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遥感考试 - 南京林业大学--复习资料 - 图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林业遥感考试 - 南京林业大学--复习资料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1803432065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24

第一章

1、遥感,就是遥远的感知,不接触被感测事物

常用遥感技术的定义:利用飞机、人造卫星或其它飞行器作运载工具,主要以电磁波来检测、度量远距离目标的一种技术手段。目前,主要有两个研究领域:遥感技术研究和遥感应用研究 2、遥感技术的4大物质构成要素: 1对象():被探测、被感知的事物和现象

2传感器():能感测事物并能感测的结果传递给使用者的仪器 3信息传播媒介():在目标与传感器之间起信息传递作用的介质 4遥感平台():搭载传感器并使之正常工作的装置 3、遥感的分类

A按遥感对象分(1)宇宙遥感,以外太空其它星体为感测对象(2)对地遥感地球表层环境——环境遥感;在环境遥感中若地球表层资源为对象称为资源遥感

B按遥感平台分(1)航天遥感平台H>80火箭、人造卫星、飞船、航天飞机等(2)航空遥感平台H<80普通飞机、气球、飞艇等(3)地面遥感遥感车、遥感塔、“远洋测量船”

C按遥感媒介分(1)电磁波遥感 常用的电磁波波段是紫外、可见光、红外和微波等

(2)声波遥感潜 水艇的声纳技术、探测珍贵鱼群的回游路

线和迁徙规律

(3)重力场遥感 地质探矿,通过”g”值的变化来推断地层中是否有某种元素富积

1 / 30

(4)地震波遥感

D按遥感器的工作方式分:(1)被动遥感:遥感本身并不发射任何人工探测信号,只是被动接收来自于目标的信号,从而实现对目标性质、数量、空间位置等特征进行识别的遥感方式。“无源遥感”,如中午拍照。(2)主动遥感,遥感器发射人工探测信号,到达目标后信号反射回来被传感器接收从而对目标性质、数量、空间位置进行识别的遥感方式。如,夜晚拍照通常要在相机上装闪光灯。主要是“微波遥感”

E按遥感所获资料的形式分(1)成像方式遥感(能获得目标的图像,图形) a摄影方式b扫描方式(2)非成像方式(不能获得目标物的图像,常是一些曲线,如气象中温度辐射计

F按应用领域分地质、农业、林业、草原、水文、测绘、环境、灾害、城

市、海洋、大气、军事 4、遥感的特性与优势

1空间特性 距离远、感测范围大因此具有宏观性和直观性;先进传感器

也能探知目标的细节。 2 时间特性运行周期短 动态监测

3 光谱特性 使用的谱段多,可选性强,多光谱高光谱

4 数据量巨大 “海量”数据,研究的压缩技术、存贮、处理算法 5 受地面限制少 沙漠腹地、大洋深处、悬崖绝壁人无法到达 (可及度

低) 6 经济效益好 7 用途广 8 发展速度极快 5、遥感过程是指遥感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分析判读和应用的全过程

2 / 30

6、遥感技术应用

1 资源监测 查清资源的数量、质量、分布、动态消长 (土地利用类型、森林资源、水、矿产等) 2 环境监测、灾害损失评价 (森林火灾、水灾、病虫害等) 3 区域分析及建设规划

4 生物物理建模 生物量估算 ( : 、、 ) 小麦、水稻、玉米估产 、草场承载力评价、近海生产力评价 、物理参数反演 ():水质、大气污染等 5 军事侦察 6 气象预报

第二章

1电磁波:交变的电场和交变的磁场交替激发,相互套环向远方传播的运动形式,就称为~

y [( )] 描述参数:A—振幅 (,反映电磁波的能量) w—角频率 (,与周期

相应) j — 初相位 () V—速度 ()

2电磁波谱: 按照波长的长短顺序将各种电磁波依次排列而制成的一张图表

从左到右按波长增加排列为:宇宙射线—r射线—X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微波—无线电波和工业用波. 不同性质的电磁波波长不同的原因在于:波源性质不同

3 / 30

3大气窗口:是指在大气中传播受到衰减作用较轻因而透射率较高的电磁波段

4大气组成:大气对电磁波传输过程的影响包括5个方面:散射()、吸收、扰动、折射和偏振,而对于遥感数据而言,最主要的因素是散射和吸收。由于大气分子和气溶胶粒子的影响,太阳辐射的电磁波在大气层传输时一部分被吸收,一部分被散射,剩下的部分穿过大气层到达地面;地物反射或本身辐射的电磁波部分被吸收,部分被散射,部分到达传感器的接收系统;大气本身的反射或辐射同时也进入传感器。所以,传感器接收的电磁波辐射既有地物的辐射又有大气的辐射——“综合辐射”,其中地物辐射是所需要的“信号”,大气辐射是遥感过程应当尽量减弱其效应的“噪声”,由于综合辐射,就会降低遥感图像的“信噪比”,表现为图像模糊。 气态成分:N2、O2、H2O、、2、4、O3等 固态成分:尘埃、冰晶、盐晶、气溶胶等 5 什么是大气的选择性吸收

大气对不同波段辐射的吸收作用也不同。这种性质称为大气对辐射能

4 /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