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江苏省徐州市历史高一(下)期末预测试题含解析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2019-2020学年江苏省徐州市历史高一(下)期末预测试题含解析更新完毕开始阅读170bd4fc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79311e2

历史的视角侧重于 A.把握历史的发展方向 B.辩证地看待历史的进程 C.以全球视野观察历史 D.欧日为中心的狭隘立场 【答案】C 【解析】 【详解】

材料“人们普遍认为世界未来的繁荣依赖于欧洲和日本经济的复兴。前殖民地和现有的殖民地的存在价值均被忽略了”反映了该学者从全球化的角度评价世界的发展,故C正确;材料主旨并不是强调历史的发展方向,故A排除;材料没有从辩证法的角度评价历史的进程,故B排除;该学者反对以欧日为中心的狭隘立场,故D排除。 【点睛】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信息“前殖民地和现有的殖民地的存在价值均被忽略了”,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全球史观的角度出发,即可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得出答案。

22.周恩来总理在参加万隆会议前,对参加会议的6个非洲国家进行分类。分类如下表映了中国 种类 接近和平中立的国家 接近反对和平中立的国家 A.发展与亚非拉国家的外交关系 B.展开务实灵活的和平外交 C.消除了与非洲国家的分歧 D.积极参加不结盟运动的活动 【答案】B 【解析】 【详解】

依据表格可知,周恩来总理在参加万隆会议前,对参加会议的6个非洲国家进行分类的种类、国家以及方针,由此可以看出当时中国开展务实灵活的和平外交,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表格没有涉及亚洲和拉美国家;C选项说法过于绝对;D选项错误,1955年万隆会议召开时不结盟运动尚未兴起。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

23. “16世纪,有知识的欧洲人都知道地球是圆的”,最终完成这一命题证明工作的是 A.迪亚士

国家 工作方针 埃及、苏丹、黄金海岸(今加纳) 争取他们 利比亚、利比里亚、埃塞俄比亚 影响他们 B.麦哲伦 C.达伽马 D.哥伦布 【答案】B 【解析】 【详解】

1519年9月到1522年9月,麦哲伦船队完成人类首次环球航行,证明地球是圆的,故B符合题意;迪亚士开辟的是西欧到非洲最南端好望角的航线,达伽马开辟的是从西欧经好望角到印度的航线,哥伦布开辟的是由西欧往西到达美洲的航线,均非环球航行,故ACD不符符合题意。

24.协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的关系,对于达成宏观国际经济政策的一致性和避免两者共同成员的权刊义务冲突具有重要意义。为此,两个国际组织已经在目常工作和管辖范围方面建立了比较全面的合作关系。这两个组织的相同职能是 A.稳定国际货币金融体系 B.探求汇率稳定,防止汇率贬值 C.维护国际贸易公平秩序 D.调节经贸纠纷,稳定世界市场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世界贸易组织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职能,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两项所描述的都只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职能,故AB项错误。所描述的只是世界贸易组织的职能,故C项错误。世界贸易组织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都可以调节经贸纠纷稳定世界市场,故D项正确。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世界贸易组织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职能

25.某历史著作中主要有下列章节:“欧洲三大工人运动”、“《共产党宣言》发表”、“巴黎公社革命”、“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等。此著作研究的主题可能是 A.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 B.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 C.不同政治文明类型的冲突 D.工业文明下的世界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欧洲三大工人运动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提供了阶级基础;《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社会主义运动有了明确的指导纲领;巴黎公社革命是无产阶级试图通过暴力的手段来推翻资产阶级统治的一次尝试;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政权,故此著作研究的主题可能是

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故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民族解放、不同政治文明和工业文明下的世界,故ACD错误。

26.20世纪70年代至今,《赫鲁晓夫回忆录》多次出版,并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因其内容的复杂性,不同年代版本的内容均有所不同。由此可知,此回忆录作为一种史料 A.能够准确记述作者的事迹 B.比相关研究主做的可信度更高 C.反映出时代对历史叙述的影响 D.版本越新越接近历史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不同“年代”版本的内容均有所不同足以证明回忆录是受时代的影响的,即材料反映出时代对历史叙述是有影响的,C正确;内容均有所不同足以证明回忆录并不能准确记述作者的事迹,排除A;回忆录有回忆者主观因素影响,不一定比相关研究著作的可信度更高,排除B;版本越新也不一定越接近历史真相,两者之间不存在因果联系,排除D。

27.1995年运行了47年的“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结束了其推动国际贸易自由化的使命,被世界贸易组织所取代。这反映了 A.美国经济霸权的衰落 B.国际格局多极化的需要 C.多边贸易秩序的强化 D.区域经济集团化的深化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关贸总协定到世贸的变化看不出美国经济霸权的衰落,A不选;关贸总协定和世贸是经济机构,体现经济全球化趋势无法体现国际多极化格局,B不选;关贸总协定和世贸的宗旨都是要促进贸易自由化,但是关贸总协定是临时性多边贸易,而世贸标志着世界贸易进一步走向规范化,多边贸易秩序相对强化,故本题选C项。题干体现的是经济全球化趋势,D项不选。

考点: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经济全球化的世界·世贸

28.到20世纪90年代,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促进经济全球化的因素包括 ①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 ②两极格局的瓦解

③国际分工加深了各国之间的依赖 ④跨国公司的推动作用。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20世纪90年代两极格局的瓦解、国际分工加深了各国之间的依赖、跨国公司的因素促进了经济全球化。故选D项。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经济的全球化·原因

29.苏联史研究专家闻一在他的著作《凯歌悲壮》里,把苏联的历史依次分为五个时期:凯歌年代、退却年代、剥夺年代、战争年代、战后年代。他认为1921—1927年是苏俄(联)历史上的“退却年代”。当时苏俄(联)的“退却”是指 A.放弃了向社会主义过渡 B.工业企业全部实行国有化 C.改变国家高度集中管理工业的做法 D.建立起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答案】C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1921年至1927年正值苏俄(联)实行新经济政策,这一政策改变了国家高度集中管理工业的做法,利用商品和货币关系发展社会主义经济,选项C正确;选项A不符合史实,苏联并未放弃社会主义,排除;选项B是战时共产主义的内容,而战时共产主义在1921年就已经结束,排除B;斯大林时期建立起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在1936年最终确立,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 【点睛】

解题关键掌握苏俄(联)经济政策的阶段特征,根据材料时间1921—1927年,结合新经济政策的特征进行解答。

30.史载,宋朝“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无虚空之屋,每日凌晨,两街巷门,浮铺上行,百市买卖,热闹至饭前,市罢而收。”此种情形反映了当时 A.坊市界限未被打破 B.宋朝已放弃抑商政策 C.政府放宽市场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