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幼儿自主性建构游戏的开展与实践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中班幼儿自主性建构游戏的开展与实践更新完毕开始阅读15893cd1f242336c1fb95e46

中班幼儿自主性建构游戏的开展与实践

一、课题的提出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地指出:“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 建构游戏是儿童利用各种建筑材料,如积木、积塑、沙土、金属部件等,按自己的需要、兴趣和意愿进行建筑、构造的游戏,是幼儿通过想象,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活动方式,幼儿通过使用材料,动手操作,构建物体来反映现实生活。建构游戏融操作性、艺术性、创造性于一体,还蕴含着有益于幼儿发展的隐形教育潜能。

但是在游戏过程中,幼儿的自主性体现不够:教师常常过分关注建构结果,忽视了幼儿自主性的发展,忽视了幼儿模仿和再现生活的需求;开展建构游戏时常常是教师设定游戏内容和准备大量的游戏材料,幼儿很少有自主选择、自主互动、自主确定游戏主题、自主开展游戏的机会,所以游戏常常不能深入,游戏兴趣不能持续,游戏内容很难丰富。

为了让中班幼儿能快乐自主地参加建构游戏,我们在思考,如何在建构游戏中体现幼儿的自主性?我们该以怎样的指导方式介入?材料投入到幼儿的建构游戏中有效性又是如何?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中班幼儿自主性建构游戏的实践与研究”。旨在通过研究为幼儿自主性建构游戏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课题的界定

什么是建构游戏?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培养未来的活动家,首先应该从游戏开始。建构游戏是幼儿利用各种建构材料和与建构活动有关的各种动作来反映周围生活的一种游戏。它的明显特征是幼儿通过建造“建构物”来反映他们对周围事物的印象,它是以表征思维为基础,建构游戏发展幼儿的构造、空间知觉和象征能力,幼儿在游戏中表达自己对于生活和世界的认识、体验和感受,表现着自己内心的期待和愿望,揭露幼儿鲜活的内心世界。

本园即将开展的中班幼儿自主性建构游戏的研究,试图从一个新的角度审视教育,优化教学。并将通过五方面即教师如何有效地对幼儿进行观察、如何对中班幼儿进行自主性建构游戏的引导、如何对幼儿的建筑作品进行评价、如何投放多种适宜有效的材料、如何在建构活动中体现美育价值来开展探究性研究。

三、课题研究的基础

本园的特色是“纬美教育”,以我们华舍的地域文化和华舍特有的布资源为背景进行着“纬美”课程的开发,所谓纬美课程是以儿童发展为本,倡导美人、美心、美园的一种教育境界,给孩子编织快乐、幸福童年的人本化课程。幼儿自主性的建构游戏中要求孩子们拥有“审美”的眼光也是“纬美”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维美课程在开发实践中也为幼儿自主性的建构游戏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基础,是非常宝贵的实践和经验资源。其次,本园的幼儿都富有想象力和善于合作,通过建构游戏,不仅能丰富了其的主观体验,发展了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建构技能,更重要的是使幼儿在协商、谦让、交换的游戏氛围中,学会分享与合作尝试开拓与创新,体验成功与挫折,从而实现合作交往能力的提高以及幼儿个性的和谐全面发展。再则,本园有一群善于合作、心态积极的专业化教师队伍,多次承担市、县级课题研究,具备了组织和参与课题研究的基本素养。诸多优势必将为我园顺利开展自主性建构游戏研究打下坚实基础。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与支撑性理论 (一)研究的方法

1、问卷调查法:对教师及家长在教育孩子过程中碰到的棘手问题等内容进行调查,收集有关资料。

2、行动研究法:将问卷调查中反映出的核心问题,进行探索性研究,在行动研究中不断地探索、改进和解决实际问题。

3、个案研究法:通过对自主性建构游戏的实施前后幼儿发展状况进行研究,比较、了解效果。

4、经验总结法:根据教育教学经验,有效地进行总结付诸实施、再反复检验,然后汇编成册。

(二)支撑性理论

建构游戏,其最早提出者可追溯至瑞士的皮亚杰(J.Piaget)。他是认知发展领域最有影响的一位心理学家,他所创立的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学派被人们称为日内瓦学派。皮亚杰的理论充满唯物辩证法,他坚持从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观

点来研究儿童的认知发展。他认为,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

我国华爱华、邱学青、刘彦等幼教专家们也对建构游戏做了具体分析。 五、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幼儿喜爱建构游戏,从幼儿的认知层面可以发展他们的空间思维;从社会性发展层面让幼儿合作、沟通;从审美的角度能让幼儿逐步学会创造美,他们对种类繁多、质地多样、可随意变换、反复创建的积木、积塑、泥沙及生活中随处可得的废旧物品等建构材料爱不释手,在对这些材料进行搭建(排列、组合、接插、镶嵌、拼搭、垒高、穿套、编织、粘合等)的过程中,实现自己搭建的需求及愿望,体验自己与同伴共同搭建的快乐感、成功感。

所以,本课题最关键的目标是让幼儿在协商、谦让、交换的游戏氛围中,学习空间关系的知识,理解整体与部分的概念,增强对数量和图形的认识,促进幼儿感知觉、思维的发展;拥有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学会分享与合作尝试开拓与创新,体验成功与挫折,从而实现合作交往能力的提高以及幼儿个性和谐全面发展。

(一)教师如何对幼儿进行有效的观察

如何观察?要对全体幼儿进行扫描式观察,了解整个活动状态,发现需要干预的苗头;然后结合自己对班级幼儿现有水平的了解,选择性地进行分层次的定点跟踪观察,了解、分析某幼儿在本次活动中的变化,判断幼儿游戏中的状态属于建构的哪个阶段,幼儿是否能解说自己的建构物,并且回答别人的问题,幼儿是否使用其他辅助物来丰富效果?并在此基础上确定老师个别化指导的切入点,教师应善于观察幼儿的表征行为,培养幼儿思维的变通性和灵活性。

首先我们通过参观、散步,引导幼儿观察来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在观察中,允许他们去摸、去体验,并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引导幼儿从平面、单一的物体,如大门、围墙、汽车侧面造型等到复杂立体的物体的感受,使幼儿对感知的事物有初步的印象,在这其中引导幼儿用不同的几何图形来表现物体各个不同部分,

帮助幼儿了解各种材料的用途。知道一物多用,多物一用的道理,使幼儿在较短时间内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在此基础上,还要不断鼓励幼儿加强相互之间的联系。例如:搭轻纺城大桥的幼儿可以搭好小汽车去公园开等,这些情境都使幼儿的情绪不断高涨。在这其中,角色的扮演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可以将新的情境引入建构游戏之中,并对幼儿扮演角色的情况进行观察、记录、分析,从而有目的、有针对性地不断设置新的情境,将幼儿玩建构游戏的热情不断推向高潮。这样幼儿就会从无意识地摆弄材料到初步的有主题的搭建活动,目的性、坚持性增强了,不同层次的幼儿都能热情高涨地投入到每次的建构活动中,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尽情地发挥,体验着建构游戏带来的乐趣,这为幼儿建构游戏的进一步开展打下了扎实的根基。

观察幼儿的建构行为——增强行为的目的性,培养想象力和创造性;观察幼儿的合作行为,增强群体性,培养交往的主动性。 (二)如何对中班幼儿进行自主性建构游戏的引导

建构游戏是一种造型艺术活动,通过孩子们排列、连接、拼摆等构造活动能产生千变万化的造型,这正符合了中班孩子的建构特点,因此深受他们的喜爱,中班的孩子不仅对建构的过程十分感兴趣,也逐渐能关心建构的结果,因此他们常常迷恋在建构的活动中,但由于种种原因在建构中孩子们往往又会碰到一些疑惑:比如建造的主题是什么?怎么来建造呢?用什么材料来建构呢?这几个方面的问题涉及了孩子的认知能力、结构技能等,很多孩子往往会说但是不会建构,这就需要老师进行有效地指导,那在建构游戏中教师究竟该怎样进行有效地指导呢?

1、关注幼儿活动兴趣,引导幼儿自由探索

兴趣是幼儿参与建构游戏的先导,有了浓厚的兴趣,幼儿就会积极投入地加入到建构活动之中,进行创造、想象、开展有主题的建构活动,我们可以利用环境、材料的提供等多种渠道激发他们的建构兴趣。

2、关注幼儿主动性,引导幼儿自由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