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守型投资者夜夜安寝(费雪)简短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保守型投资者夜夜安寝(费雪)简短更新完毕开始阅读182d5f5fb4daa58da0114a7b

理在于危机造成 恐慌,恐慌造成价格低估。当然还是需要判断风险释放的程度的,费雪的意思也不会是战争风险没有释放的时候就买股。这个原则可以和⑧对照着看。

对于⑧,不同于上面一点的,这里是关于企业的问题,上一点是宏观基本面的问题,也可以看做是“偶发”事件的问题。吉尔伯特和沙利文都是英国的戏剧作家,他们有一句名言:“花儿在春天开放,却和春天没有任何关系”。费雪分析了下面的几种情况,首先是历史上的价格高低点,很多人喜欢在这样价格附近买卖,但是费雪说过去的价格和买卖决策没有关系。股价是对未来的成长的反映,不是对历史的价格的反映。其次,很多投资人过分重视企业过去五年的盈余,其实关键是现在和将来,股价是对未来盈利的反应。当然,历史的盈余也不是一点没有用,那作用毕竟是有限的,是我们用来判断企业连续盈利能力的资料,但是它们不能决定投资的决策依据。投资决策要依靠对未来几年的盈利预测。最后,决策不要受到所谓的内幕消息的影响。费雪没有把这个列为一个重点,但是他举的一个例子有这个意思,他说德州仪器这个企业的管理层出于某种需要兑现了一部分持股,某个机构预先了解了这个消息,就大肆抛出此股,导致股价下跌,但是很快这个股的股价就走出了新高,这个机构因为接近内幕消息而吃亏不小。 对于这三个方面都是无关紧要的事情,决定股价和买卖策略的是企业的成长性。当然,对于我们来说,如何在无关紧要的因素造成的股价波动时候,不为市场所动,这的确是一个难点,这里有认知问题,也有心态,意志和信念问题。 对于⑨,意思那是很明确的。我不明确的地方在于,什么时间才是最好的买进价格。相对于⑤来说,发现好股就不要斤斤计较,但是我们又不能因为是成长股就不问买的时机。例如对于我们创业板的成长股,目前来看绝大部分的股的低点是开盘第一天的前半个小时。其次是上市后的第8天左右。但是我也不能保证说,今后就没有低点。也许是真的来一次危机,创业板的股跌到发行价格甚至来一个腰斩。因此,你以为哪里合理,这是需要综合市场的各种要素判断的。目前看来,不可能再发生类似08年的股灾,因为历史上,就是美国130年以来的股市历史,也没有发生过连续两年的大灾难(29年底到33年的二次回调其实是一次股灾的继续)。

对于⑩,更是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的东西,费雪曾举例一个道氏的企业,当他和当时的著名分析家交流的时候,他们并不看好这家企业,问题出现在47--49年金融圈的悲观预期。

实际上,不论是对于整个的形势还是个股的分析,市场的错误是经常存在的。例如我们这个市场,在07年的时候对08年高度看好,看到8千一万点,而08年

的大跌又让很多机构散户极度悲观,认为09年看空到1300点甚至1000点。市场都证明了他们的错误。而现在对明年的预期中,刚刚乐观地看到4200点甚至5200点,但是年底的下跌,立即就令这些人看空到2500点了。因此,市场的涨跌影响着这些人的心态。

问题是错误的东西是怎么产生的,一方面是认知的缺陷,另一方面是舆论的欺骗。例如神州泰岳就是这两个方面造成的。

一旦市场形成错误的流行观念,什么时间校正就是一个比较困难的问题。有些错误也许很快被纠正,例如对于业绩成长的误判,有些大型的认识错误要市场改正可能要等一年甚至几年。对于目前在舆论的操纵下,对于创业板成长股的误解,其实不需多久的时间就能得到校正。一个是09年的业绩,其次是10年的半年报,还有就是送股的成长性表现,这三者一旦出现,就结束人们对创业板的误解,大约从目前最多不用半年的时间吧。

不盲从,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因为这是一个投资者的综合素质。该顺势的时候不能逆势,该独立坚持主见的时候不能盲从舆论,难啊。

谈费雪对成长股的买和卖的理论

在第四,第五和第六章费雪分别讨论了成长股的买卖问题。这个问题对于某些人还是有意义的,下面结合自己的理解和分析,谈点看法。

第四章叫做《要买什么》,副标题是:“应用所学选取所需”,整个部分其实讨论的是很简单的投资的初级问题。大体上归类如下:

1,价值与成长的选择问题。和格雷厄姆不同,费雪并不喜欢价值股---便宜货,他的意思是,价格低的便宜货并不便宜多少,但是市场要恢复它的价值往往需要很长的时间。

这个的确是一个难题。因此我对于做价值股,一般也是没有启动前一直跟踪,等启动的时候再跟进,我在过去写的投资的“三要三不要”,就是针对这个情形,不买盘整的股。对于成长股,才是费雪的目标。这类股每十年就能增长好几倍。费雪认为这是经过研究证明了的常识(35年金融机构做了无数研究证明了这一点)。

2,如何下手买呢,他讲到了两个办法,一个是自己动手,注意观察身边的企业,例如住在底特律的人可以留意汽车配件企业等等。这个方法后来的彼得林奇

用的很好,他从超市发现了生产织袜的企业,从旅游发现了汽车旅馆公司等等。二是向专家咨询。对于我们的市场,我的建议也是如果你有能力和时间最好自己投资,如果是的确没有时间,那就选择一个好的基金经理,最好是做etf基金。但是我不认同找所谓的专家咨询,因为我们的市场的诚信建设还没有到令你放心的地步,当然熟人或特殊的情况例外。

3,确定策略或战略。首先是确定你做短线还是长线,费雪是反对短线的,他主张长线。但是对于我们的市场,我认为中线最为合理。其次,是投资的标的大小特征,费雪比较有意义的区分了三种成长股,第一是大盘成长股,为机构所喜欢。比较稳定,抗风险强,但是增长率低,再次是高增长的小盘股,好的话可以爆炸性成长,不好就会破产,你会失去投出的每一元钱,最后就二者之间的成长股,我以为这是费雪最喜欢的。对于我们,成长股不仅仅是创业板有,主板也有。 4,不同风险承受力的人策略不同。风险承受力大的可以配置小盘股,否则就是配置“机构成长股”。其实我们今天的不同投资者也要有对自己的能力有所认识。

评论:对于这一部分没有什么好说的,有价值的思想是第1点。每一个参与市场的人,都应该仔细考虑一下这个重要的问题。大家都知道巴菲特的成功很大一部分因素是投资于成长性的企业,大家可以看看芒格的投资思想。 第五章的题目是《何时买进》;

费雪把买进的问题归结为两个原则(5和9),我们都看见了。前者建议投资者发现了好的成长股就不要斤斤计较,而后者却说好的成长股买进也必须看合适的机会,那就是必须斤斤计较了。当然,这个看起来矛盾的东西,其实是可以相容的。我把费雪的的意思归结为两点。

第一,费雪批判了传统的买进方法是愚蠢的。这个方法按照今天来说是依靠宏观经济的趋势和利率政策决定买进时机。他的观点是,即使政府用纳税人的钱收养了这么多的经济学家,其实他们也预测不准确,他们的经济学理论和中世纪的炼金术化学差不多。因此怎么能用这个来预期经济决定买卖呢。费雪还预期了电脑依据“输入—产出”方法的预测也许会精确一些,但是他对于经济预测的科学和确定性是怀疑的。

这个分析不能说完全没有道理,的确,我们叫做基本分析的东西,往往是投资决策的心理要寻找的一个依据,至于它是不是和股价涨跌有因果联系,短时间的确是不好判断的。例如我们的2001—2005年的下跌时间确实是经济高速发展的阶段。但是,任何一般都有例外。从整体上说,我们必须坚信这样的一个常识----经济的基本面最终决定股市的趋势,这个基本面包括经济增长率,投资和信贷扩

张性,利率走向和消费的预期状态。

第二,费雪具体的提出了买进成长股的时机,他用了很多的例子说明这一点。主要是三个意思,首先是企业盈余增加而股价没有涨的时候,其次是企业的基本面好而突然受到利空因素干扰导致股价大跌的时候,其三就是企业盈利正常而大量投资建立新厂的时候。最后他总结说,只要确定了一家企业值得投资,放手买就是了。

费雪明显不同意自上而下的投资决策,他更加重视企业本身的成长性。但是结合我们的市场,分析历史上94,2001—2005和2008年的三次股灾,甚至中期性的调整,其实不论股票的良莠都会下跌,因此,到目前为止,费雪的这个思想我们还是要扬弃性的吸收。

第六章的题目是《何时卖出》,副标题是“以及何时不要卖出”。对于这一部分我当然一直是清楚的,也是理解的,但是却没有勇气去实践。当年做茅台的时候,就是因为没有勇气而无法长期持有,后来做了很多成长性的股,也是如此。现在回头检查自己的投资理念,其实还是认知问题,从来也没有找到愿意长期持有的成长股---股本要小,行业要好,市场广阔且有进入壁垒,盈余高速增长。当然我说的是自己没有找到,而不是市场没有。除了茅台之外,其实也一度接触到一些类似的股,例如中信证券,兰花科技,四川老窖,潞安环能等。苏宁电器的确是没有注意到,因为我一直关注技术性的和资源性的企业,而对于经营模式变革的企业没有关注。费雪的观点其实很简单---只要企业还在成长,就一直持有。 费雪制定了三条卖出的建议,第一,买错了股的情况;第二是企业的成长向不好的方向变化的情况;第三是发现了更加好的成长股需要重新配置资金的情况。具体地分析比较细。比较有意义的是他对后一种情况的分析,对于换股操作的异议,也就是卖出一个普通股买进更加看好的股。他的观点认为,任何一个普通股都有一个检验和等待的过程,好的预期也许会落空,还不如抱着一个股好。的确,我从自己的经验中也体会到这种换股操作的风险,有时是预期落空的,但是针对我们的市场,波动性和投机性过烈,投机性卖出价值股或成长股也是风险控制的一个法子。一般来说,换股操作要注意下面的几个条件:第一,被换的股估值已高,预期空间有限,第二,要换进的股同样是自己研究透彻的股,有较大的上升空间,第三,要和市场的板块变动和趋势一致。

费雪对于两个通常的卖出错误做了分析。第一个是为了回避空头市场而卖出。费雪认为这个是错误的,因为我们对于空头市场的预期是猜测,我们无法预期它的来临也无法预期它的结束,而且大部分卖出的人,就不会再买回原来深思熟虑的成长股了。第二个是因为涨的高了,就要卖出的错误,这是更加错误的理由,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