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自主探究学习方式的实验研究方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初中物理自主探究学习方式的实验研究方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15b252af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bb

初中物理自主探究学习方式的

实验研究方案

一、 问题的提出

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初中物理学习一直未能从根本上改变单一、被动和陈旧的学习方式。目前,在初中物理教学实践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简单应用的状况仍然存在,学生接受性的学习太多,而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太少,这种现状既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和终身发展,也不利于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影响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推进的一大障碍。为扭转这一局面,有效的医治这一顽疾,使学生从陈旧的学习方式中摆脱出来,凸显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认真学习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初中物理自主探究学习”这一实验研究课题。

二、 理论依据

1、 学生身心发展和思维发展规律。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及思维发展规律来看,初中生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演变阶段,他们已不满足于只被动接受知识以及事物表象的描述,非常愿意探讨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而且,他们已具备了初步的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的思维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探索和获取新知的能力。

2、 心理学依据。心理学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需要所引起的。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他们对新鲜事物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有趣的物理实验,奇妙的物理现象能把学生带入一个新奇无穷的物理世界,使他们产生学习的渴望,迫切希望去探索的

1

心理需求,自主探究学习的出发点正是从学生的需要入手的。

3、 现代建构主义理论。现代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一种被动的“复制”活动,而是学习者认知结构的主动建立、重组、改造和发展的过程。自主探究学习就是把学生的学习过程看作是学生亲身经历探索、感受、体验新知,主动改善、建构自己认知结构的过程,二者的出发点和目的是一致的。

4、 新课程和素质教育理论。素质教育和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本课题就是通过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以自主探究学习为主线,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三、 实验原则

1、 自主性原则。就是以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为基础,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和自主性。让学生独立观察、思考、自主表达、操作、自我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和实验,教师仅在必要时给学生以研究方法和学习资源的指导和帮助。

2、 实践性原则。自主探究学习要以学生活动为主,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设计实验、动手操作、收集数据、归纳总结、写报告等实践活动,亲自经历探索新知过程,体验、感悟获取新知过程。让学生在操作实践中学,在探索发现中学,在研讨交流中学,在合作互动中学。

3、 问题性原则。就是创设物理问题情境,在教师的指导、启发、帮助下,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通过问题情境,使学生通过阅读、演示、观察等学习活动,自主探索、积极地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4、 发展性原则。教师要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看

2

待学生,不能机械地、僵化地看待学生的现有学习水平,要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和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四、 实验目标

1、 改变初中物理学习中,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的倾向,建构以弘扬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为宗旨的自主探究学习模式,使学生从被动和陈旧的学习方式中摆脱出来。

2、 旨在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使学生通过亲身经历探究新知,感受、体验获取新知过程中学会学习,独立思考和与人合作,为学生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及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 以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形成良好的物理科学素养为基础目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发展目标。

五、 课题的基本内涵及操作要点

自主探究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为前提,以学生亲身探索、感受、体验物理新知过程,主动改善、建构自己认知结构为特征,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活动为核心,以促进学生学会学习、与人合作及创造思维发展为宗旨的学习活动。 自主探究学习模式基本框架:

设疑导学----自主探究----交流研讨----创新发展

(一) 设疑导学。是以创设物理问题情境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从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促进学生积极地寻求解决问题方法和途径的过程。

根据课程内容、课程目标、学生的学习水平,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实验现象等方面入手,利用实物、物理模型、图表、实验、谈话、多媒体等各种手段,建构物理图景,创设物理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维冲突,使

3

学生产生学习的愿望,迫切希望去探索问题的心理需求,进而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从中发现问题并用书面或口头表达问题。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引导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猜想和初步分析。 (二) 自主探究。是在教师指导和帮助下,充分挖掘和利用物理学习的课程资源和条件,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制定探究计划、设计实验方案、动手操作、观察、收集实验数据、写报告、归纳总结等学习活动,亲身经历探究、体验、感悟物理新知,主动改善、建构自己认知结构的过程。

自主探究阶段,教师要根据学生各自不同的基础,不同的差异,针对学生探究活动中出现的问题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指导学生自我设计解决问题的实验方案,鼓励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独立观察和积极动脑思考,让学生在自主操作实践中学,在自主探索发现中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和自主性。

(三) 交流研讨。是教师组织学生汇报交流各自探究的结果,引导学生对彼此间探究结果相互质疑、相互评判、相互补充,达成共识,形成合理的物理观点或结论的过程。

交流研讨可采取全班议论,小组讨论,学生相互间评论、辩论等多种方式。学生之间可相互质疑、相互补充、纠正、完善,对彼此间探究结果的描述和解释进行评判,使学生在相互交流研讨中学,在合作互动中学。

开展交流研讨时,教师应作好引导和穿针引线的组织工作,抓住讨论中问题的“难点”和“盲点”进行引导和疏通,把握好交流研讨的方向和进程。要给学生提供充足的交流研讨时间,克服为完成计划、赶进度,而使交流研讨流于形式的作法。 (四) 创新发展。是教师指导学生由物理走向生活,走向社会,把获得的物理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工农业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