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练习题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心理学练习题更新完毕开始阅读15898680c8d376eeafaa313c

学生:因为他们都会叫唤!

教师:对吗?蚂蚁不会叫唤,可它也是动物呀! 学生:蚂蚁会爬。会爬会走的生物叫动物。

教师:鱼不会爬,不会走,只会在水里游泳;鸟会飞,它们不都是动物吗? 学生:它们都是动物, 因为它们都会活动,能活动的生物都叫动物。 教师:对了,能活动的生物叫动物。可是飞机也会飞,也会动,是不是动物? 学生:飞机是人造的,它没有生命,不是动物。 又:飞机自己会飞,是人开动的。

教师:对了,凡是有生命,能生长,自己又能活动的生物,都叫做动物。大家拿出笔记本来,

记下这个结论。

教师:现在我来看看大家会不会应用这个结论:公园里猴山上很多小猴子,是不是动物?回

答时还要说出为什么。

学生:是动物,因为它们有生命,能自己活动。 教师:百货商店里摆的那些小熊猫是不是动物?

学生:不是动物,那是人作的,没有生命,公园里喂的熊猫才是动物。

教师:对了,大家学得很好!知道了凡是有生命,会成长,又能自己活动的都叫动物。不合

这个条件的都不是动物。将来大家上中学学习动物学时,还会有更新奇的内容哩! 请运用思维过程,概念掌握等理论知识评析这位教师的教学过程。

2、一位教师在对一年级的小学生进行应用题启蒙教育时,制作了插入式活动卡片:(1) 他先用四开大小铅画纸画上河,岸各半的彩色图景,再用刀划出若干道小口;(2)然后又用 硬纸剪若干张小鸭子图案,正反而涂上颜色;(3)在教学过程中根据题意将小鸭子插在背景 图上,成为一道三情景习题。

岸上原有5只鸭子,又游来3只,共几只? 岸上有8只鸭子,游去3只。还有几只? 岸上有5只鸭子,河里还有3只。共有几只?

岸上有5只鸭子,河里有3只。河里鸭子比岸上少几只? 岸上有6只鸭子,游去1只,又游去2只。岸上有几只鸭子?

教师在使用时根据题意,将鸭子只数和方向加以变换,学生学得趣味盎然。请根据知识掌握的过程有关理论来分析这一教学活动卡片的设计。

第五章 小学儿童的情感与意志

一、填空题

1.情感和情绪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 、 和 而产生的 ,它依赖于 ,但它又反作用 ,既可以 ,又可以 ,又可以阻碍 的发展。2.情感有 和 两种功能。3.表情指伴随着情感而产生的 、 和 。 4.情感按状态分类有 、 和 ,按社会性内容分类有 、 和 。5.移情是指人们在他人情绪反应时所体验到的与 的情绪反应。 6.意志是指人在行动中自觉地 以实现 的心理过程。意志和行动不可分,意志 行动,同时也在 中得以表现。人的意志有三个特征: 、 和 。

9

7.意志行动可划分为 和 两个阶段,在意志行动过程中,主要的心理成分有 、 、和 。

8.动机是激励人去行动的 ,目的是一个期望在其行动中 。

9.对若干个准备行动的方案进行选择,以其最佳地实现,称之为 。在意志行动选择中,主体的 、 、 等因素起着重要作用。

10.人在确定目的,解决动机冲突,制定计划,进行决策以及 的过程中,克服 ,把意志行动贯彻到底的心理力量,称为 。

11.小学儿童意志自制性品质的发展是 , , , 的状态。 12.小学儿童坚持性品质的发展呈 , , 的状态。

13.自觉性是指一个人 自己行动目的并 和 行为的意志品质,与自觉性相反的不良品质是 和 。果断性指一个人是否能 事物真相,迅速而合理地做出决定,并采取 的意志品质。缺乏果断性的人常表现为 或 。

14.养成教育就是通过培养儿童 和 的常规训练,使儿童形成 的良好行为习惯 二、选择题

1.“手舞足蹈、摩拳擦掌”属于 A、言语表情 B、肢体表情C、面部表情 D、言调表情 2.“手舞足蹈、摩拳擦掌”属于 。A、 心境 B、应激 C、 激情 D、道德感

3.“爱国主义情感、集体荣誉感、同志友谊感”属于 。A美感 B心境 C道德感D理智感 4.“人逢喜事精神爽”属于_情感。 A、心境 B、美感 C、激情 D、应激 5.小明解决了道数学难题,心中感到无比的欢乐,这种情感表现为 。

A、美感 B、心境 C、激情 D、理智感

6.、随知识经验积累,儿童情感的分化逐渐精细、准确,以笑为例,小学儿童会微笑、大笑外,还会羞涩地笑、偷笑、嘲笑、苦笑、狂笑等。这一表现说明了小学儿童情感 。 A、丰富性发展 B、深刻性发展 C、可控性发展 D、稳定性发展

7.小红在小学二年级时,常因小事与同学吵架,升入三年级后,这种现象便逐渐减少了,这说明小红的情感 得到发展。 A、丰富性 B、深刻性 C、可控性 D、 稳定性 8.小学低年级儿童常常以某同学是否跟自己一起玩,来确定是否喜欢他(她),而中高年级儿童则从他(她)学习是否好,是否遵守纪律为集体做好事来确定是否喜欢他(她),这说明儿童情感的 在逐步发展。 A、丰富性 B、深刻性 C、可控性 D、 稳定性 9.“化悲痛为力量”,“不要意气用事”,这是 。 A、意志对认识的影响 B、 情感对认识的依赖 C、意志对情感的作用 D、情感对意志的影响

10.“前怕虎,后怕狼”,顾虑重重,这是意志品质的 差的表现。 A、自觉性 B、 果断性 C、 自制性 D、 坚持性

11.小学低年级儿童长常常在家长、教师的督促下完成作业或活动任务,这体现了低年级儿童意志的 水平比较低。A、 自觉性 B、果断性 C、自制性 D、坚持性 三、判断题

1.“知之深,则爱之切”,这说明情感依赖于认识过程。( )

2.情感的信号交际功能是通过表情实现的。( ) 3.情感和情绪是一致的。( )

10

4.人们对英雄人物、模范人物的颂扬,是道德感情的体现。( ) 5.“临危不惧、舍己救人、化险为夷”这种情绪状态称之为道德感。( )

6.小学低年级儿童常出现由一种表情转向另一种表情,如批评就不高兴,表扬就高兴,这说明他们情感的稳定性较差。( )7.在行动过程中,没有困难,该行动不属于意志行动。( ) 8.在教学中,教师富有情绪色彩的,生动形象的讲述,激起儿童相应情感体验的产生。这种情感体验称之为移情。( )

9.新教师在教育小学生的过程中,遇到棘手的问题所产生的畏难情绪,这便形成了教育过程中的内部困难。( ) 10.受意识支配的那种学熟了的动作叫随意动作,这些随意动作是意志行为的基础。( ) 11.困难越大,越有利于小学儿童的意志培养。( ) 12.教师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做表率,对小学儿童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是有积极影响的。

四、简答题

1、简要说明认知、情感和意志三者之间的关系。 2、简要说明意志的基本特征。 3、简要说明意志的品质。

五、论述题

如何培养小学儿童的意志?

第六章 小学儿童的品德

一、解释下列概念

1、品德: 2、仿效法:

3、道德认识: 4、强化法:

5、道德行为: 6、意义障碍: 7、说理法:

二、填充

1、品德是个人依据___采取行动时表现出来的 ___心理特征和倾向。

2、品德是一个整体的结构,包括 ___、 ___ 、___ 、 等心理成分,其中___是品德的形成的基础,且在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的基础上产生__,并可由此引发出一定的__ 。 ___调节和控制一个人的道德行为,使之贯彻始终成为__ 3、小学儿童对道德概念的理解是从__ 的理解,过渡到比较__ 的理解。 4、儿童在道德判断上,总的发展趋势是从只注意___逐步过渡到比较全面地考虑__ 和___的统一。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规律:①_____ ②_____ ③_____。5、心理学家对我国学生道德情感的发展进行了研究,发现情感发展程上升的趋势,其中小学__年级到___年级的发展速度最快。

6、三年级儿童开始对成年人的不公正惩罚提出了疑问,表明其在道德判断时具有了_____的特点。

7、小学儿童道德行为的发展与___的提高相适应,而其道德行为的发展表现为由___向____过渡,大约在__年级以后小学儿童才逐步养成初步的道德行为习惯。

11

8、在小学儿童道德行为的发展上,道德行为习惯的发展水平出现了一个___和__年级高而___年级低的“马鞍型”。

9、小学儿童道德意志发展水平从__年级以后呈现明显上升的趋势。 10、儿童品德发展过程中存在着___、___、___等品行障碍。 11、小学品德培养常用的方法有____、____、____等。

12、意义障碍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_______;二是________。 13、为使榜样教育发挥应有的效果,为儿童提供的榜样要___、___、___。 14、应用强化法培养预期的行为,必须遵循以下原则: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15、在品德教育中要坚决反对____和_____ 16、惩罚应少用,慎用的原因有:①_________②_______③_________;当确实需要运用惩罚时,应注意以下三点: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③___________。

三、选择题

1.小学儿童道德判断发生转折的年龄阶段是( )年级。A二 B三C四 D五 2.小学儿童道德意志的发展水平,总的来说是属于( )的。 A初步 B较高 C 相当高 D相对成熟 3.儿童品德形成的关键是( )。

A道德认识水平的提高 B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C道德动机与道德行为的稳固联系 4.小学阶段,儿童的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的发展,从总体上说是( )。 A知落后于行 B比较协调 C行落后于知 D完善结合

5.小学低年级儿童常向成人电影中的某个人物是好人好是坏人,这说明他的道德判断是处于( )阶段。A他律 B自律 C片面 D全面

6.当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从内部去推动人产生道德行为时,它们就成了( )。 A态度定势 B良心 C道德动机 D自尊心

7.道德动机和道德行为方式是品德中两个主要构成部分,是这两者加以沟通并付之实现的是( )。A道德判断 B道德意志 C道德情感 D道德认识

8.下列哪一种行为不是品行障碍( )。A攻击 B撒谎 C抄作业 D逃学 9.儿童品德形成的基础是道德( )。A认识 B情感 C意志 D行为 10.小学儿童在( )年级以后才逐步养成初步的道德行为习惯。A二 B三 C四 D五

四、判断题

1.品德即道德。( ) 2.在小学儿童品德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一个转折时期或发展的“关键年龄”,一般认为在三年级下学期。( )

3.品德一方面依存于道德,离开社会道德就谈不上个人的品德;另一方面品德对道德也有反作用。许多人的品德又构成或影响社会道德的面貌。( )

4.强化只能用来塑造某种新行为而不可以改变旧有的行为习惯。( ) 5.学生对老师提出的某些道德知识和道德要求的心理抗拒称为意义障碍。( )

6.人们想的、说的和做的可以互不相同,因此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没有什么必然联系。( ) 7.从小学儿童坚持性的动力来源看,低年级甚至中年级儿童完成任务主要依靠外部因素的影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