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届高考语文复习三年模拟精华汇编3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2010届高考语文复习三年模拟精华汇编3更新完毕开始阅读1785cb97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fa

(2)词人要趁此良辰美景,驾一叶扁舟,随波流逝,任意东西,他要将自己的有限生命融化到无限的大自然之中。苏东坡在政治上受到沉重打击之后,思想几度变化,由入世转向出世,追求一种精神自由、合乎自然的人生理想。表达出词人潇洒如仙的旷达襟怀,是他不满世俗、向往自由的心声。

3.(江苏省南京市六十六中学2010届高三模拟)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虞美人 宜州见梅作 黄庭坚

天涯也有江南信,梅破知春近。夜阑风细得香迟,不道晓来开遍向南枝。 玉台弄粉花应妒,飘到眉心住。平生个里愿杯深,去国十年老尽少年心。

注:①此词为黄庭坚被贬至地处西南的边地宜州后所作。②《太平御览.时序部》:“宋武帝女寿阳公主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公主额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 (1)这首词写梅花很有层次,请结合上阕简要分析。(3分)

答: (2)请简析下阕“玉台弄粉花应妒,飘到眉心住”两句所运用的表达技巧。(4分) 答: (3)作者“老尽少年心”了吗?为什么?请结合全词说明理由。(3分)

答:

答案 (1)作者先边地宜州看到梅花含苞欲放,接着写夜晚微风中传来梅花幽香,最后写早晨梅花开满枝头。由“梅破”到“梅香”再到“开遍”,作者很有层次地描写了梅花。(意思对即可给分,“梅破”“梅香”“开遍”各1分)

(2)展开想像,化用寿阳公主的典故以拟人手法表现梅的姿容(意思对即可给分,“想像”“用典”“拟人”三点中答出两点即可。)

(3)没有,从三方面可以看出,一是上阕传达了边地见到梅花的喜悦之情,二是下阕化用典故表现自己的浪漫情怀(寄托自己的美好理想),三是末两句主要抒发了诗人失意后的豁达之情。

4.(安徽省两地2010届高三第一次联考检测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临江仙 晁补之

谪宦江城无屋买,残僧野寺相依。松问药臼竹问衣。水穷行到处,云起坐看时。 一个幽禽缘底事,苦来醉耳边啼? 月斜西院愈声悲。青山无限好,犹道不如归。 (1)试分析这首词的前两句在全词中的作用。

(2)词的下片中哪个意象是词人自身内心情感的外化?请对此具体分析。

答案 (1)前两句交代了词人当时的处境,为全词定下了苦闷的情感基调。“谪宦”和“无屋买”点明被贬的境遇, “残僧”和“野寺”画出了寺庙的偏僻荒凉。如此残破不堪而词

人还得与之相依为命,足见其命运、境遇的凄惨。

(2)幽禽(写杜鹃也可)。作者曾试图遁入醉乡以遣岁月,但不知因为何事,幽禽(杜鹃)来到耳边苦苦啼叫,而且愈啼愈悲,实是借鸟的悲啼来显示自己的悲苦心境。青山尽管无限美好,但杜鹃仍啼道:“不如归去!”词人巧妙地抓住一个悲啼的“幽禽”来抒写自己的心曲。

5.(广西玉林高中、南宁二中2010届高三上学期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 代人赋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鸟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

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②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 (1)这首词的上阕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请简要叙述。

答: (2)词的最后两句采用什么手法?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 答案 (1)词的上阕描绘了一幅初春时乡村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画面。写了桑芽、幼蚕、细草、黄犊、斜日、寒林、暮鸦等景物。

(2)运用了对比(对照)的手法,将城里豹愁风畏雨的桃李,与乡间溪头迎春开放的荠

菜花对比,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解官归居后鄙弃城市官场、热爱田园生活的感情。 6.(陕西省丹凤中学2010届高三试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虞美人 蒋 捷

丝丝杨柳丝丝雨,春在溟濛处。楼儿忒小不藏愁,几度和云飞去觅归舟。 天怜客子乡关远,借与花消遣。海棠红近绿栏杆,才卷朱帘却又晚风寒。 (1)词的上片是如何表现“愁”的?(4分)

答: (2)结合下片内容,赏析“海棠红近绿栏杆”一句。(4分)

答: 答案 (1)前两句融情入景,写杨柳如丝,细雨绵绵,一派迷蒙景象,渲染倚楼人的愁绪如万缕千丝。后两句运用比喻、比拟、夸张手法(答出其中两种即可),将抽象的愁形象化,并以楼小藏不下,愁几度飞上云天寻觅归舟,生动含蓄地突出愁之浓重。

(2)运用反衬手法(1分),以海棠临栏、红绿相映的艳丽之景衬托凄凉乡愁,突出乡愁的浓重。

2008年联考题

1.(08四川绵阳高三诊断性考试)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柳梢青·春感

刘辰翁

铁马蒙毡,银花洒泪,春入愁城。笛里番腔,街头戏鼓,不是歌声。 那堪独坐青灯,想故国、高台月明。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心情。

【注】 ①刘辰翁生于南宋末年,宋亡后,隐居不仕。②“海上心情”,用苏武牧羊典。《汉书〃苏武传》:“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中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1)这首词题名“春感”,实际上是因我国一个传统节日有感而作。写出这个节日的名称

及词中暗指这个节日的景物。

答:

(2)简要分析“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心情”三句的表达效果。

答:

答案 (1)元宵节(或“上元节”);银花、戏鼓、明月。

(2)①概括三个词组的含义:“辇下风光”指故都临安的美丽风光;“山中岁月”指自己隐居故山寂寞而漫长的岁月;“海上心情”指自己忠贞不改的民族气节。②写法特点:三个词组意象叠加(或:三个名词性短语并列),对具体内容不着一字,只用抒情之笔虚点。③效果:读来别具一种沉郁苍凉、吞咽悲苦、欲说还休之致。 2.(福建福州4月质检)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减字木兰花

朱敦儒

刘郎已老,不管桃花依旧笑。 要听琵琶,重院莺啼觅谢家。 曲终人醉,多似浔阳江上泪。

万里东风,国破山河落照红。

【注】 谢家,即唐代著名歌伎谢秋娘家。古诗词中常用谢家代指歌伎家。

请说说本首词上下阕各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并简要分析作者是怎样抒怀的。 答:

答案 本首词上阕抒发了作者感慨年华已老、万事已休的心绪;下阕抒发作者对国家败亡的痛惜心情。作者巧妙运用了一连串的典故(或答巧妙化用前人诗句)来抒情:借刘禹锡《再游玄都观》诗“前度刘郎今又来”的“刘郎”自谓,感叹自己漂泊的处境;借崔护《题都城南庄》诗“桃花依旧笑春风”感叹“世事无常”,自己只有心灰意冷;借白居易在浔阳江上听琵琶因有感于天涯沦落而掉泪来写自己因国破家亡而流离失所,自己的泪要多于白居易。

3.(08东北三校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菩 萨 蛮

李清照

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著心情好。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沉水

【注】 沉水:沉香。

(1)请你用简洁的语言说明,全词抒发了一种怎样的情感?

答:

【注】

卧时烧,香消酒未消。

(2)全词是通过什么手法来充分表达词人情感的?

答:

答案 (1)全词抒发的是一种深沉的思乡之情,“故乡何处是”一句直接点明了这种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