帛书甲本老子道德经原文及译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帛书甲本老子道德经原文及译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185df92a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00

供应不上,并且竖敌太多。所以,吉利的事放左边——先办,不吉利的事放右边——酌情考虑。所以,辅佐的将军位置在左边,而主事的将军居右边——右为尊,尊者不得已才出马,这样做是用丧事的礼节来处理。死去的人要用沉痛的心情依次放好;战争结束了,要为他们举办丧礼。

32

道恒名。寮唯小,而天下弗敢臣。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归顺,象宾客一样规规矩矩,客随主便,不敢妄为),天地相合,以俞甘洛,民莫之令而自均焉。始制有名(秩序、规章、制度),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限制),知止所以不殆(懈怠、危机)。俾(使)bǐ道之在天下也,猷yóu(道,法则;如)小浴之与江海也(小道归大道,回到源头)。

道,永远说不尽道不明。欲求的大爱之心不受重视,然而天下都没有不臣服于寮。侯王若能守住欲求的大爱之心,万物将会自然顺服,天地间的交相呼应,从而降下甘露滋润万物,百姓没有下命令却自然风调雨顺。所以,一开始就要制定合道的秩序、规章制度,章程有了,人们将懂得限制自己的言行,始终懂得限制自己的言行才不会伤害自己。把道的法则公之于天下,从而使人们自觉自愿自发回归生命的源头——爱,象小河一样自愿流向大海。

33

知人者,知也;自知者,明也。胜人者,有力也;自胜者,强也。知足者,富(喜悦)也;强行者(自胜者强,强而又行的人),有志(意志、志向)也。不失其所(心里的理想、希望)者,久也;死不忘者,寿也。

理解别人叫聪明,读懂自己的叫明智;战胜对手是有力量的,能超越自己的才是强大;知道满足的人才会富足;坚持实践、锲而不舍地超越自己的,才是意志坚强的人、有志向的人。不丢失品格和希望的人才能持久有活力,肉体死亡而精神不灭的人,才算是真正的长寿——不朽。

34

道,緾chán(相互治理)呵,其可左右也,成功遂(顺)事,而弗名有(有为)也。万物归焉而弗为主,则恒欲也,可名于小。万

物归焉而弗为主,可名于大。是以声人之能成大也,以其不为大也,故能成大。

道,相辅相成,才能够左右逢源,成功地理顺了自然界的活动,却不会违拗天性觉得自己有为。万物归顺了道,道不会违拗天性去自作主张,永远欲求,可以说姿态很卑微、渺小。万物归顺了,不会违拗天性擅自作主,可以说胸怀宽广。所以声人能够把事做好,是因为不觉得自己大,所以能够把事做好。

35

执(掌握、实行)大象(大道本质),天下往(归向天)。往(彼此间来往)而不害,安平大。乐与饵,过格止(纠正革除停止)。故道之出言也,曰:谈呵其味也,视之不足见也,听之不足闻也,用之不足既也。

掌握了实践了大道的本质,天下归顺。天下归顺,彼此往来而不相互伤害,走上了安定平和的大道。欲望与诱惑,该纠正的纠正,该革除的革除,该停止的停止。所以,用语言来形容道,就是:谈论道需要去悟才有味道;看道却又不能够因看而见到;听道却又不能够因听而闻到;用道却又不能因用而用尽。(进道、行道,既要相互交流经验,还要用心观察、用心倾听、用心实践)。

36

将欲拾(捡取,从地上捡起来,收敛,整理)之,必古张(扩大,展开)之;将欲弱(弱化,衰败)之,必古强(强盛、逞强)之;将欲去(分离)之,必古与(交往)之;将欲夺(改变志向或意愿)之,必古予之。是胃微(精妙)明(高明),友(以手相助)弱胜强。鱼不脱于,邦利器不可以视人(逼人就犯)。

(用竹子编的东西把鱼围起来,然后人在中间捉鱼。(会意。从竹,表示与

竹子有关的工具,从元(人),从攴( pū),表示持械击打。意思是手持器械的人,到竹框里追逐。)

要使人自愿回归“道”,必须让“道”与“不道”的行为都全面先展开,让所有人看清“道”与“不道”的区别与后果,从而自觉回归“道”。要使“不道”得到弱化、衰败,顺其自然让“不道”强盛,强盛后自我感觉良好,就会逞强,逞强竖敌太多必然衰败。要使“道”与“不道”分离,顺其自然让两者交往,物与类聚,鸟以群分,时间长了,都受不

了彼此,自然分道扬镳。要使“不道”的人成功改变志向或意愿,必然给予一段时间被“不道”的行为痛苦地折磨着,终有有一天受不了了就会自愿改道,与“不道”划清界线。这是对微妙的道清晰的认识,协助示弱的一方战胜强大的敌人。鱼没法逃过人的围捕,邦的利器不可以针对百姓,伤了百姓就是伤了自己(人无法躲过业力),所以要顺时顺势引导他们。

37

道恒名。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磗(bó搏。散开并努力成长。石字旁,是按天赋成长)。磗而欲作,吾将阗(充满)之以名之寮。阗之以名之寮,夫亦将不辱(使受到羞耻)。不辱以情,天地将自正。

道,永远说不清道不明。侯王若能守住道,万物将会按天赋自觉成长。成长后难免会有人想要有所作为(逞能),吾将用欲求的大道去引导他们。用欲求的大道去引导他们,从而使他们不会觉得受到侮辱。不受到侮辱是因为有了精神寄托——回归生命的源头“大爱”,人生路有了方向,天地间自然充满浩然正气。

第38章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做了好事四处张扬,唯恐别人不知道的,执着于德),是以“”德。上德为而以为(不觉得自己有为,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也;上仁为之而以为也;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也;上礼为之而莫之应也,则攘臂而乃(就)之,故失道。失道矣,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约束人们的言行)者,忠信之泊(冷淡,不热情)也,而乱之首也。前识者,道之华(华而不实,表象)也,而愚之首也。是以大丈夫居亓厚而不居亓泊,居亓实而不居亓华,故去皮取此。

品德高尚之人,懂得“知其白,守其黑”,不会执着于德的表象,对那些行为不德的人要给予惩罚,迫使他们吸取教训从而成长,所以看似不德,实际上是有德的,合道的。品德不高尚的人,虽然做了不失德的事(做好事渴望有回报,或者四处张扬),却是没有德的,因为执着于德了。上德为、上仁为之都是凭借对自我价值的认同,以王者的风范感恩的心态去做的,不会觉得自己有所作为,做了自己该做的是为自己的生命增光;讲道义之人做了好事,会觉得自己有所作为;讲礼节之人有所作为却没有人响应,故只能自己动手,所以失道

了。失道了,之后就失德了;失德了之后就失仁爱了;失仁爱之后就失道义了,失道义之后就失礼节了。重视礼节的人,不能诚恳待人,成了乱的开始。具有以上认识的人,看似懂得很多道理,却是愚昧的开始(因为道是行的)。因此,大丈夫为人忠厚而不愿意做不厚道之事,愿意朴实生活而不慕浮华、奢侈,故去掉离道的表象——浮华、浮夸的行为,取大道的本质——保持淳朴、至善的品质,简朴生活。

39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凭借)清;地得一以宁(以宁得一归);神得一以礮líng(石马交往,灵是一家);浴得一以盈;侯王得一而以为正(行为合于法则的);亓致(到达)之也。胃天毋已清(清醒、安静)将恐莲(莲子,荷的种子。这里取生生不息之义);胃地毋已(已经)宁(安定)将恐发(爆发);胃神毋已礮将恐歇xiē(歇息,失败);胃浴毋已盈将恐渴(天下饥渴);胃侯王毋已贵以高将恐zhì(从最下层轮回做起)。故必贵(高贵的品质)而以贱(谦卑)为本,必高(显赫的地位)矣而以下(老百姓的生活体验)为磓duī(堆聚)。夫是以侯王自胃曰:“孤、寡、不古(不美)”,此亓贱之本(根源)与?非也故。致数与,与(有就是),是故,不欲禄(碌)禄lù若玉,硌硌luò(坚硬)若石。

得一:身心合一,行为与天性天赋合一。

遵道贵德得一的:天凭借守住清静(星球按已定的轨道运转)得一、地凭借守住安宁(不扰民)得一、神凭借大爱(包容万物)得一;沐浴天下凭借水的团结、居下而得一;侯王凭借言语行为合于宇宙法则而得一;这些都是各按自己的天性、天赋去诠释自己的角色从而得一。如果天不能守住清醒安静,星球象莲子一样排着没法正常运转;如果地不能守住安宁,天天净化环境,万物将无法生长;如果神不能守住大爱,就会有偏心,结果导致管理失败;如果沐浴天下却不能守住团结、居下,相互不配合协调不愿意居下(下雨),结果天下饥渴;如果侯王不能守住高贵的品质,将会轮回到最下层去体验百姓的疾苦,最终领悟到一个侯王高贵的品质是体贴、关爱百姓的生活——以百省之心为心。(王子犯法与民同罪,上帝的心里,所有孩子一视同仁)。所以要拥有高贵的品质,凭借的是谦卑为立身之本;要拥有显赫的地位,凭借真诚待人、善解百姓的呼声。侯王自称“孤”、“寡”、“不美”,难道他们真的很卑贱么?不是这个缘故。他们多次这样自称,并不会降低他们的身份、地位,因为这个原因,所以不追求富贵如玉,而追求朴实如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