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七年级上册复习提纲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地理七年级上册复习提纲更新完毕开始阅读15ba3440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db

七年级地理第一、二章复习提纲

第一章地 球和地球仪

1、地球的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麦哲伦航行:第一次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

3.地球的大小:地球的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地球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毛泽东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指的是在赤道上)

4、地轴倾斜角度:66.55、经线和纬线的对比 定义 形状 指示方向 长度 数量 度数范围 度数起点线 度数变化规律 代号 半球界线 纬线 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圆 东西 赤道最长,向两极递减 无数条 0°~90° 赤道(0°纬线) 由赤道向两极递增到90 北纬N,南纬S 赤道(南北半球) 00

经线 连接南北两极并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半圆 南北 赤道之间距离最大,到南北两极逐渐缩小并相交 一样长 无数条 0°~180° 本初子午线(0°经线) 由本初子午线向东西递增到180 东经E,西经W 20°W、160°E(东西半球) 0相互关系(间距) 平行 6、经度和纬度的比较 7、重要的纬线

0

0纬线(赤道):(1)南北半球的分界线,(2)南北纬度的分界线,最长的纬线圈。

0000

23.5N和23.5S:南北回归线;66.5N和66.5S:南北极圈。 8、高、中、低纬度地区(注意:与第二节中五带范围作对比)

低纬度0°-30° 中纬度地区:30°-60° 高纬度地区:60°-90° 9、重要的经线:0°经线:本初子午线,东西经度分界线;

20°W经线:东西半球分界线;160°E经线: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10、经纬网是指在地球仪或地图上,由经线和纬线交织组成的网格,其作用是确定某一点的位置。

11、经纬网确定位置:(1)南北纬度的判断方法:纬度度数向南增大为南纬,纬度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 (2)经度度数向东增大为东经,经度度数向西增大为西经。 12、经纬网定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同的是东,相反的是西,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指向北极为北,指向南极为南。

13、注意:(1)同一条纬线上的两点是正东、正西的方向,同一条经线上的两点是正南、正北方向。

(2)地球上没有最东点和最西点,但有最北点和最南点。

(3)站在北极点上,四面八方都是南,站在南极点上四面八方都是北。

14、0°经线的长度小于二分之一的0°纬线。

15、某人从赤道出发,分别向南、向东、向北、向西各走100米,他最后的位置在出发点的东方。 16、一位飞行员,沿着某个经线圈飞行一圈回到原点,途中是否改变过方向?(改变过)如果改变过,改变几次?(2

次)如果沿着某个纬线圈飞行呢?(不用改变方向) 17、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比较 围绕中心 方向 周期 产生的地理现象

18、地球公转示意图

自转 地轴 自西向东 24小时(一天) 昼夜更替 不同地方的时间差异 公转 太阳 自西向东 365天(一年) 四季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 五带的划分,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3月21日 A B D 6月22日C 节气 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 日期 3月21日前后 6月22日前后 9月23日前后 12月22日前后 图示 A B C D 太阳直射点 赤道 北回归线 赤道 南回归线 北半球昼夜情况 昼夜平分 昼长夜短 昼夜平分 昼短夜长 12月22日 9月23日 南半球昼夜情况 昼夜平分 昼短夜长 昼夜平分 昼长夜短

19、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夏至6月22日 23.5N 秋分9月23日 春分3月21日 00 0北半球夏半年 南半球夏半年 23.5S 冬至12月22日 0(1) 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有2次太阳直射, (2) 南北回归线上一年有1次太阳直射,其他地区无直射。 20、实际运用,方法突破

0

(1)地球公转的重要特征是公转轨道平面与地轴总保持66.5的夹角,北极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 (2)夏至日时,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

冬至日时,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 (3)如何判断昼夜长短的变化:

a.赤道上永远昼夜等长;

b.春分日和秋分日时,全球昼夜等长。

c.太阳直射在北半球时,北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白昼时间越长,

南半球昼短夜长;且纬度越高白昼时间越短;

相反,太阳直射在南半球时,北半球昼短夜长,且纬度越高白昼时间越短,

南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白昼时间越长;

(4)四季的划分:(北半球)春季:3、4、5月,夏季:6、7、8月,秋季:9、10、11月,冬季:12、1、2月 南北半球季节相反。

(5)当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时,地面获得的热量越多,为北半球的夏季; 当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小时,地面获得的热量越少,为北半球的冬季; 21、地球上的五带图 范围 有无阳光直射 有 无 有无极昼极夜现象 无 无 有 获得太阳热量的多少 多 较多 少 昼夜长短变化特点 小 居中 大 气候特点 终年炎热 四季分明 终年寒冷 热带 南北回归线之间 寒带 极圈之内 温带 回归线和极圈之间 无 22、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指向标)、图例和注记。

23、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注意:比例尺是分数。一般用厘米) (1)表示方法:线段式、数字式、文字式。

表示范围的大或小 表示内容的详或略 大比例尺 小 详细 小比例尺 大 简略 在图幅一样大的情况下,选取的比例尺越大,反映的实地范围越小,反映的地理信息就越详细;反之亦然。 (1)一般地图:面向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比例尺大小与地图范围、详略的对应关系: 3、地图上的方向判断:

(2)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箭头一般指向北方(判断时可平行移动指向标); (3)有经纬网的地图:根据经纬网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24、图例和注记(1)图例:用来表示地理事物的各种符号;

(2)注记:用来说明地理事物名称的文字或用说明地理事物数量的数字,称之为地图的“语言”; (3)常用图例:(P18中的图1.25) 国界 山峰 铁路

25、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课本P24中的图1.34)

(1)海拔(绝对高度):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举例: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吐鲁番盆地海拔-155米。

(2)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两地相对高度计算:两地海拔相减); 举例:旗杆高出地面15米。

26、地形图的类型: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 (1)等高线:在地图上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成的线; (2)等深线:在地图上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 27、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课本P25中的图1.36)

(1)等高线密集,表示坡陡;等高线稀疏,表示坡缓(易爬山); (2)根据等高线形状判断地形类型: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

等高线向高处凸出为山谷,向低处凸出为山脊;(高谷低脊) 两个山顶之间的部位是鞍部;等高线重叠的地方表示陡崖;

(3)有山谷的地方,易有河流发育,(河流的流向与等高线突出的方向相反);

⑷确定水库与坝址:河谷、山谷地区“口袋型”的狭窄处(因为此处工程量小,水量大)。 28、地图常见种类:导游图、交通图、政区图。

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