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创作PPT整理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纪录片创作PPT整理更新完毕开始阅读18a58e0d31687e21af45b307e87101f69f31fb64

2、新鲜性

新鲜性:指那些人们不熟悉,又普遍感兴趣的不平常的事情或事情的某一方面。 (1)从及时上体现新鲜

从新闻角度选择纪录片题材的问题。把刚刚发生的事情及时报道出来,直接触及社会最敏感的神经上,必然会引起较大的反响。华氏911 (2)从特殊中体现新鲜

只有发现事物的特殊意义,才能把丰富的社会意义和深刻的思想意义通过个性表现出来。 (3)从陌生中体现新鲜

选择人们不知道的或从未注意的事情作题材,有时尽管意义不重大,但会给人一种新鲜感。 3、复杂性

复杂性:题材所提供的内容不能过于简单,要有一定的容量,所涉及的材料要足以支撑所要表达的主题和相应的时间长度。其主要表现在: (1)较曲折的人物经历 (2)较深刻的思想内容 (3)较广泛的涉及面 (4)较完整的事件情节 4、形象性

题材的内容具有适合于电视表现的生动的形象因素。这类题材不仅能显示人物的外形,而且能显示出具体环境的特定格局。

要善于发现题材其中的表现力的形象因素或相关的形象因素,主要考虑的方面包括哪些????

(1)人物的职业、活动或事物的特点是否具有较丰富的视觉特点 (2)所涉及的场景是否有变化 (3)现场环境是否具有可视性

(4)人物的生活或事物所涉及的面是否丰富多彩 不易用形象性表达的内容有哪些????? (1)过去发生过的事情 (2)反映人的心理活动的内容 (3)静止物体

(4)技术性很强、理论性很强的内容 5、人文性

指题材的性质应该蕴含了人类普遍的生存价值和道德意义,引起普遍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感受。 二、以自然界为内容的题材要求 1、知识性 2、思想性

3、寓意性。给自然事物赋予一定的品格或精神。 4、形象性。 三、题材的来源

1、报纸和杂志:在真实的生活中你可以找到真正奇异的故事,平时多注意收集。

21 / 30

2、历史事件 3、家庭故事:

4、社会科学,这是从主题出发,寻找题材

题材选择的经验总结

初学者容易把自己拴在一个缺乏认识也毫无情感投入的主题上。

应该将眼界放窄,选择一个易驾驭的主题领域,并且做与你能力和预算相当的事。从小处着眼,从身边着手,在你周围寻找题材。

(一)第一个和直接的想法通常都是其他人都能想到的,所以为避免陈词滥调,应自问以下问题:

1、这个题材对于自己到底意义是什么? 2、和我一样的大多数人是否已经熟悉这个题材? 3、这个题材不寻常和有趣的地方是什么? (二)题材中的人物

1、拍摄对象预期会有什么困难? 2、这些困难是否会自然的发生

3、你是否能做一些合理的安排,促成某些事件的发生 (三)该题材的戏剧色彩

1、预测观众的需要和疑问,确保片中能回答这些问题; 2、重要的情境没能发展或得到解决,是否能促成其发生; 五、需要避免的题材

1、避免未经历过,并且不能接近观察的事; 2、避免被禁止的事;

3、任何已经“典型”的事或人; 4、任何种类的说教或道德阐释; 5、你已经知道结果的事件或人的结局。

第三节 构思

构思是一个贯穿前期准备到创作完成的过程。 一、构思的特点 (一)三个要点

1、大处着眼:从作品的总体构想入手,确立作品的基调和大轮廓,在此基础上,去考虑具体段落的处理和具体手法的运用。

如:根据题材性质决定什么立意,根据素材选择什么样的结构方式,根据表现需要考虑用什么样的风格等等。

2、新奇独特:跳出一般性的老框架。去选择新的角度、新的方式来述他人未述之事,言他人未言之理。

3、表现个性:表现作者对现实的独特思考和见解。

(二)三个关系

22 / 30

1、再现与表现 (1)再现

再现通常是人们从“比照现实”的角度来说明艺术内容与形式的说法,是“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

A、从内容角度说,内容与现实生活有直接的对应关系,即真实的按照现实本来面目进行创作。 B、从形式角度说,摹拟客观物象的特点,即逼真地还原现实生活的表象特征,即“纪实”的手法。 (2)表现

它是从“创造意境”的角度来说明艺术内容与形式的说法。 特征:超现实的内容、较强主观情绪、意象化表现方法 2、画面和解说的关系

画面和解说是两种不同的表意符号,各自承担不同的表意功能。 3、理智与情感 (三)两种方法

纪录片在构思上的主要特点:构思不能一次完成,有时会多次改变,贯穿创作过程的始终。 因而,纪录片构思要求“不断修正”

1、事先确定了表现的内容和主题,先有了结构后才有材料的构思方法。

常适用于事先可以把握题目,带有较强说理色彩的题目。如:历史题材、政论题材、文化题材、人物传记等。

2、先有材料后有结构的构思方法

(1)适用的题材:主要是表现对象处于动态发展的情况,很难预料结果。

(2)方式:在获取大量素材后,再对素材进行分析、提炼、筛选、然后考虑立意,最后决定结构。

(3)对创作者能力要求:前期要有很好的预见性和应变能力;后期要有较强的概括能力和结构能力。

3、几个观念的树立 (1)形象的概念

(2)情境的概念:形象不是脱离了周围事物的形态,应该与特定时空中运动着的活动或生活过程。

(3)现实的概念

包括:时间的即时性和内容的当代视角,即把构思的对象和拍摄的对象放在当代人对现实生活的观察上。

第四节 立意——主题的提炼

无论拍什么片子都是有目的的,总要说明点问题。作者的这种目的性,就表现为节目的立意。 立意:创作者对片子主题的确立和深化,因而又被称作主题的提炼。 主题是灵魂、材料是血肉、结构是骨架 一、立意与材料分析 (一)初学者不易处理的难题

1、材料的堆砌,结果导致面面俱到,使观众不知所云;

23 / 30

2、直抒胸臆,把大道理讲出来,不管材料能否支撑这个主题,结果是单薄无力,抽象的思想大于形象。 (二)具体要求

1、从材料中发现和提炼主题 主题确立的三种形式:

(1)创作之初定下主题,根据主题来选材和结构; (2)在创作中不断修正、深化主题。

(3)在作品形成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显露出主题。 2、材料选择应适应主题的需要 具体的素材鉴别,应注意: (1)围绕主题选择材料

A、不能将生活简单化,使材料成为主题的图解; B、注意材料的典型性

C、内容较多的题材,要注意材料的点、面结合。 (2)抓住特点选择材料

抓特点,就是要善于从材料中发现人们没有发现的新东西或独特的东西。 (3)抓住第一感觉选择材料

第一感觉往往是最新鲜、最生动的东西。 二、立意与作者的主观意识 纪录片创作的两种倾向:

1、强调真实自然的纪实风格,尽量少有主观意识; 2、以自我意识的表现为主,具有隐喻性和象征性; (一)主观意识与作者的主体性

主观意识是作者的主体性在作品中的体现,具体包括:

1、情:偏重于说明作者对所表现对象的情感态度,是最能体现创作者主体性的部分; 能充分体现作者个性特点和爱憎倾向,是作品的感动因素。

2、意:偏重于说明作者对表现对象的思想评价,它表现出创作者哲学和理性认识水平,是主观意识中与客观存在相联系的部分,是作品的说理因素。

3、象:主要说明作者对审美形式的把握,它虽然受到前两者的制约,但可塑性较大,是作品的风格因素。

(二)主观意识与客观实际

1、主观意识的表现,必须依附在客观内容上,在客观内容上寻找自己独特的“感受重心”和“实现价值”切忌那种谁也看不懂的“自我表现”。

2、片面夸大“客观实际”的意义,总想从普通的生活现象中寻找和抽象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使得作品公式化、概念化,随意“拔高”主题意义。

3、由于纪录片的纪实属性,作者的主观意识应较多表现在选材、结构、画面语言构成等形式因素方面,而对内容本身则应尽量保持它的客观性。 (三)主观意识与观众的欣赏意识

作者不能把自己的主观意识强加于观众,让观众作为真理来接受。

应为观众提供认识、判断、评价作品的基础,用他们的主观意识参加到作品创作中去。

24 /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