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一》教案(含反思)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一》教案(含反思)更新完毕开始阅读17a6be06aa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97

语文园地一

[教学目标]

1.借助公园导览图认读6个词语,会认10个生字;有在生活中主动识字的意识,注重养成在生活中识字的习惯。

2.能根据提示,写好左上包围和左下包围的字,注意不同部分的伸展。 3.能根据语境补充合适的词语,仿照例句说出自己在春天里的发现和感受;能根据提问正确读出句子的重音。

4.能背诵古诗《赋得古原草送别》(节选)。 5.自主阅读《笋芽儿》,能发挥想象理解内容,了解笋芽儿的成长过程。

[教学重难点]

1.树立在生活中识字的意识,掌握两组半包围结构的字。

2.能根据提问正确读出句子的重音;能背诵古诗《赋得古原草送别》(节选)。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我是小导游

我们今天去中心公园玩儿。公园可真大!(出示导览图)老师这儿有一幅地图,你们能发现上面有什么吗?

1.同学自由读生字,交流识字方法。同桌检查读词语,互相评价校音。 2.读句子,巩固认字。

星期天,我和妈妈来到湖心亭公园游玩。妈妈带着我,先到管理处买票,然后到咨询处问路线。我们还登上了宝塔,满园的景色尽收眼底。下了宝塔之后,我们去了露天剧场,从露天剧场出来,已经十二点了,我们就来到公园的餐厅吃午餐。

3.“我来当小导游”游戏,再次复习词语。 4.小结:这张图就是我们在公园里经常见到的导览图,以后我们去公园就能明白公园各处的功能和位置了,游玩就会更方便了。

二、读读写写

1.出示有关春天的图片,说说从图片中你看到了什么。 指导学生观察春天的景象,说说自己的感受。

2.课件出示春天的田野图,请学生观察图片,根据图片中事物的特点填空。 的天空的阳光的田野的微风的柳条的草坪

3.拓展语言:你能用几组短语,说一段赞美春天的话吗?

示例:我看到了碧绿的田野、细长的柳条。/暖暖的阳光让我感到春天来了。 4.出示句子“种子睡在松软的泥土里。”指名根据教师的提问读句。(根据提问的侧重点不同,读的过程中,重读的地方也不一样,在读的过程中,注意提问所问的要点)

5.合作实践:鼓励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说句子,其他同学认真听,说说同学想强调的内容。

6.出示生字课件,请学生观察字形特点并分类。

7.课件出示书写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半包围部分的书写特点。 “底”“原”是左上包围的字,写的时候注意撇画要写得伸展;“处”“递”是左下包围的字,捺画要写得伸展。

8.教师范写,学生在书上描红、书写。

三、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会了如何看公园的导览图。这与我们的实际生活紧密相关,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增加自己的识字量。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走进古诗《赋得古原草送别》(节选)

1.导入:同学们,学习了这一单元的课文后,我们发现了许多春天的景象,如:小草从地下钻出头来。现在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描写小草的古诗。

2.自由朗读古诗,圈画不认识或容易读错的字,结合语言环境自主认读。 3.再读古诗,画出朗读节奏,了解大致的意思。 (1)出示课本插图,学生观察:“离离原上草”,辽阔的大地上长满了茂盛的野草。 看到插图后,你的感受是怎样的?(惊讶,舒服,心旷神怡)

(2)(出示春、夏、秋、冬小草图)让学生讲这几幅图的不同,从而理解诗句“一岁一枯荣”。

(3)看春、秋小草图,理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读到此句诗时,大家心中有了什么感觉?说一说。(野火无情地摧残着小草,小草枯萎衰败;春天一到,小草又恢复了生机。小草的生命力真顽强啊!)

(4)你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应该怎样来读?

(体会到了作者对小草的赞美、喜爱之情。第三句“野火烧不尽”语调上扬,显示野火的无情和小草的顽强,“烧不尽”读重音;第四句“春风吹又生”语调平稳有力,表现野草旺盛的生命力,“吹又生”读重音。)

二、我爱阅读

1.播放短文录音,请学生仔细听录音,把自己读不准的字圈画出来,不理解的句子画上波浪线。标注自然段。

2.指名分段读,边听边想,短文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3.学生讨论、交流,教师点评总结。

4.思考:笋芽是怎样成长为一棵健壮的竹子的?在笋芽儿的生长过程中,春雨姑娘、雷公公、妈妈和太阳公公发挥了什么作用?你感受到了什么?

5.指名回答,教师点评。(分角色再读课文)

6.小结:笋芽儿在大家的帮助下长成了健壮的竹子。

[教学反思]

在第一课时,我创设导游的情境,让学生练习说话;在第二课时,我要求学生充分地抓住文本特点,通过朗读的形式,边读边想象来理解文本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在实施开放式教学的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在课堂活动过程中,感悟知识的生成、发展与变化,培养学生主动探索、敢于实践、善于发现的科学精神、合作交流的精神以及创新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