈判,所选设备必须 符合省局的选型范围。

四、委托设计(高、低压系统委托供电局进行施工设计)。

五、设备到货后,组织有资质的安装公司进行安装。

1、施工前的检查及开箱检验

1.1 电力机房的土建工程已竣工,地面平整干燥,门窗安装齐全, 墙壁粉刷 完毕。

1.2 照明、电源、通风应具备施工条件。

1.3 预留洞空、走线槽、架、静电地板铺设、预埋穿线钢管、预埋吊挂螺栓、 走线架的位置应符合设计规定;预留洞孔框架安装完毕、平直整齐;地 槽盖板平整、油漆均匀;预埋钢管口径合适、管口光滑、弯曲半径符合 设计规定、管内干燥无积水;走线架牢固平直。

1.4 设备开箱应由厂家、施工单位、建设单位共同进行,作详细记录并符合 下列要求:

1) 设备无损伤;

2) 设备附件及技术资料齐全。

2、设备安装

2.1 配电屏及各种换流设备的正面之间的主要走道净宽不应小于2m;

2.2 配电屏及各种换流设备的正面与侧面之间的维护走道净宽不应小于 1.2m;

2.3 配电屏及各种换流设备的正面与背面之间的维护走道净宽不应小1.5m; 2.4 配电屏及各种换流设备的背面与背面之间的维护走道净宽不应小 1~1.2m;

2.5 配电屏及各种换流设备可与通信设备同列安装;配电屏及各种换流设备 的正面与通信设备的正面或背面之间的主要走道不应小于2m;

2.6 配电屏及各种换流设备的背面与通信设备的正面或背面之间的净宽应按通信设备相

应的布置要求确定。

2.7 配电屏及各种换流设备的正面与墙之间的主要走道净宽不应小于1.5m; 2.8 配电屏及各种换流设备的背面与墙之间的次要走道净宽不应小于0.8m; 如为主要走道时,其净宽不应小于1 m;

2.9 设备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规定,其偏差应不大于10毫米;

2.10 机架加固牢固,加固方式应符合设计规定。一列机架的机面应平直, 其偏差每米应不大于3毫米,全列偏差不大于15毫米,机架顶面应平

齐,机架间应相互靠拢。

2.11 机架安装应平直,偏差应不大于2毫米; 2.12 机架接地电阻应符合设计规定;

2.13 接线正确,无碰地、短路等情况,对地绝缘电阻应不小于2 兆欧。

3、蓄电池组的布置

3.1 地面平整干燥,门窗安装齐全, 墙壁粉刷完毕。 3.2 立放蓄电池组之间走道净宽不应小于电池宽度的1.5倍,最小于不应小于8m; 3.3 立放双层布置的蓄电池组,其上下两层之间的净空距离一般为电池总高度的1.2~

1.5倍。

3.4 立放双层布置的蓄电池组,一组电池的两列之间净宽应满足电抗震架的结构要求。 3.5 立放蓄电池组侧面与墙之间的次要走道净宽不应小于0.8m;如为主要走时道时,其

净宽一般不小于电池宽度的1.5倍,最小不应小于1 m;立放单层列布置的蓄电池组可沿墙设置,其侧面与墙之间的净宽一般为0.1m;

3.6 立放蓄电池组一端靠墙设置时,列端电池与墙之间的净宽一般不小于0.2m; 3.7 立放蓄电池组一端靠近机房出入口时,应留有主要走道,其净宽一般为1.2~1.5m,

最小于应1m。

3.8 卧放阀控式蓄电池组的侧面之间的净宽不应小于0.2m; 3.9 卧放阀控式蓄电池组的正面之间,或正面与侧面或背面之间的走道净宽不应小于电

池总高度的1.5倍,最小不应小于1.2m。

3.10 卧放阀控式蓄电池组的正面与墙之间的走道净宽不应小于电池总高度的1.5 倍,最

小不应小于1m;

3.11 卧放阀控式蓄电池组可靠墙设置,其背面与墙之间的净宽一般为0.1m; 3.12 卧放阀控式蓄电池组的侧面与墙之间的净宽不应小于0.2m。

3.13 阀控式蓄电池组可与通信设备、配电屏及各种换流设备同机房安装,采用电池柜时

还要以与设备同列;

3.14 立放阀控式蓄电池组的侧面或列端电池与通信设备配电屏及各种换流设备的正面之

间的主要走道净宽、不应小于2m;放阀控式蓄电池组的侧面与通信设备、配电屏及各种换流设备的侧面或背面之间的维护走道净宽不应小于0.8m;

3.15 卧放阀控式蓄电池组的正面与通信设备、配电屏及各种换流设备的正面之间的主要

走道净宽不应小于2m;卧放阀控式蓄电池组的侧面或背面与通信设备、配电屏及各种换流设备之间的维护走道净宽不应小于0.8 m,同列安装时可以靠紧。 4、柴油发电机组

4.1 施工前的检查及开箱检查:

1) 油机房的土建已竣工,地面平整干燥,门窗安装齐全,墙壁粉刷完

毕,上下水道已交付使用,通风良好,照明充足,并有施工用电、 消防设施;

2) 基础位置、尺寸、预留洞空、地槽、盖板等应符合设计规定; 3) 油机基础应水平、光洁、牢固;

4) 用油标号及种类等应符合厂家说明书的规定;

5) 设备开箱应由厂家、施工单位、建设单位共同进行,作详细记录 并符合下列要求:

(1) 设备无损伤;

(2) 设备附件及技术资料齐全。

4.2 管材的型号、通径、壁厚应符合设计规定,管材表面平整光洁, 无变 形、裂缝。

4.3 管路系统的安装位置及装配方法应符合设计规定,装配平直牢靠,连接 处螺丝应拧紧、无漏水、漏气、漏油的现象。

4.4 埋于地下的钢管,不宜穿过其它设备及建筑物的基础,并应在钢管外面 涂沥青或防腐油漆。

4.5 管路刷漆应符合设计规定。无规定时,刷漆颜色如下:

气 管:天蓝色;

油 管:燃油管棕红色;

排气管:银粉色。

5、馈电母线:

5.1 施工前的检查:

1) 按直流配电屏及预留空洞的位置,检查母线的走线路由是否合理; 2) 母线材料的规格、数量应符合设计规定;

3) 母线材料的表面应光洁,不得有裂纹、麻面和气孔;

4) 钢材、穿墙隔板、支持绝缘子的规格、质量、数量应符合设计规定; 5.2 母线的加工:

1) 母线的表面看不出明显的锤痕、切口平齐无毛刺;

2) 母线转弯处不得有裂纹及明显的皱折,转弯处弯曲半径一致; 3) 条形母线的加工不得在加温的情况下进行; 5.3 母线装配连接:

1) 母线与母线及母线与设备端子的连接,其接触面应平整,接触紧密, 接线端子应不受外加应力。

2) 母线安装位置及距离应符合设计规定,安装牢靠,保持垂直与水平; 但母线平放时,贯穿螺丝应由下向上穿,杂其余情况下螺母应装在 便于维护侧;

3) 母线螺丝两侧均应装平垫圈,在螺母侧应装有弹簧垫圈;

4) 垫圈外表应光滑,有多个螺丝时各垫圈间应有3 毫米以上的间隙; 5) 螺丝拧紧后,丝扣露出不少于2丝扣;

6) 电池室的铜母线所用的加固螺丝应涂一薄层中性凡土林后在贯穿紧 固; 7) 过墙洞内不得有接头;

8) 所有应刷漆的母线均应刷两道,油漆均匀,不起皱,无流痕;连接

部分和接头两侧个5毫米内的一段不刷漆;

9) 直流系统的正极刷红色,负极刷蓝色漆; 10) 交流系统的各相母线刷漆颜色如下:

第一相(A):黄色; 第二相(B):绿色; 第三相(C):红色; 中性线(N):紫色; 地 线(E):黑色;

11) 母线安装完毕,在相对湿度不大于80%时,用500伏兆欧表测试线 间及对地绝缘电阻应大于1欧。 12) 在满负荷下,电压降应符合设计规定。

6、敷设电源线

6.1 电源线的规格、程式、数量应符合设计规定。

6.2 铜鼻子、螺丝等主要材料的规格、数量应符合设计规定。

6.3 电源线的敷设路由及截面应符合设计规定。直流电源线与交流线宜分开敷设,避免

捆在同一线束内。

6.4 沿地敷设的电缆不宜直接和水泥地面接触。

6.5 敷设电源线应平直靠拢、整齐、不得有急剧弯曲和凹凸不平现象;在走线架上敷设

电源线的绑扎间隔应符合设计规定,绑扎线扣整齐、松紧合适、结扣在两条电缆的中心线上,麻线在横铁下不交叉,麻线结头蕴藏而不露于外侧。

6.6 电源线转弯时,弯曲半径应符合设计规定,电缆不得小于其半径的6倍。 6.7 电源线穿钢管应符合设计规定

1) 钢管管口应光滑,管内清洁、干燥,接头紧密,不得使用螺 丝接头;

2) 钢管管径及钢管位置应符合设计规定;

3) 穿入管内的电源线不得有接头,穿线管在穿线后应按设计规定将管口密封; 4) 非同一级电压的电力电缆不得穿在同一管内。

5) 室外直埋电缆应按隐蔽工程处理。遇有障碍物或穿过马路时应敷设穿线钢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