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届高考语文复习三年模拟精华汇编3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2010届高考语文复习三年模拟精华汇编3更新完毕开始阅读1785cb97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fa

江城子

(五代)欧阳炯

晚日金陵岸草平,落霞明,水无情。六代繁华,暗逐逝波声。空有姑苏台上月,如西子镜照江城。

【注】 ①姑苏台:吴王夫差与宠妃西施长夜作乐之地,原址在苏州市西南姑苏山上。

这首词明写眼前实景,暗寓历史沧桑。词中“水无情”“空有姑苏台上月”两句含有深意,试结合全诗加以赏析。 答:

答案 “水无情”明写落日余辉中金陵城外长江浩荡东去的景色,暗指六朝帝王被历史无情地淘汰,他们荒淫豪奢的生活一去不复返。“空有”明写六朝繁华已去,只剩月亮高挂,暗寓警示后人不要重蹈覆辙。

10.(04全国·海南、广西 、陕西等地)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 鸪 天

晏几道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核心能力题) 答:

答案 古人认为杜鹃的啼叫声好像在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这首词的主题是游子思乡,最适宜从描写杜鹃的啼叫声入手。最后两句是说:不是不想回家,只是自己不能决定回去的日期。表达了作者无法主宰自己的生活,浪迹天涯有家难归的无奈与伤感。

第二部分 四年联考题汇编

2009年联考题

1.( 甘肃省张掖市2009年普通高中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御街行 秋日怀旧

范仲淹

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如练,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敧,谙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1)有人认为“寒声碎”的“寒”“碎”两字用得极妙,你同意吗?请简述理由。 答: (2)请从“情”和“景”交融的角度对这首词作一赏析。

答: 答案 (1)同意。“寒”意为寒冷,“碎”意为破碎。表现寒秋时节,秋叶纷纷坠地的无奈。体现了自己处境孤寒的感受,渲染出寂夜中悲凉寥寞的心情。

(2)这首词上片描绘秋夜寒寂的景象,下片抒写孤眠愁思的情怀,由景入情,情景交融。作者从夜静叶落写起,因夜之愈静,故愈觉寒声之碎。“真珠”五句,极写远空皓月澄澈之境。“长是人千里”之语,可见作者久羁之苦。下片即从此生发,步步深婉。酒未到已先成泪,情更凄切。“残灯”两句,写屋内黯淡情景,与前片月光映照,亦倍增伤感。末三句,愁更难堪,情更凄切。

2.(甘肃省2009届高三一模考试语文试题)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秋波媚 陆 游

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

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 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

【注】 ①高兴亭:在南郑(南郑地处南宋抗金前线,当时陆游在南郑)西北,正对南山。

②灞桥:在长安东,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③曲江:池名,池边有亭台楼阁,是长安著名的风景区。

(1)开篇两句描绘了怎样一幅的画面?

答:

(2)下阕所采用的主要艺术手法是什么?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赏析。

答: 答案 (1)开篇两句渲染了秋日里边地紧张的战争气氛,哀怨的号角声与烽火的光焰交织在一起,有声有色地描绘出一幅边地悲壮雄浑的画面。(答案要有“战争气氛”和“悲壮雄浑的画面”之类的内容,同时要扣住诗的内容加以描述。)

(2)以大胆的想象,拟人化的手法,描写长安之景。“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

暮云不知何时已经散去,露出皎洁的明月,多情的月亮把诗人遥想中的长安照得如同白昼;“灞桥烟柳,曲江池馆”都在多情地等待着宋军收复失地、胜利归来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抗金战争的前景充满信心的乐观态度,抒发了胜利在望的感情。 3.(甘肃省皋兰一中2009届高三2月月考)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谒金门 怀旧故居

李好古

花过雨,又是一番红素。燕子归来愁不语,旧巢无觅处。 谁在玉关劳苦?谁在玉楼歌舞?若使胡尘吹得去,东风侯万户。

(1)这首词的题目为“怀故居”,上阕采用 手法,描写 这一主体形象,表现一种春仍归来,人无归处的情感。

(2)后人评价“若使胡尘吹得去,东风侯万户”是“寓庄于谐,别开生面”,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答: 答案 (1)拟人 燕子

(2)这一结句写得令人耳目一新:想“东风”吹去“胡尘”,是一奇;封“东风”为“万户侯”,是奇之又奇。而更妙的是在这不经意之中,用俏皮幽默的文字隐含一个重大严肃的社会政治问题:百姓渴望统一,朝中却无人抗金。给人天真之处露真情,风趣之中藏冷峻之感,真可谓“寓庄于谐,别开生面”。

4.(山东省日照市2009届高三一模试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 范成大

嫩绿重重看得成,曲阑幽槛小红英。酴醿

[注]架上蜂儿闹,杨柳行间燕子轻。

春婉娩,客飘零,残花残酒片时清。一杯且买明朝事,送了斜阳月又生。

【注】 酴醿:一种观赏植物。

(1)词的上片运用哪些手法来描写春日风光的?试作简要分析。

答: (2)结合词的下片简要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

答: 答案 (1)运用色彩对比、动静相衬的手法来描写春日风光的,“嫩绿”与“红英”对比,静态的嫩叶及小红 英与动态的蜂儿及燕子相衬。

(2)面对春的离去,作客在外的词人只好借酒消愁,混过这恼人的花月良宵,迎接新一 天的到来;表达了词人的伤春之情和飘零之感。

5.(山东省威海市2008~2009学年度高三期末调研考试)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菩萨蛮 宜兴作

苏 庠

北风振野云平屋,寒溪淅淅流冰谷。落日送归鸿,夕岚千万重。

荒陂垂斗柄,直北乡山近。何必苦言归,石亭春满枝。

【注】 ①岚:山林中之雾气。②斗柄:北斗七星柄部三星。 (1)简要分析本首词上片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答: (2)本首词结尾两句有怎样的深刻含意?

答: 答案 (1)开篇两句以寒风、低云、寒溪、冰谷等景物写风吼云涌、寒溪冰谷的场面;后两句写鸿雁伴随两下的夕阳缓缓飞回,雾气缠绕的重重山峦映入眼帘,在凄冷的气氛中诗人却不觉得凄凉。

(2)结尾两句说不必苦苦地想回乡,宜兴不久将是满树春光。以景结情,告诉人们:山中未必尽是冬日苦寒,自有春暖花开之日;如果心无所苦,则冬日亦视若春时。 6.(合肥市2009年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1)~(2)题。

忆王孙 春词

李重元

萋萋芳草忆王孙,柳外高楼空断魂,杜宇声声不忍闻。 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

【注】 王孙:本指贵族公子,此处指主人公的丈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