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第三中学校史 - 图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宁波市第三中学校史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18154ccfdd3383c4bb4cd2dc

十年动乱,三中满目疮痍,一片混乱,不少老教师痛心地回忆说:“文革时期,浪费了学生最宝贵的青春年华,葬送和理没了多少人才。这是国家和人民莫大的损失。”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这一代处在动乱的学习环境中,但仍有不少不甘沉沦者,他们不信“四人帮”一套邪说鬼话,仍抓紧时间,孜孜不倦地学习。也有不少在动乱中锻炼得坚强练达。

统计这十年毕业生数:初中4586人,高中1620人,共6206人。1976年教职员工达123人。

(四)1976──1980

拨乱反正

1976年9月,粉碎了江清反革命集团,我们的国家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教育事业也开始了新的转机。

1977年3月,重新提出了“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中断了十年的学雷锋活动开始恢复。

4月,正式开始“揭、批、查”运动,清算林彪、“四人帮”破坏教事业的罪行,划清界线,分清是非,清除派性,增强党性,加强团结。同时,开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抓教学,逐步医治十年浩劫遗下的创伤。

下半年,工宣队撤回。教学上恢复了教研组建制,并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编出了一个重点班。以后高中部基本上实行一文一理两个重点班和几个平行的普通班的编制。

11月,高考招生制度恢复。当年,全国高校直接从应届生中招收数只占总名额的15%,我校应届生中有18人考入高校,列全市前茅。数学组77年度被评为市文教战线先进集体并参加地区文教先进集体代表大会。

这年,党支部开始为教职员工及学生中历史上的冤假错案复查平反,嗣后一直当作支部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1978年2月和4月,党中央先后召开了全国科学大会和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学校号召同学们向科学进军,努力学习,夺回被“四人帮”耽误的时间。

4月,校革委会撤销,恢复校长制。学校始用今名:宁波市第三中学。 秋,初一新生开始实行三三制,从初一年级开始使用部编新教材。

我校制作的“加里福尼亚号导弹巡洋舰”模型,参加1978年省体育运动大会航模比赛获三等奖,该模型是1977年国家体委下达给我省为海军制作“加里福尼亚号导弹巡洋舰”识别模型十艘,其中一艘由我校航模组承担。经费800元。

17

这年,我校被市评为“宁波市文教战线先进集体”和“群众体育先进集体”。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昭示全国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开辟了建国以来历史发展的新时期。

1979年2月,党支部书记陈艮松调第六中学,沈江再度来校接任书记,3月,林影被任命为副书记(林先于77年11月来校任教导主任),文南被任命为校长。(文先于64年8月来校)

夏,中央提出“调整、改革、整顿、提高”八字方针,明确了普通中学的双重任务。支部提出“加强劳动纪律,进行工作考勤,健全请假制度的意见”,整顿学校。同时,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改善教工生活,改组食堂,筹办托儿所及其他福利事项。支部又在党的58周年召开行政、业务骨干座谈会,提出全面提高师资水平,大力支持教师进修,人人补习《教育学》的意见。继而人手一册《教育学》(浙江师院教育系教本)并多次邀请校外行家来校上辅导课。

1979年起,中国民主同盟三中盟小组在瘫痪了十多年之后终于在学校党支部的关怀和支持下恢复了组织生活,1980年元旦召开“庆祝元旦暨盟员朱荣鼎同志入党茶话会”,邀请盟外骨干教师十数人与会,盟市委徐季子及各兄弟党派代表出席。此后三中盟组织发展较快,81年4月,成立了民盟三中支部。后数年,民革、民进、致公党也相继在我建立了基层组织(成员)开展活动。

1980年初,党支部提出“学校三年规划纲要”,目标设想为“在德、智、体全面提高质量方面达到全市六所老完中的中等水平,并在某些方面办出自己的特色(如文科)”纲要分析了三中历史长,老教师较多,图书仪器也有老家底,文科班在本市有一定影响等因素。接着,学校订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现三年规划的年度工作计划”。

这年,我校被市评为“学校体育先进集体”。教工参加广播操比赛获全区第一。 三中在拨乱反正的基础上逐步进入新的复兴时期。学校于这年校庆日,举行庆祝大会,编印校庆特刊。

(五)1981──1993

全面复兴

1981年秋,原宁波第十中学并入我校,原十中副校长郁文源(孙钿)转入我校任副校长,同时市教育局任命张恒义为副校长。

1983年秋,原宁波十中初中部以及第十九中学的高中部并入我校。从十九中调入我校

18

的教师7人,从十中调入我校的教工18人。这年,学校规模扩为33个班,学生1562人,教工总数达152人。

8月,党支部书记沈江,校长文南二同志离休。

1984年5月,副校长朱荣鼎调市委统战部,市教育局任命刘光奎为校长,同时,市教育局党委调十九中学党支部书记徐林宝为我校书记。9月,副校长张恒义调离,副书记副校长顾辛梅转任副校级调研员,同月,市教育局任命裘家珍、戴高潮为副校长,孟祥俊为教导主任。

1986年夏,徐林宝调市教育学院、刘光奎调市教研室,市教委调徐祥贤来校接任书记兼校长,调周有琪来校任副书记。

1988年4月,副书记周有琪调离,5月,市教委任命孟祥俊为副校长。

1990年2月,江东区委任命孟祥俊为党支部书记,同月,江东区府调孙守尚为我校校长,6月,孙又被任命为支部副书记。在此之前,原书记兼校长徐祥贤因病离校疗养,后调市教研室。

随着城建的突飞猛进,我校附近商业区、居民区大量扩展,要求入我校的学生激增,这和我校原有规模不能容纳的矛盾越来越尖锐。1981年,在市委书记刘德焜同志亲自过问下,市建委批文同意我校扩建10班级,新建教学楼和实验楼各一幢,并沿曙光路划地建造教工住宅楼。

自此,标志着三中复兴阶段的大规模改建、新建工程拉开序幕。

1982年,拆除原一层教学用房,改建为1068m2的三层教学楼;拆除原图书馆、阅览室、原教工宿舍等旧平房或矮楼房改建为1076 m2的实验楼。拼接原办公楼。新建体育室,东厕所,新筑道路,下水道,更新电路设备。

1983年,改建食堂、兴建生物园、气象园,铺水泥球场1只。

1983、1984年清除污泥淤积的废池塘,挖泥加深改建成可供观赏憩息之新池塘二只,临池之西修建一座凉亭。取名“三晖亭”。次年,复于池塘中置塑像、喷泉,四周广植花卉树木。

84年又修水泥球场1只,水泥乒乓球桌8张。

1985年拆除称为“红房子”的危房,改建为1170 m2的新教学楼,此楼位于前教学楼之北。次年竣工使用。

1986年开曙光路东大门,闭荷池路西大门。

1987年拆除危房原大礼堂,其址新建四层教学楼,于88年竣工使用,面积1520m2,

19

位于前二幢教学楼之南。自83—88年,建成新教学楼三幢,自北至南、相称排列,现称1至3号教学楼。

87年还拆除学生饭厅及木工间旧房,改建新食堂一座,亦于88年完工使用。 87年还拆除危房“老三楼”的第三层,下二层仍作教室,3号教学楼建成后,下二层亦惊天动地88年拆除,其址建综合活动房一座,91年落成,面积907 m2,同时于其侧建成体育组办公用房及乒乓活动房。

88年还在大操场北侧西段开墙,建造二层教学用房十间,作为音乐、美术活动之用。 90年,开北大门,临姚隘路。原东大门一带改建营业用房。

1992年拆除原办公楼,兴建一座2800 m2的综合图书行政大楼。包括图书馆、阅览室、会议室、校史馆、广播电视中心、语音教室、电脑教室、阶梯教室、汽车库以及行政办公室等等,93年竣工使用。

近年来,学校东侧沿曙光路一带及北侧沿姚隘路一带,开墙新建营业用房。校办工厂厂房、办公楼等都进行翻修改建。

至此,我校原有旧房,基本上一一重行拆建,累计建筑面积1.5万m2,不但校容大为改观,且使教学设施基本配套。

党支部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知识分子政策,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增强安定团结,加强党的建设。1985年三中支部开展整党,按上级要求经过学习、对照检查,18位正式党员全部准予登记,4位预备党员,写了深刻体会。

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工作,从79年开始搞复查冤假借案和历史留遗问题,历时8年,到86年12月才告一段落。共复查了38人(三中24人,原机关学校并入三中的14人)。其中因错划右派或中右而受到错误处理的13人,因现行反革命案包括文革期间受判刑、劳教处理的6人。经复查,收回6人,办理退休的9人,给予经济补尝的3人,11人增加工资,查抄物资多数作了退赔或折价退赔。复查工作体现了党的实事求是,有错必改原则,大大调动了广大知识分子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1987年初,支部召开原三中升入高校的部分历届毕业生座谈会,谈谈部分大专院校学生闹事情况及如何正确对待等热点问题,对澄清当时学生中较为模糊的思想起一定作用。

1989年5月中旬,学校劝阻部分学生上街游行声援北京绝食学生,他们听从劝导,打消游行,学校教学秩序正常。

同年下半年,搞“双清”运动。查明我校150多教工没有人参加动乱和暴乱的任何活动。通过“双清”纠正了模糊思想,提高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自觉性。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