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部编版四年级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更新完毕开始阅读166577d5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a73374c

1、3个小故事中,哪件事让周恩来感受最深刻、最痛心?(亲眼见 画圈)

2、快速默读第二个小故事,7、8自然段,看看在场都有哪些人?(板书)画下感受深刻的地方,作批注。

(1)妇女:感受最深的是对谁的描写,读句子。

妇女的外貌是怎样的?生:衣衫褴褛(教师在电子白板中画出“衣衫褴褛”一词)你知道“衣衫褴褛”的妇女是怎样的呢? 妇女的处境又是怎样的呢?生: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的可能是他相依为命的丈夫,可能是她可爱的孩子,也可能是他年迈的父母,她悲痛欲绝、万分痛苦,然而一旁的洋人却是怎样的表现?

(2)洋人:得意扬扬。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3)巡警:耀武扬威,请你模仿巡警的样子,耀武扬威地走上来。理解“耀武扬威”的意思。

(4)群众:满腔怒火。 3、指导朗读第8自然段。

围观的群众满腔怒火、气愤不已,你们呢?让我们一起愤怒地读读第8自然段。(配乐出示第8自然段)教师引读:妇女的亲人离她而去,她(伤心欲绝);一旁肇事的洋人则(得意洋洋、若无其事);中国的巡警不帮着中国人,却献媚讨好洋人,这是什么世道啊?公理何在啊?让我们一起读出心中的愤怒!

4、体会对比的写作手法。

我们看到了衣衫褴褛的妇女,看到了得意扬扬的洋人,文章的作者运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手法?(板书:对比)文章中还有哪些地方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呢?(环境的对比、天气与人物心情的对比)(教师相机在电子白板中用红色笔画出相关词语)

对比手法的运用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让我们感受到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洋人在中国草菅人命,老百姓的悲痛与无奈!

5、写话训练。

这个衣衫褴褛的妇女在哭诉些什么?大个子洋人则得意扬扬地站在一旁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让我们学着运用对比的手法把他们想说的用你的笔写下来。(加上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写好提示语将会更加传神。)

6、(出示微课)学写 “惩” 字。

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此时你也紧握着拳头,你最想揍谁? 让我们怀着满腔的怒火,写一写这个“惩”字。举起你的手,跟我一起写。边写边强调:一撇愤,一撇怒,一竖恨,公正何在啊?但是我们只能把对洋人的愤恨,对妇女的同情放在心里。读读这个字,生齐读三遍。在你的本子上也写一个“惩”字。

设计意图:微课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微课中“惩” 字的教学帮助学生了解惩字的间架结构,教师“惩” 字的书写起到了很好地示范作用,同时激起了学生对妇女的同情对帝国主义侵略者的愤怒与憎恨之情。

7、教师小结,强化感悟。

为什么洋人轧死了中国人还得意扬扬?为什么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妇女训斥了一通?为什么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却只能劝劝那个不幸的妇女?这一切,都是因为──中华不振(板书)

四、拓展延伸,习得写法

从租界回来后,同学们常常看到周恩来一个人在沉思,他在沉思些什么呢?文章的作者运用对比的手法又会写些什么呢?

设计意图:拓展文本,直面历史与现状,引导学生思考周恩来在沉思什么?体会作者对比的写作手法,为下节课的学习埋下伏笔。

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中华不振 对比

伯父说 亲眼见 (妇女、洋人、巡警、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