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史课考试试题(B卷)参考答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外国文学史课考试试题(B卷)参考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17f066866c85ec3a86c2c548

外国文学史课考试试题(B卷)参考答案

一、 填空(20%):

1.波德莱尔的诗集《恶之花》是法国 象征主义 文学的开山之作。 2.丹麦的童话作家 安徒生 是第一个为北欧文学获得世界性声誉的作家。

3.在反对南方蓄奴制的斗争中形成的 废奴文学 ,标志着美国现实主义文学的萌芽。

4.19世纪五六十年代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进入繁荣期,其文学中的主人公形象“多余人”也逐渐为 “新人”象所取代。

5.福楼拜是法国重要的批判现实主义独家,他所提出的 “客观而无动于衷” 的创作理论在法国文史上独树一帜。

6.德国革命民主主义诗人海涅的代表作是 《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

7.都德短篇小说《最后一课》和《柏林之围》都是以 普法战争 为背景所创作的名篇。 8.唯美主义文学提出了 “为艺术而艺术” 的口号。

9.巴黎公社文学的杰出代表是 鲍狄埃 ,他的代表作是《国际歌》。

10.英国作家哈代把自己的小说分为三类,其中最重要的一类是 性格和环境的小说。

11.契诃夫《套中人》中的别里科夫是个 旧制度的卫道士,新事物的反对者 典型象。

12.马克·吐温《败坏了哈德莱堡的人》通过 一袋金币 的故事,无情地撕下了资产阶级诚实道德的外衣。

13.高尔基的《海燕之歌》采用 象征 的手法描绘了革命风暴到来前夕,革命人民与反动势力英勇搏斗的壮丽图14.肖洛霍夫短篇小说 《一个人的遭遇》 通过一个普通苏维埃人索科洛夫的遭遇,表达了作家关于战争和人的命的深刻思考。

15.肖伯纳在剧本 《巴巴拉少校》中提出了“百万富翁的社会主义”的口号。 16.托马斯·曼的《布登勃洛克一家》的副标题是 “一个家庭的没落”。 17.表现主义文学的理论纲领是“ 艺术是表现而不是再现”。

18.乔伊斯第一部小说《都柏林人》中15个短篇的一个共同的主题是 “都柏林是一个瘫痪的中心”。 19.萨特的哲理剧《禁闭》的主题就是剧本结尾时的一句话“ 他人即地狱”。

20.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立》以 马贡多村镇为背景,描写了布恩地亚家族七代人的命运,折射出哥伦比亚乃至整拉美一个多世纪的历史进程。

二、判断(4%):

1. 左拉是自然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他的《卢贡—马卡尔家族》充分地实现了他的自然主义的美学主张。错

2. 美国作家艾德加·爱伦·坡是象征主义文学的鼻祖。对

3. 陀斯妥耶夫斯基在《卡拉马佐夫兄弟》中,以同情的笔调,描写了一群被凌辱的小人物形象。错 4. 罗曼·罗兰开始创作时就以改革法国戏剧为己任,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错 二、 解释(16%): 1. 黑色幽默

黑色幽默是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小说流派,思想上受存在主义哲学影响,名称来源于弗里德曼编辑的一本

篇小说集之名。它集中表现世界的荒谬、社会对人的异化、理性原则破灭后的惶惑、自我挣扎的徒劳,艺术上抛弃

统方式,采用散文化形式、跳跃性情节、夸张变形手法、反讽式笔法、描写“反英雄”的人物。代表作家有海勒(《二十二条军规》)和冯内库特等。 2. 社会问题剧

社会问题剧主要指挪威作家易卜生等所创作的一系列以社会和家庭问题为内容的现实主义戏剧,内容上揭露资产阶

道德的堕落、婚姻的不合理、家庭生活的虚伪、思想的庸俗偏狭以及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破产,塑造了追求精神反

具有独立完整人格和个性的正面人物,艺术上把复杂的生活矛盾直接提炼为戏剧冲突,把舞台用作讨论当代社会问的讲坛,主题突出、人物鲜明、结构严密、情节集中、语言精炼。代表作品如《玩偶之家》、《人民公敌》等。 3. 硬汉性格

硬汉性格是海明威在30年代以后的作品描写的一类人物形象,他们都是来自社会下层的拳击师、斗牛士、猎人、

民等,作者在他们身上塑造了一种百折不挠、坚强不屈、敢于面对暴力和死亡的“硬汉子”性格。无论在怎样危难苦的逆境中,他们都保持了人的尊严和勇气。《老人与海》中的桑提亚哥是这种硬汉性格的发展和升华。 4. 人物再现法

这是巴尔扎克在《人间喜剧》中所采用的一种塑造人物的方法,让以前作品中的人物在以后作品中再次出场,把《

间喜剧》的许多典型人物贯穿起来,这样,不仅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得到了符合于性格特征的充分发展,而且把各个立的单篇也连成一个互相关联的艺术上的有机整体。 四、简答(24%):

1. 莫泊桑短篇小说艺术的主要特点。

莫泊桑的短篇小说内容上多是描写日常生活的人情世态,艺术上观察精细、善于开掘,以小见大,寓深刻于平

反映出生活的真实和社会的本质;构思布局巧妙别致,看似平淡,却引人入胜,充满戏剧性;描写客观冷静,表面无动于衷,却能让人物与情节自然地流露出倾向性。篇幅虽短,蕴含极深,给人以深刻的艺术感受。 2. 《悲惨世界》的思想内容是什么?

《悲惨世界》描写了黑暗社会中下层劳动人民苦难的生活和悲惨的命运;控诉了资本主义社会中法律制度和社会道

的残忍与伪善;作品塑造了一批共和主义英雄形象;同时还宣扬了雨果的人道主义“救世良方”:以宽恕仁爱来感人心,以兴办福利事业来杜绝社会罪恶。

3. 哈代为什么说苔丝是“一个纯洁的女人”?

这鲜明地表达了作者同情女主人公的人道主义立场,也是对资产阶级道德的一个大胆挑战。作者赋予了苔丝以

动妇女的一切美好品质:坚强、勤劳而富于反抗性;她却遭受了人世间惨痛的苦难与不幸,包括人身的迫害与精神

压迫;她的所作所为是罪恶社会逼近所致,却还要为此付出生命的代价。小说通过这样一个无辜女子备受迫害的描对资产阶级社会及其法律、道德提出了强烈的控诉。 4. 《等待戈多》有什么象征意义?

“戈多”象征一种无望的希望,一种没有着落的精神寄托;:“等待”,明知不会来,又不得不等,象征人的处

的尴尬与荒谬;等待的戈戈和狄狄是现代西方人的代表,概括了人们精神幻灭、无所皈依、绝望痛苦的精神状态,

流浪汉的身份象征着现代人的精神家园的失落;波卓与乐克之间既彼此依赖又互相折磨的主仆关系,象征现实社会人与人之间的阶级关系;而两幕场景的重复,则象征现代人生活的单调无味、痛苦虚空又毫无意义。 (四题选做三题) 五、论述(36%):

1.《复活》中的男女主人公分别是怎样“复活”的,他们之间有什么不同?

托尔斯泰的《复活》描写的是作品中男女主人公聂赫留道夫和玛丝洛娃精神复活的过程。他们俩人都曾经历过堕落

“兽性的人”的过程,所以作品展现的就是他们如何从“兽性的人”复活而为“精神的人”的过程。他们堕落的原

不同,前者是因为本阶级的生活方式的影响,后者则是由于黑暗的社会环境逼迫所致。所以聂赫留道夫的复活开始

他的自我忏悔,其中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这复活转变是逐步完成的,通过对于自身罪孽的意识,达到了对

整个贵族社会的揭露与批判;玛丝洛娃的复活根源于她对于黑暗社会的仇恨,开始于对聂赫留道夫的忏悔的感动,

且也从自身的不幸遭遇中,理解到这是整个贵族阶级对于广大下层人民所犯下的普遍的罪恶。聂赫留道夫转变后虽

要与本阶级决裂,但并没有投向人民,而是皈依了宗教,这反映了作家的“托尔斯泰主义”的局限性,玛丝洛娃最则回到了人民中间,并跟着革命者走了,这表明了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巨大力量。 2.从《双城记》看狄更斯人道主义思想的基本内涵。

小说《双城记》形象而又完整地体现了狄更斯的人道主义思想。小说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真实地反映了革命前夕

建贵族阶级对于农民的残酷迫害,满怀同情地描写了法国农民的悲惨遭遇,愤怒地谴责了封建贵族的滔天罪恶,这

观上揭示了法国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从而表明了革命的必然性和合理性,作品正面地描写了群众革命的壮观场

这也说明了革命的正义性,这些都体现了狄更斯人道主义思想历史的进步性;但是随着革命的进一步发展,作者又

始谴责革命中的暴力行为的残酷性,把革命者描写成嗜血成性的疯狂的复仇者;并且通过一系列正面人物形象的描

宣扬了他的救世良方:用仁慈和宽恕来感化有罪的统治阶级、让贵族阶级进行自我赎罪和道德改善、最后用富有自牺牲精神的“爱”来化解一切阶级对立与冲突。这无疑可以说明作家的人道主义思想的局限性。 3.你是如何评价劳伦斯创作中对于两性关系的描写的?

劳伦斯小说创作的最大特点,就是从两性关系的考察出发,来揭示资本主义工业文明与人的对立与冲突,展现现代

悲剧性的生存状况,并表达其对充满自然精神的理想社会的追求。在劳伦斯看来,性不仅仅是人的自然本能,同时

是人的最根本最真实的生命力的源泉和体现,所以人的两性关系也是人的最自然最真实的人际关系和生存状态,通

对于两性关系的考察,有利于从最基本的层面上检视并反思现代人的人性的扭曲程度和人的社会关系的紧张性。从

一基本认知出发,劳伦斯在他的小说创作中,向我们生动而深刻地展示出现代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社会中人与人关系

高度紧张与尖锐冲突,展示出现代人生命力的急剧萎缩和人性的严重扭曲;同时他也通过对于既保持灵与肉的和

又要求双方自我意识独立、完整的“双星平衡”式两性关系的描写,来表达他对于未来的社会关系和人的新生的理

所以在劳伦斯的笔下,这样的理想化的两性关系的描写,实际上已经进入了诗化的境界,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当面对严酷的社会现实,这样的两性关系的毕竟显得有些过于理想化抽象化了。 (三题选做两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