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体与表面化学1-5 - 图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胶体与表面化学1-5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1825115b7cd184254b353582

胶体与表面化学 第一章 绪论

化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 无机化学:(元素化学,研究无机物的制备、合成与性能)

如:H2O

有机化学:(生命化学,研究C、O、P、S等少量元素形成的

种类极多的化合物 ,就简单元素的复杂化学。) 小分子:甲烷

如:

大分子:淀粉 杀虫剂:

医药:

液晶:

物理化学:(用物理模型、数学概念化的手段研究化学)

物理:量子间的相互作用 化学:是量子间结合与排列。

热力学:状态——状态:能量转化的过程, 几千种状态方程。

动力学:物质间反应速度的问题(有时热力学

分支极多: 能进行但动力学不能进行) 电化学:电池:Fe+HCl——FeCl2+H2

电子转移 形成电池(Li+) 高能电池 Fe2+,Fe3+(提纯难99.99%~99.9999%)

胶体与表面化学:气液固按不同形式混合, 泥土在水中分层,纳米材料,

牙膏,原油,化妆品。

理论化学:(非实验的推算来解释或预测化合物的各种现

象。)

如:用计算机模拟模型推算是否可以达到预期目的,在校

正 合成。

分析化学:(研究物质的组成、含量、结构和形态等化

学信息的分析方法一门科学)

如:三聚氰胺事件 分析手段差 蛋白质含量(N)

1、分类及定义: 分散相粒子半径在1 ~100 nm 的分散体系。 一、基本概念

? 相:体系中物理化学性质完全相同的均匀部分 ? 界面:相与相的交接面 ? 表面:一相为气相的界面

? 比表面:单位体积或重量物体的表面积。 S0=S/V

对于立方体:S0=6L2/L3=6/L 对于球体 :S0=3/R

? 胶体化学:是研究胶体体系的科学。它是物理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随着胶体化学的发展,它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 表面化学:研究发生在表面或界面上的物理和化学现象的一门科学。是胶体化学的分支。

(原油催化裂化)

二、胶体体系

小实验:泥土置于水中沉降。

2、特 点

(1)特有的分散程度——多相项多分散体

粒子的大小在10-9~10-7 m之间,扩散较慢,不能透过半透膜。

(2)多相不均匀性

由许多离子或分子聚结而成,结构复杂,有的保持了该难溶盐的原有晶体结构,而且粒子大小不一,与介质之间有明显的相界面,比表面很大。 (3)热力学不稳定性

因为粒子小,比表面大,表面自由能高,是热力学不稳定体系,有自发降低表面自由能的趋势,即小粒子会自动聚结成大粒子。

2

3、胶体常见体系

气、固、液三相除气-气外,形成8种胶体体系 分散介质 分散相 状态 气 液 云雾 气 固 烟,高空灰尘 液 气 泡沫 液 液 乳状液 液 固 墨汁、金溶胶 固 气 泡沫塑料、 固 液 水凝胶(超强吸水剂) 固 固 合金、宝石 沙尘暴:表面积大,吸附细菌病毒,净化空气。 水凝胶:(尿不湿)1:300 充气钻井液:气+液+固 乳化钻井液:液+液+固 乳化气相钻井液:气+液+液

4、胶 体 分 类

分散介质:气、液、固三种溶胶。 分散相:非连续相; 分散介质:连续相 与NaCl不同:

吸附大量水分子,降低势能,形成水化膜 气溶胶:大城市的污浊天气,气液固三相分散体。 液溶胶:

牛奶:蛋白质与奶油分散于水,分散剂,天然活性剂

氨基酸类。

油漆:染料+树脂(固化)+分散相(轻质油)+土类(提

高粘度)

金属漆(光亮、防腐):金属颗粒,重金属离子吸光

性需要。

固溶胶: 无机染料:透明性差

有色玻璃: 有机染料:分子团队分散于玻璃,透明。 分子团队于另一种金属 合金: 分子互溶,Si-C 强度极高大于金刚石。

3

沸石分子筛:石分子筛是结晶铝硅酸金属盐的水合物。沸石分子筛活化后,水分子被除去,余下的原子形成笼形结构,孔径为3~10Å(0.1nm)。

? 5、说 明

? (1)胶体是物质存在的一种状态,不是特殊物质。

Au ,Ag自然状态下存在于其他物质中(Fe) ? (2)胶体体系是两相或多相的不均匀分散体系。

空气垂直分布差异 飞机起降、高空燃油不同 ? (3)高分子溶液在某些方面有,但已成为新学科——高分子物理化学。不属于胶体范畴。

聚合物(大分子):M>10000 r:1~100nm 性质类似于胶体,但与溶液无界面。

三、胶体与石油工程的关系

? 1、油田的发现

勘探:地磁变化、飞机遥感、声波传导。

化探:根据地表C-H成分探测(Pt丝能强烈吸附C-H) ? 2、钻井 钻井液 完井、固井 钻井液性能;

固井液:硅酸盐水泥 凝胶 晶体(水泥石) 要求水泥特性:抗温(徐家围子气井):150~180℃; 强度: 固含量(套外漏气着火,井塌) 三峡大坝:快速,速凝。

海底:4℃,冬天不施工,(低温早强水泥) ? 3、采油:油气水、多孔介质与液相的相互作用。 一次采油 二次采油 三次采油 中石油在伊拉克的鲁迈拉油田:300口井 12000万吨 大庆 : 30000口井 4000万吨 海上潜力大于陆上:中海油

南海油田1500m以上,越南,印尼,文莱:8000万吨 三采(大庆):10万吨HPAM 1000万吨油。 压裂

? 4、增产增注措施 酸化

王继刚

讲师 石油工程 负责国内外资料的调研、室内合成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