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测量复习题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工程测量复习题更新完毕开始阅读16ca4d3fa32d7375a41780f0

A、1/23860 B、1/2000 C、1/200 D、1/20

由坐标纵轴的北端或南端起,沿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量至直线的锐角,其名称及取值范围是( A )。

A、象限角、0°~±90° B、象限角、0°~180° C、方位角、0°~±180° D、方位角、0°~360°

在第一象限,坐标方位角与象限角的换算关系是( A )。 A、 B、 C、 D、

在第二象限,坐标方位角与象限角的换算关系是( B )。 A、 B、 C、 D、

在第三象限,坐标方位角与象限角的换算关系是( C )。 A、 B、 C、 D、

在第四象限,坐标方位角与象限角的换算关系是( D )。 A、 B、 C、 D、

5.王婷。一附合导线观测5个右角,方位角闭合差fα=-20″,则右角改正数为( A )。 A、-20″ B、+20″ C、+4″ D、-4″ 闭合导线内业计算时,( C )。

只调整角度闭合差 B、只调整坐标增量闭合差 C、角度闭合差与坐标增量闭合差均须调整 D、两者都不须调整

边长DMN=73.469m,方位角αMN=115°18′12,则ΔXMN与ΔYMN分别为( C )。 A、+31.401m, +66.420m B、+31.401m,66.420m C、-31.401m, +66.420m D、-66.420m,+31.401m 导线测量的外业不包括( C )。

A、测量角度 B、选择点位 C、坐标计算 D、量边

望远镜视线水平时,读得视距间隔为0.465米,则仪器至目标的水平距离是( C )。 A、0.465米 B、4.65米 C、46.5米 D、465米

四等水准测量中,黑面高差减红面高差0.1m应不超过( C )。 A、2mm B、3mm C、5mm D、8mm 四等水准测量中,前后视距差不得大于( C )。 A、2m B、3m C、5m D、8m

四等水准测量中,前后视距累积差不得大于( D )。 A、2m B、3m C、5m D、10m GPS定位技术是一种( B )的方法。

A、摄影测量 B、卫星测量 C、常规测量 D、不能用于控制测量 在面积小于( A )范围内建立的控制网,称为小地区控制网。 A、 10km2 B、 15km2 C、 150km2 D、 1500km2 用测回法测导线的转折角时,对于闭合导线,应观测其( C )。 A、左角 B、右角 C、内角 D、左角和右角

用测回法测导线的转折角时,对于支导线,应观测其( A ),以资检核。 A、左角 B、右角 C、内角 D、左角和右角

在导线测量中,由于观测水平角不可避免地含有误差,致使实测的内角之和不等于理论值,两者之差,称为( D )。

A、左角 B、右角 C、内角 D、角度闭合差 视距测量中,高差计算公式,式中v为( C )。

A、仪器高 B、初算高差 C、中丝读数 D、尺间隔

视距测量中,高差计算公式,式中i为( A )。

A、仪器高 B、初算高差 C、中丝读数 D、尺间隔 视距测量中,高差计算公式,式中D为( D )。

A、仪器高 B、初算高差 C、中丝读数 D、立尺点到测站的水平距离

望远镜视线水平时,读得视距间隔为0.743m,则仪器至目标的水平距离为( B )米。 A、0.743 B、74.3 C、7.43 D、743

设AB距离为120.23m,方位角为121°23′36″,则AB的x坐标增量为( D )m。 A、-102.630 B、62.629 C、102.630 D、-62.629 已知AB两点边长为188.43m,方位角为146°07′00″,则AB之间的x坐标增量为( A )。 A、-156.43m B、-105.05m C、105.05m D、156.43m 山脊线也叫( A )。

A、分水线 B、集水线 C、山谷线 D、示坡线 ( D )也叫集水线。

A、等高线 B、分水线 C、汇水范围线 D、山谷线 展绘控制点时,应在图上标明控制点的( B )。

A、点号与坐标 B、点号与高程 C、坐标与高程 D、高程与方向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等高线平距越大,表示坡度越小 B、等高线平距越小,表示坡度越小 C、等高距越大,表示坡度越大 D、等高距越小,表示坡度越大 按基本等高距绘出的等高线称为( C )。

A、计曲线 B、间曲线 C、首曲线 D、助曲线 按1/2基本等高距绘出的等高线称为( B )。

A、计曲线 B、间曲线 C、首曲线 D、助曲线 6.陈雪。按1/4基本等高距绘出的等高线称为( D )。 A、计曲线 B、间曲线 C、首曲线 D、助曲线 按5倍的基本等高距绘出的等高线称为( A )。 A、计曲线 B、间曲线 C、首曲线 D、助曲线

地面上自然形成的高低起伏形态,如高山,深谷、陡坎等称为( A )。 A、地貌 B、地物 C、地形图 D、地物符号 地物、地貌的特征点,即(C )。

A、控制点 B、水准点 C、碎部点 D、以上都不是

已知测站点高程为Ha=207.35米,仪器高i=1.45米,中丝切尺数v=2.45米,初算高差,则b点高程为Hb=( C )。

A、204.6 B、205.9 C、203.6 D、212.1

在1:2000比例尺的工程平面图上,量得某建筑物的长度2.45cm,则该建筑物的实际长度为( A )m 。

A、49 B、490 C、4900 D、49000

1:500的比例尺图上的等高距为2米时,两相邻等高线之间的最短平距为( A )米才能满足选择坡度为4%的定线要求。 A、0.1 B、1 C、10 D、100 高差与水平距离之( C )为坡度。

A、和 B、差 C、比 D、积

在地形图上,量得A点高程为21.17m,B点高程为16.84m,AB距离为279.50m,则直线AB的坡度为( C )。

A、6.8% B、1.5% C、-1.5% D、-6.8%

在地形图上,量得AB两点高差为-2.95m,AB距离为279.50m,则直线AB的坡度为( B )。 A、1、66% B、-1、06% C、1、05% D、-1、55% 一幅比例尺为1:10万的地形图,其比例尺精度为( B )。 A、1 m B、10 m C、100 m D、0.1m

一幅比例尺为1:10000的地形图,其比例尺精度为( A )。 A、1 m B、10 m C、100 m D、0.1m

在同一张地形图上,等高线平距越大,说明(C )。

A、等高距越大 B、坡度越陡 C、坡度越缓 D、等高距越小 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差称为( A )。

A、等高距 B、等高线平距 C、首曲线 D、助曲线

在1/2000地形图上量得M、N两点距离为dMN=75mm,高程为HM=137.485m、HN=141.985m,,则该两点坡度iMN为(B )。

A、-3% B、+3% C、-4.5% D、+4.5%

已知视距测量中视距间隔为0.76m,竖直角为3°28′,则两点间水平距离为( A )。 A、75.0m B、75.7 m C、73.8 m D、72.5 m 在地形图上确定某点的高程的依据是( C )。

A、图的比例尺 B、平面坐标值 C、图上等高线 D、水平距离 地形图的等高线是地面上高程相等的相邻点连成的(A )。 A、闭合曲线 B、曲线 C、闭合折线 D、折线 地形图上0.1mm的长度相应于地面的水平距离称为( D )。

A、比例尺 B、数字比例尺 C、水平比例尺 D、比例尺精度

要求图上表示实地地物最小长度为0.2m,则应选择(D )测图比例尺为宜。 A、1/500 B、1/1000 C、1/5000 D、1/2000

将地面上各种地物和地貌沿垂直方向投影到水平面上,并按一定的比例尺,用《地形图图式》统一规定的符号和注记,将其缩绘在图纸上,这种表示地物的平面位置和地貌起伏情况的图,称为( B )。C

A、平面图 B、地形图 C、竣工总平面图 D、以上都不是 内、外图廓线相距( C ),在内外图廓线之间注记坐标格网线坐标值。 A、5mm B、10mm C、12mm D、20mm

一般规定主要地物凹凸部分在图上大于( C )均要表示出来。 A、0.1mm B、0.2mm C、0.4mm D、1mm 不能依比例描绘的地物,应按规定的( C )表示。

A、比例符号 B、半比例符号 C、非比例符号 D、地物注记 一般认为,人的肉眼能分辨的图上最小距离是( C )。 A、0.001mm B、0.01mm C、0.1mm D、1mm

当图上的1cm代表地面上的平均长度是10m,该图的比例尺就是( B )。 A、1/100 B、1/1000 C、1/10000 D、1/100000 用极坐标法测设点位时,要计算的放样数据为( A )。 A、距离和高程 B、距离和角度 C、角度 D、高程

将图纸上设计的建筑物(构筑物)的平面和高程位置在实地标定出来作为工程施工依据的工作称为( C )。

A、测定 B、定线 C、测设 D、测绘

拟测设距离D=49.550m,两点高差为1.686m,丈量时温度为27℃,尺长方程式为,则测设

时在地面上应量( )m。

A、49.546 B、49.571 C、49.531 D、49.568

利用高程为44.926m的水准点,测设某建筑物室内地坪标高±0(45.229m),当后视读数为1.225m时,则前视尺读数为( D )m时尺底画线即为45.229m的高程标志。 A、1.225 B、0.303 C、-0.303 D、0.922

已知M点实地高程为39.651m,N点的设计高程为40.921m。当在M、N中间安置水准仪,读得M尺上读数为1.561m,N尺上读数为0.394m,则N点处填挖高度为( C )。 A、挖0.103m B、不填不挖 C、填0.103m D、填1.270m 各种工程在施工阶段所进行的测量工作称为(B )。

A、设计测量 B、施工测量 C、安装测量 D、竣工测量

对高大或重要的建筑物,在施工过程中及竣工后的一段时间内,应测定其在贺载作用下产生的平面位移和沉降量,这项工作称为( D )。

A、变形观测 B、施工测量 C、安装测量 D、竣工测量

已知x1=370.000m,y1=458.000m,xA=348.758m,yA=433.57m,αAB=103°48′48″,则用极坐标法测设时,测设数据=( )。

A、103°48′48″ B、48°59′34″ C、54°49′14″ D、203°18′48″

已知x1=370.000m,y1=458.000m,xA=348.758m,yA=433.57m,αAB=103°48′48″,则用极坐标法测设时,测设数据D1=( )。

A、32.374 B、48.879 C、54.657 D、203.999

用角度交会法测设点的平面位置时,误差三角形的各边长度不能超过( )。 A、1mm B、2mm C、5mm D、10mm

两红线桩A、B的坐标分别为xA=1 000.000m,yA=2 000.000m,xB=1 060.000m,yB=2 080.000m;欲测设建筑物上的一点M,xM=991.000m,yM=2090.000m。则在A点以B为后视点,用极坐标法测设M点的极距DAM和极角∠BAM分别为( )。 A、90.449m,42°34′50″ B、90.449m,137°25′10″ C、90.000m,174°17′20″ D、90.000m,95°42′38″

用角度交会法测设点的平面位置时,交会角应满足下面的规范要求( D )。

A、20°≤≤100° B、30°≤≤150° C、20°≤≤150° D、30°≤≤100° 当只有测距仪器时,可选择(D )来测设点的平面位置。

A、直角坐标法 B、极坐标法 C、角度交会法 D、距离交会法 水准测量中,产生视差的原因是( C )。

A、尺像没有落在十字丝平面上, B、尺像不清晰, C、尺像与十字丝相对移动, D、没有准确对准目标。 目前,我国采用的高程系统形式是( B )。 A、黄海高程 B、1985国家高程 C、吴淞高程 D、平均海面高程 绝对高程是( B )。

A、地面点到假定水准面的铅垂距离 B、地面点到大地水准面的铅垂距离 C、地面点到水平面的铅垂距离 D、地面点到任一水准面的铅垂距离

在测量学中,点的平面位置用平面直角坐标表示,坐标轴方向和象限顺序为( A ) 南北方向为x轴,向北为正;东西方向y为轴,向东为正;象 限顺序按顺时针计。

B、南北方向为x轴,向北为正;东西方向y为轴,向东为正;象 限顺序按逆时针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