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限时集训6 遗传的分子基础(含解析)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限时集训6 遗传的分子基础(含解析)更新完毕开始阅读1807b8d7baf67c1cfad6195f312b3169a551ea7d

专题限时集训(六)

(时间:4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2019·潍坊期末)某同学对格里菲思的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进行了分析比较,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都采用了两种肺炎双球菌作实验材料 B.都遵循了实验设计的对照原则 C.都遵循了相同的实验设计思路

D.体外转化实验可理解为体内转化实验的延伸

C [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是格里菲思的体内转化实验的延伸。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的思路是把S型细菌中的各种物质分开,单独观察每一种物质对R型细菌的作用;格里菲思实验的思路是对R型细菌和S型细菌对小鼠的作用进行比较,两者的设计思路不同。]

2.(2019·石家庄模拟)下列关于“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子代噬菌体的各种性状都是通过亲代的DNA遗传的 B.在该实验操作中延长保温时间可使实验效果更明显 C.实验中细菌裂解后得到的子代噬菌体都带有P标记 D.在实验过程中进行搅拌的目的是给大肠杆菌提供氧气

A [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子代噬菌体的各种性状都是通过亲代的DNA遗传的,A正确;在该实验操作过程中,若延长保温时间会使P标记组的上清液放射性升高,B错误;由于DNA分子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因此实验中细菌裂解后得到的子代噬菌体部分带有P标记,C错误;在实验过程中进行搅拌的目的是让大肠杆菌和噬菌体外壳分离,D错误。]

3.(2018·泉州单科质检)1个P标记的大肠杆菌被1个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裂解后释放的噬菌体( )

A.有S,部分有P C.无S,部分有P

35

32

35

32

32

35

32

32

32

B.有S,全部有P D.无S,全部有P

35

35

32

3532

D [亲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不能进入细菌,传递给子代,故子代噬菌体没有S 。子代噬菌体合成核酸时使用的原料来自于大肠杆菌体内的核苷酸,所以所有子代噬菌体都有P 。]

4.某同学制作如图所示物理模型,该模型不能表示( )

32

- 1 -

A.RNA局部结构 B.RNA逆转录中 C.DNA局部结构

D.DNA转录中

C [模型中有碱基U,DNA局部结构不可能有U,因此C错误;tRNA具有配对结构,转录和逆转录都会出现图示配对结构,因此A、B、D正确。]

5.下图为某基因模板链(α)与其转录出的mRNA链(β)杂交的结果示意图。有关分析合理的是( )

A.模板链与mRNA形成杂交分子需RNA聚合酶催化 B.互补区中α链的嘌呤数与嘧啶数比值与β链相同 C.三个环表明该基因可编码三种蛋白质 D.杂交结果表明该基因存在不编码蛋白质的序列

D [RNA聚合酶催化核糖核苷酸链的形成,即催化磷酸二酯键的形成, 模板链和mRNA 分子形成杂交分子,是在碱基间形成氢键,不需要酶的催化,A不合理;碱基互补为一种嘌呤(如

- 2 -

A)与一种嘧啶(如T)对应配对,故互补区中α链的嘌呤数与嘧啶数比值为β链的倒数,B不合理;三个环的形成代表模板链上三个区域不转录,该区域不编码蛋白质,一个基因编码一种蛋白质,故C不合理,D合理。]

6.(2019·天水检测)下图为细胞中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口腔上皮细胞中可以发生图①②③所示过程 B.图④为染色体上的基因表达过程,需要多种酶参与 C.在分化过程中,不同细胞通过②③过程形成的产物完全不同 D.图②③所示过程中均会发生碱基配对,但配对方式不完全相同

D [口腔上皮细胞高度分化,不再进行图①所示DNA复制过程,A项错误;图④中转录和翻译同时进行,是原核生物的基因表达过程,原核细胞没有染色体,B项错误;分化过程中,不同细胞可能合成相同的蛋白质,如呼吸酶等,C项错误;与图③相比,图②所示过程中具有T—A配对,D项正确。]

7.(2019·海南高考)下列与蛋白质、核酸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一个核糖体上可以同时合成多条多肽链 B.一个蛋白质分子可以含有多个金属离子 C.一个mRNA分子可以结合多个核糖体 D.一个DNA分子可以转录产生多个RNA分子

A [一个核糖体上一次只能合成一条多肽链,A错误;一个蛋白质分子可以含有多个金属离子,如一个血红蛋白含有四个亚铁离子,B正确;一个mRNA分子可以结合多个核糖体,合成多条多肽链,C正确;一个DNA分子上含有多个基因,不同基因可以转录产生多个RNA分子,D正确。故选A。]

○8.(2019·衡水中学四调)研究发现逆转录病毒在侵入宿主细胞(真核细胞)后,只有当

- 3 -

宿主细胞处于细胞分裂时,逆转录病毒DNA基因组(由逆转录而来)才能接触到宿主细胞的遗传物质,另外,逆转录病毒DNA基因组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染色体上是复制病毒RNA的必经阶段。下列相关推理或叙述,不合理的是( )

A.逆转录病毒DNA基因组在宿主细胞的细胞核外形成 B.若逆转录病毒侵入不增殖的细胞,则该病毒不能繁殖 C.合成逆转录病毒的RNA时,遗传信息由RNA→RNA D.逆转录病毒繁殖时消耗的ATP,有的可不来自线粒体

C [逆转录病毒的RNA是由DNA转录产生的,不会出现遗传信息由RNA→RNA。遗传信息由RNA→RNA,是非逆转录病毒的遗传信息传递过程。]

○9.(2019·合肥模拟)脊髓灰质炎病毒的遗传物质为单链RNA,该RNA能作为mRNA翻译产生早期蛋白质,如RNA聚合酶等。下列有关脊髓灰质炎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病毒只能控制一种蛋白质的合成

B.该病毒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上合成多肽链需要RNA聚合酶的催化 C.该病毒为RNA病毒,其遗传物质中含有密码子 D.该病毒的mRNA在翻译过程中存在T与A配对

C [该病毒控制合成的蛋白质肯定不是一种,如还有外壳蛋白,A错误;RNA聚合酶催化的是转录不是翻译,B错误;该病毒为RNA病毒,并且该RNA能作为mRNA,所以其上含有密码子,C正确;翻译过程中mRNA与tRNA之间碱基互补配对,不存在T与A配对,D错误。]

10.(2019·云南曲靖一中模拟)1957年克里克提出“中心法则”,1970年他又重申了中心法则的重要性并完善了中心法则(如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中心法则描述了生物界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 B.碱基互补配对保证了遗传信息传递的准确性 C.图中①~⑤过程都可以在细胞内发生

-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