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病原微生物危害评估报告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实验室病原微生物危害评估报告更新完毕开始阅读1615b4f0ed630b1c58eeb5d9

检验科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实验室病原微生物 危害评估报告

第1版

生效日期:2016年04月28日

瑞昌市人民医院检验科

检验科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目 录

第一章 检验科实验活动生物危害评估报告 ·············································································· 3 第二章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生物危害评估报告 ································································· 9 第三章 结核分枝杆菌的生物危害评估报告 ············································································· 12 第四章 霍乱弧菌的生物危害评估报告 ··················································································· 16 第五章 流感病毒的危害评估报告 ························································································· 20 第六章 梅毒螺旋体的生物危害评估报告 ················································································ 22 第七章 SARS冠状病毒的生物危害评估报告 ··········································································· 24 第八章 脑炎病毒的生物危害评估报告 ··················································································· 26 第九章 淋病奈瑟氏菌的生物危害评估报告 ············································································· 31 第十章 鼠疫耶尔森菌的生物危害评估报告 ············································································· 34 第十一章 伤寒杆菌的生物危害评估报告 ················································································ 37 第十二章 肝炎病毒的生物危害评估报告 ················································································ 40 第十三章 禽流感病毒危害评估报告 ······················································································ 44 第十四章 肠道病毒71型危害评估报告 ·················································································· 47 第十五章 汉坦病毒危害评估报告 ························································································· 50 第十六章 炭疽芽胞杆菌的生物危害评估报告 ·········································································· 53

2

检验科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第一章 检验科实验活动生物危害评估报告

为保证实验室工作人员在工作中不被危害性生物及物品所侵害,保证危害性物品不外泄,对实验室工作环境进行评估,以鉴定生物安全防护等级,保证生物安全。

一、危害程度分类及生物安全防护水平评估

本检验科是为医院诊断、预防、治疗人体疾病或评估人体健康提供信息为目的,对来自人体的材料进行临床生物化学、临床微生物、临床免疫学、临床血液、细胞遗传学等检验的实验室。生物源危害主要是由各种检验标本中的微生物,尤其是病原微生物引起的,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具有潜在危险性,可能引起实验室感染;检验科微生物室还进行一定数量的各种条件致病性细菌及真菌的分离培养工作,工作过程存在病原微生物对实验人员、环境污染的风险;除之以外实验室还存在触电、火灾、化学品腐蚀、偷盗等危险。根据《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本检验科不涉及《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中高致病性微生物的分离培养及高致病性微生物的菌、毒种的保藏,实验室采用一定防护措施就能控制感染或防范灾害,或者对相应病原体存在有效的免疫方法。评估我检验科生物安全防护水平按二级实验室(BSL-2)生物安全要求。

二、实验人员和实验室安全防护的一般要求 1.吸烟危害评估及防护

(1)实验室工作区内绝对禁止吸烟; (2)点燃的香烟是易燃液体的潜在火种;

(3)香烟、雪茄或烟斗都是传染细菌和接触毒物的途径。 2. 实验区内食用食物、饮料及其它危害评估及防护

(1)实验工作区内不得有食物、饮料及存在“手-口”接触可能的其它物质

(2)实验室工作区内的冰箱禁止存放食物。专用存放食物的冰箱应放置在允许进食、喝水的休息区内。

3.使用化妆品危害评估及防护

实验工作区内禁止使用化妆品进行化妆,但允许并建议经常洗手的实验人员使用护手霜。 4. 实验中眼睛和面部的风险评估及防护

(1)处理腐蚀性或毒性物质时,须使用安全镜、面罩或其它保护眼睛和面部的防护用品。 (2)工作人员在实验室的危险区内不要佩戴隐形眼镜,除非同时使用护目镜或面罩。 (3)使用、处理能够通过粘膜和皮肤感染的试剂,或有可能发生试剂溅溢的情况时,必须佩带护目镜、面罩或面具式呼吸器。 5. 实验中服装和个人防护装备的一般要求

(1)应穿着符合实验室工作需要的服装,工作服应干净、整洁。当工作中有危险物喷溅到身上的可能时,应使用一次性塑料围裙或防渗外罩。有时还需要佩戴其它防护装备如:手套、护目镜、披肩或面罩等。

(2)采血员和其他需要接触病员的工作人员,在接触病员时需穿实验服或工作服。 (3)个人防护服装应定期更换以保持清洁,遇被危险物品严重污染,则应立即更换

3

检验科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4)不得在实验室内设值班床,严禁在实验室内住宿。 6. 实验中足部防护的一般要求

在工作区内,应穿舒适、防滑、并能保护整个脚面的鞋。在有可能发生液体溅溢的工作岗位,可加套一次性防渗漏鞋套。帆布鞋可吸收化学物品和有传染性的液体,所以最好穿皮革或其它防渗漏的合成材料的鞋。

7. 实验中头发和饰物的风险评估及防护 留长发的工作人员应将头发盘在脑后,以防止头发接触到被污染物和避免人体脱屑落入工作区。头发不得垂肩,应与离心机、切片机等正在运转的器械保持一定距离 8. 实验中胡须的风险评估及防护

蓄有胡须的男性工作人员必须遵守上项(7)的规定。 9.洗手的要求

实验室工作人员在脱下手套后、离开实验室前、接触患者前后、以及在进食或吸烟前都应该洗手。接触血液、体液或其它污染物时,应立即洗手。 10.用口移液的危害评估及防护

用口液移可导致多种病原体的实验室感染。

所有实验室操作禁止用口液移,应使用助吸器具。 11.锐利物品的危害评估及防护

谨慎处理针头、解剖刀、和碎玻璃等锐利物品。使用后的针具不要折断、弯曲、破损、重复使用或用手重装在针管上。一次性注射器上的针头用后不要取下。锐利物品应立即放置在专用锐器盒内,在完全装满之前或48小时之内更换。 12.隔离措施的要求

接触患者时,实验室工作人员应遵守医院的隔离措施。 13.工作环境的要求 (1)“清洁”区和“非清洁”区

根据实验室的具体工作情况由主任选择并确定“清洁”和“非清洁”工作区,在清洁区和非清洁区之间设“缓冲室”。被指定为“清洁”的区域,则应努力保持清洁,如采取预防措施,防止电话、视频显示器终端、键盘、门柄及其它经常被手或手上的手套触摸的物品的污染,要求工作人员在触摸设备(如计算机键盘及电话的保护罩等)前取下手套,制定仪器设备和工作面的常规消毒和清洁制度和对严重污染的紧急处理措施办法。

被指定为“非清洁”的区域,允许戴手套接触所有物品(如电话、门柄、计算机终端和其它物品),所有这些物品的表面都认为是不清洁的。未戴手套的人员如果使用该区域内的电话、计算机终端或其它设备,应该戴上手套,或在使用后立即彻底洗手。

“清洁”和“非清洁”区都应保持整洁。实验台至少应每天清洁、消毒一次,如有必要可以多次清洗、消毒。在处理溅溢的样品或严重污染的工作面时,应戴上手套和其它个人防护装备、使用相应合适的清洁剂清除所有的溅溢物。

(2)冰箱、冷冻柜、水浴和离心机应该定期清洗和消毒(时间由实验室主任来决定),在发生严重污染后应立即进行清洗和消毒。进行清洗、消毒时要戴上手套,穿上工作服或其它合适的防护服。

(3)外衣:外衣(实验服、工作服、和围裙)应悬挂在远离散热器、蒸汽管道、供暖装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