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国学经典诵读教案-一年级国学经典诵读上册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一年级国学经典诵读教案-一年级国学经典诵读上册更新完毕开始阅读178f38b4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09

(三)借助“意象”,赏析《竹石》、《马诗》

1.像这样托物言志的诗还有很多,比如《竹石》、《马诗》,我们来读一读。

2.谈一谈这两首诗的“意象”是什么?表达了什么情志? (四)课下延伸

1.积累背诵更多咏梅诗。

2.收集积累背诵借物言志这一类的古诗。 四、板书设计:

墨梅 墨梅———借物喻人———王冕 (元)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

朵朵/花开/淡墨痕。 淡墨———借物言志———不与世俗 不要/人夸/好颜色,

只留/清气/满乾坤。 清气 同流合污

人之初——不知义

教学目标:

1、 通过朗诵、背诵《三字经》,体会《三字经》的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2、 通过学习《三字经》,体会和理解《三字经》中积极的道理,感受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3、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4、能流利地朗读和背诵这14句三字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二、新授感悟

1. 自读《三字经》中从“人之初……不知义”14句。 2、老师朗读《三字经》,请学生一起读。 3、同桌读、小组读、全班齐读。 4、教师讲解解释这14句三字经的含义。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三、扩展活动:

学了本课后,你有什么想法,用你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可以是小品,可以是绘画,也可以用完整的话说给老师和同学们听。 板书:

《三字经》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香九龄 ——千而万

授课目标

1.懂得孝和悌,懂得向善路上应该怎么做 2、能流利地朗读和背诵本句三字经

3、知道《孔融让梨》的故事,了解同学之间互相谦让可以增进团结,讲谦让是一种美德。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诵读《三字经》吗?为什么喜欢?不喜欢又因为什么?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好吗? 二、复习已学语句

1、2人为一组,以相对拍手游戏方式,边拍手边诵读已学《三字经》语句。 2、全班随音乐传递诵读《三字经》。游戏规则:每人诵读一句(6个字)。 3、游戏结束,教师引导学生对游戏中误读的情况发现、研讨、纠正、强化。 三、揭示揭题:

今天,老师要给大家讲一个古代的孩子讲谦让的故事,请小朋友们边听边想:这个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一)、学文释义

⑴图中谁是孔融?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⑵孔融最先拿梨,本来能拿到最好、最大的,可他却是怎么做的呢? ⑶他为什么要给自己选一个最小的?

⑷孔融把大梨、好梨让给了哥哥和弟弟,这说明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