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 安史之乱和唐朝衰亡学案(无答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 安史之乱和唐朝衰亡学案(无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165df190d3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bc

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学案

【课标要求】

知道安史之乱导致唐朝由盛转衰;知道唐朝灭亡后五代十国的局面。

【学习目标】

⒈知道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过程及影响。 ⒉知道黄巢大起义爆发的原因及影响。

⒊了解唐朝灭亡和五代十国局面形成的概况。

【学习重难点】

⒈重点:安史之乱的原因和影响 ⒉难点:五代十国局面的形成

【课时安排】 1课时

【自主预习】

一、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主要是唐玄宗开元末年以后,朝政腐败、社会矛盾尖锐以及外重内轻局面形成。

⒈请举例说明唐玄宗统治后期朝政腐败、任人唯亲。

⒉外重内轻局面中的“外”和“内”分别是的是什么?这一局面形成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⒊安史之乱爆发和平定的时间,以及“安”、“史”分别指的是谁?安史之乱期间,唐朝的统治者发什么变化?叛乱得以平定的原因有哪些? ⒋安史之乱对唐朝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二、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

⒈黄巢起义是在什么背景下爆发的?

⒉黄巢起义取得了怎样的成果?最终结果如何? ⒊唐朝是否是由黄巢起义最终推翻的?如果不是,唐朝灭亡是在哪一年?是由谁建立的哪一政权取代? 三、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唐朝灭亡后,后梁政权没能控制全国,出现了政权分立的局面,称之为“五代十国”。

⒈“五代十国”中的“五代”指北方的哪五个政权?“十国”又是哪些政权,其中位于北方的是哪个?

⒉“五代十国”的出现与唐朝末年的什么局面有关? ⒊“五代十国”时期南北方的政局有何区别?

【预习自测】

⒈下面描述与“安史之乱”有关的是( ) A.李渊建立唐朝 B.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C.玄奘西行天竺 D.唐朝由盛转衰

⒉下列关于“安史之乱”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它是唐朝末年的农民大起义 B.唐朝从此灭亡

C.它是唐朝前期统治阶级的纷争 D.它反映了唐玄宗后期统治的腐败

⒊唐朝末年,率领农民起义军转战南北攻人长安建立政权的领导人物是( ) A.张角 B.陈胜 C.吴广 D.黄巢 ⒋藩镇割据是唐朝末年形成的一大恶瘤。下列历史现象的产生与这一恶瘤密切相关的是( )

A.贞观之治 B.开元盛世 C.五代十国 D.科举考试

⒌太子北上灵武称帝,是为唐肃宗。叛军占领长安后,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材料中描述的叛乱发动者是( ) ①姚崇 ②安禄山 ③宋璟 ④史思明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⒍黄巢起义沉重打击了下列哪一政权的统治( ) A.东汉 B.隋朝 C.后梁 D.唐朝

⒎下列关于五代十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五代的五个政权都在黄河流域 B.十国都在南方地区 C.这一时期南方地区经济有一定发展 D.北汉政权地处黄河流域

⒏阅读下列材料

上(唐宪宗)顾谓宰臣曰:“朕读《玄宗实录》,见开元初锐意求理,至十六年已后,稍似懈倦,开元末又不及中年,何也? ”崔群对日:“玄宗少历民间,身经迍难,故即位之初,知人疾苦,躬勤庶政。加之姚崇、宋璟······等守正之辅,孜孜献纳,故致治平。及后承平日久,安于逸乐,渐远端士,而近小人。”——《旧唐书》 请回答:

(1)据材料指出,开元初和开元末,唐玄宗的治国措施有何不同?各产生了什么影响?

(2)唐玄宗所作所为带来的不同结果给我们什么启迪?

【延伸阅读】

材料一

唐玄宗开元时期,社会经济虽然达到空前繁荣,出现了盛世的局面,但也加速了土地兼并,许多农民失去土地成为流民。 材料二

从开元末年,杨贵妃一家势倾天下,任意挥霍,宫中专为贵妃院织锦刺绣的工匠就达七百人,杨贵妃的姐妹三人每年脂粉钱就上百万。 材料三

唐玄宗后期,“口有蜜、腹有剑”的奸相李林甫,把持朝政达十九年之久。他在职期间排斥异己,培植党羽,把持朝政。继他上台的杨贵妃之兄杨国忠,更是一个“不顾天下成败”,只顾循私误国之人,他公行贿赂,妒贤忌能,骄纵跋扈,不可一世。奸臣当道,加深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尤其是杨国忠与安禄山之间争权夺利,成了安史之乱的导火线。 材料四

开元以后,在边防普遍设立节度使制度,他们的权力越来越大,至于“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兵甲,又有其财赋”。到天宝元年(742年),边军不断增加,达到四十九万人,占全国总兵数百分之八十五以上,其中又主要集中在东北和西北边境,仅安禄山所掌范阳等三镇即达十五万人。而中央军则不仅数量不足,而且质量太差,平时毫无作战准备,打起仗来,不堪一击。

材料五

《旧唐书·郭子仪传》记载:(安史之乱后)“宫室焚烧,十不存一,百曹荒废,曾无尺椽。中间畿内,不满千户,井邑楱荆(楱应改为榛),豺狼所号。既乏军储,又鲜人力。东至郑、汴,达于徐方,北自覃、怀经于相土,为人烟断绝,千里萧条”,几乎包括整个黄河中下游,一片荒凉。 材料六

据史料记载,天宝十三年(754年),全国人口5280多万,而到了广德二年(764年),全国的人口只有1690多万。 材料七

在唐朝初期,有不少突厥人迁到幽州以北,在辽西还有不少契丹人。但唐朝的一些官员虐待当地的少数民族,对少数民族实施欺骗和高压政策,民族矛盾相当尖锐,在安史之乱爆发后,叛军残酷屠杀汉人,唐军也进行报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