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最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2),推荐文档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完整word版)最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2),推荐文档更新完毕开始阅读18109ad887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39

了解十进制计数法,认识亿级和万3.12~2~3 3.23 级计数单位,掌握亿以内数位顺序表;二、认识多位数 7 能正确读写多位数;会用算盘表示多位数;会比较多位数大小;会把整亿或整万数改写成用“亿”或“万”作单位的数;理解近似数的含义,会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理解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理解并掌握积3.26~三、三位数的变化规律,能应用积的变化规律口算7 几百乘几十,能用简便方法笔算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理解并掌握“总价=单价×数量”、“路程=速度×时间”等常见的数量关系,能应用这些数量关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 6 4.9~4四、用计算3 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计算,能借助计算器探索并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 在观察、操作和测量等具体活动中,1 进一步感受大数目的实际大小,积累一些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数感。 学会画图描述问题,能借助直观图示分析数量关系,正确解答有关的实际问题,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 理解并掌握加法交和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以及乘法分配律,能应用这些运算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解决一5

4~5 4.6 乘两位数 .13 器计算 ●一亿有多大 4.16~7 4.20 8~10 4.23~5.11 五、解决问 题的策略 3 11 六、运算律

些实际问题。培养比较和分析、抽象和概括、归纳和类比等能力,感受数的运算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应用意识和符号意识。 认识并掌握三角新、平行四边形、梯形的底和高,能正确测量或画三角形的高(高在三角形内),以及平行四边形 11~13 5.14~七、三角形、10 和梯形的高;了解三角形三边的关系,知道三角形内角和是180°,认识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认识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能判断一个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认识等腰梯形和直角梯形;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积累认识图形的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通过观察、探索等具体活动,探索 6.1 平行四边形 和梯形 ★多边形的 内角和 并发现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它的边数之间1 的关系,并用自己能理解的方式表示发现的规律;积累一些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的经验,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动手操作和合情推理的能力。 认识列和行的含义,知道确定第几 14 6.4~6.8 八、确定位置 行、第几列的规则;初步理解数对的含3 义,会用数对表示平面上点的位置(限正整数);丰富对现实空间和平面图形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初步感悟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

6

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数字编码,知道数字编码中蕴含着丰富的信息,了●数字与信 息 1 解数字编码的特点;了解一些常见的数字编码所表示的信息,体会用数字编码表达信息的方法,体会数字编码表达信息的优越性,感受数字编码的实际应用价值。 15~17 6.11~6.29 九、整理与复习 5 结合平时教学反馈进行整理复习,查漏补缺。

7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任教四年级(1)班,共有学生13人。大多数学生对学习数学有一定的兴趣,并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少数学生学习习惯不好,上课发言不积极。我本学期需要较多地关注同学们业已形成的基本技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二、教材要点分析: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的内容:平移、旋转和轴对称;认识多位数;三位数乘两位数;用计算器计算;解决问题的策略;运算律;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确定位置;整理与复习等。

本册教材主要特点:本册教材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与生活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灵活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教材努力体现新的教学观念和学习观念,具有创新、实用、开放的特点。本教材既注意体现教育新理念,又注意继承传统的数学教育内涵,使我们的实验教材具有基础性、丰富性和发展性。

教学重点:混合运算,找规律,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难点: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用字母表示数。

三、实施教学的主要措施:

1.认真备课,精习设计练习,上好每一节课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建构立互动的教学模式,注重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变成“要我学”为“我要学”。

3.多和学生交流、沟通,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生活的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解开他们心中的结,让他们在快乐、轻松的气氛中感受学习的乐趣。

4.赏识每个层次的学生的每一个微小的进步,并及时鼓励他们,多表扬和肯定、批评、增加他们学习的自信心,让他们感受学习带来的快乐。

5.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教好每一个学生。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