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某地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secret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辽宁省某地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secret更新完毕开始阅读17c3633f58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9c

3.6基础设施条件

3.6.1交通条件

项目区对外交通道路情况良好。项目区附近主干道有:308国道,京哈铁路以及合徐、连霍高速;项目区内的主要骨干交通网络已经形成,主要有夹镇路(水泥路面,4.5m宽),夹五路(水泥路面,4.5m宽),西五路(水泥路面,4.5m宽),梁五路(砂石路面,6.0m宽),但项目区内部的田间道路布局凌乱,宽窄不一,且大部分路面为土质结构,高低不平,排序混乱。不适应现代农业生产发展的要求,需要进一步统一规划,以满足项目区农业发展的要求。

3.6.2防洪排灌设施

项目区在排水方面的情况,项目区内部目前主要的排水沟共有5条,分别是夹栏沟、水泉沟、段沟、呵泉沟和新呵泉沟。项目区内大部积水通过段沟、新呵泉沟排向水泉沟,再通过水泉沟向东排往项目区外,另外小部分积水通过呵泉沟和夹栏沟排向项目区外,但沟道由于多年未进行清淤管护,致使沟道淤积严重,阻水现象较为严重,特别在雨量集中季节较易发生内涝。

项目区在灌溉方面的情况,项目区的主要灌溉水源有3个:一是通过项目区内部的坑塘和养殖水面等进行拦蓄项目区内部所产生的地表径流;二是通过项目区北部头正水库和西部的五柳水库为项目区提供灌溉水源;三是通过新建机井开采地下水来补充灌溉项目区。目前项目区内塘坝平均蓄水深度为1m,塘坝可蓄水量为30.69万m3;项目区内主要沟渠所蓄水量见表3.6-1

项目区现有沟渠拦蓄水量计算表

3

表3.6-1 单位:m,万m 名称 夹栏沟 水泉沟 呵泉沟 新呵泉沟 段沟 合计 口宽 20 13-26 4-15 8-12 7-15 底宽 11-12 10-22 2-4 1-6 0.5-6 深度 2.8 2 1-2.6 0.5-3.3 1-3 总长度 1700 3400 2630 3580 2260 可拦蓄水量 14.99 24.14 5.92 9.18 6.44 60.68 备注 项目区沟渠拦蓄次数为2.0 项目区现有沟渠可拦蓄水量为60.68万m3。即项目区内部可用水量只有91.37万m3;根据3.2.2章节所计算得地表径流量为412万m3,可拦蓄量不足项目区地表径流量的1/4,因此项目区内的坑塘沟渠有迫切清淤的要求。通过清淤一是可以解决项目区可拦蓄水量,二是在汛期排水时使沟渠的水路顺畅,不致使易发生内涝问题。

3.6.3电力设施

项目区已完成农网改造工程,电力设施完备。

3.6.4农田防护工程

项目区树木较多,除村庄附近,其余在沟路两侧均种有树木,多数已成材,但以杨树为主,树木种类单一。

4项目分析

4.1项目合法性分析

4.1.1法律法规

项目区土地整理规划的内容,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xx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的要求、与现行有关国家法律、法规一致,项目区土地整理规划内容符合区、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整理复垦专项规划,与当地农业发展政策、水利、交通、村庄建设规划相一致。

4.1.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开发整理规划

《某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某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要求实现新增耕地,提高土地利用率,改善农田基础设施,实现机械化耕作。本项目实施符合已经批准的区、镇两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某地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要求对坑塘废弃地以及部分未利用地进行整理,增加耕地面积;对沟渠进行整理,改善灌排设施,提高耕地的产出率;完善农田道路网体系,规整道路布局,利于机械化耕作;配套林网体系,改善田间小气候,防止水土流失。

本项目土地整理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与《某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某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某地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相一致,是落实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要求的具体内容。

4.1.3其他规划

本项目的规划内容与某区和某地的《农田水利规划》、《井灌规划》、《农业规划》、《林业规划》、《乡村道路规划》相一致,也是落实这些规划要求的具体内容。其法律法规和政策原则的共性是一致的和相辅相成的。

4.2土地利用限制因素分析

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已在前面3.5章节中阐述。概括来讲,项目区农用地结构比例不尽协调,耕地质量不高,未利用土地还未得到合理的利用,反映出项目区有限的土地资源未被充分利用。而限制这些土地利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主要因素有土地未进行全面地整理,基础设施较差,如农田水利设施的薄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低,导致水旱灾害频繁发生,交替出现,常在一年内出现先旱后涝或先涝后旱;再如田间交通不畅,道路质量差,雨后泥泞,常给生产交通带来不便。为减轻土地利用限制因素,提高土地利用率,改善土地利用条件,其改善措施主要有:通过土地整理,增加耕地面积;加强农田水利工程设施,提高抗灾能力,得到旱能灌,涝能排,确保农业生产稳产,高产;利用和改造现有生产道路,利于机械化耕作通行;进一步完善农田防护设施。

4.3新增耕地来源分析

从项目区现状土地利用结构分析中可以看出,一是农村道路占项目区建设面积的5.27%,由于农村道路大多属自然形成,断头路较多,而且未经统一规划,占地较多,且路况普遍较差,将田块分割成大小不均,有的较为零碎,不利于机械化耕作。按照《土地开发整理标准》的有关规定及项目区的规划要求布置田间道路,项目区道路整理能产生新增农用地30.9032公顷;二是农田水利用地占项目区建设面积的5.04%,通过本次土地整理,可将废弃沟渠、水工建筑用地等整理为耕地,这部分整理后能产生新增农用地39.2117公顷;三是未利用地占项目区建设面积的0.71%,长期闲置浪费了土地资源,所以通过这次土地整理项目也对这部分进行开发整理,这部分共产生新增农用地1.2569公顷。以上这些整理出来的农用地除了一部分要作为田埂外,大部分都整理为新增耕地,经过规划后,项目区新增耕地为69.6458公顷。详细规划数据见第5.5章节的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表。

因此,项目区新增耕地来源主要有两个途经,一是通过对现状农用地的整理,合理布置排灌系统和道路系统,使农用地中各类用地比例趋于合理性,从中可以新增一

部分耕地;二是通过对项目区内不能起做用的水工建筑用地的整理,增加部分耕地;三是对区内零星未利用地进行整理,增加耕地数量。

4.4水资源平衡分析

4.4.1灌溉水源

项目区灌溉水源主要有当地地面径流和地下水。 a)项目区地表水资源可供利用量分析计算

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主要取决于河道、沟、塘等的调蓄能力。根据3.2.2水资源章节的分析知项目区地表水资源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通过坑塘蓄水,可为项目区提供灌溉水源122.77万m3;二是通过项目区内部的主要沟渠进行蓄水,可为项目区提供灌溉水源150.46万m3;三是通过项目区外的水库向项目区供水,可为项目区提供灌溉水源199.82万m3;故项目区地表水资源年可供利用的水量为473.05万m3。 b)项目区地下水资源可利用量分析计算

根据项目区地下水资源分析计算(第3.2.2节),地下水水质良好,适宜农田灌溉。通过打井等工程措施,项目区75%年地下水资源可利用量合计为320万m3。 根据以上分析计算,项目区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年可供利用的总量为793.05万m3。

4.4.2灌溉设计标准

项目区属暖温带半干旱、半湿润地区,农作物以水稻、小麦、大豆、玉米等为主,根据规划,项目区分为水稻种植区和旱作物区,其中水稻种植区为主要为水库灌区,旱作物区为沟井混灌区,根据平原排灌工程类型区对灌溉保证率的要求本项目区灌溉设计保证率确定为75%。

4.4.3需水量预测

项目区需水量包括农业灌溉需水量,当地居民生活需水量,畜牧业需水量等。 a)农业需水量 1)农业种植结构

项目区内农田主要种植粮食作物,其次是经济作物,粮食作物以水稻小麦玉米黄豆等作物,一般为一年两熟,根据项目区的地形,水利条件情况,调整作物布局,充分发挥生产优势,确保粮食的稳产、高产。规划后项目区划分为水稻种植区和旱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