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板台车施工技术总结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模板台车施工技术总结更新完毕开始阅读18a5f165ba1aa8114431d9df

序号 一 1 2 3 二 1 2 3 4 5 6 三 1 2 3 四 1 2 模板台车结构件名称 面板系统 面板 面板环向支撑幅板 面板支撑角钢 支撑门架 门架立柱 门架立柱底纵梁 门架顶横梁 门架横向加强斜撑 门架间纵向连接斜撑 门架顶横梁间连接斜撑 上部台架 台架支撑纵梁 台架横梁 面板系统幅板支撑立柱 侧向千斤顶 丝杆直径 丝杆千斤顶布置 尺寸、规格、型号 厚度不少于10MM 宽不小于30MM,厚20MM 不小L63×8,间距小于250MM H型400×300MM 钢板厚16MM Ⅱ型400×500MM 钢板厚14MM H型400×300MM 钢板厚16MM □型 由2[20槽钢焊成 ∟100×10角钢 I25A工字钢 H型300×500MM 钢板厚16MM I25B工字钢 I20B工字钢 ≥50MM 每侧立柱4根,其中一根顶地 3.2.4、模板台车设计时,应考虑路面横坡的影响,下坡一侧边墙圆孤长,同时为了使门架立柱垂直,门架横梁水平,还要考虑横坡引起门架立柱高度不一致等因素,以防台车就位后有一倾角,影响隧道内轮廓尺寸误差过大及台车受力不合理。

3.2.5、台车设计还要考虑台车能满足曲线隧道线形要求,台车面板之间环向支撑幅板能按曲线半径调整。

3.2.6、台车下部位地千斤、台车底结构形状、标高位置应结合隧道不同围岩类别二衬墙脚(台车基础)尺寸、水沟电缝槽位置、标高及墙脚施工方

5

法而综合考虑,以便于台车应位、固定及后续水沟、电缆槽的施工。 3.3 模板台车加工制造

隧道施工单位由于受场地、设备的限制,台车加工一般委托给专业加工厂进行,除了选择有资质、信誉良好的加工厂外,在加工过程中还应做到:

3.3.1、甲方派专业技术人员在加工厂进行质量检查、验收,特别是原材料的质量把关。

3.3.2、加工厂从事台车加工的技术管理人员应熟悉隧道设计图纸及台车结构设计图。各主要工种(如焊工)应持证上岗。

3.3.3、各杆件加工尺寸,连接孔位必须准确无误,以保证台车组装后的总体结构尺寸符合设计。

3.3.4、面板与支撑角钢及幅板与面板之间的焊接电流要严格控制,不能太大,以防影响面板强度。

3.3.5、幅板半径、弧形加工及钻孔位置必须精确,以保证面板之间无错缝。

3.3.6、保证工作窗的加工精度,窗扇的固定采用圆钢插销,以防工作窗关闭后出现错台及混凝土浇注时有漏浆现象。 3.4 台车组装及检查验收 3.4.1、台车组装

3.4.1.1 台车加工好后,先在加工厂进行组装,以检查各部件尺寸及连接孔位是否符合精度要求,整体尺寸是否符合设计,否则应进行较正,直至符合允许误差后方能出厂。

3.4.1.2 台车部件运至现场后,进行正式组装、调试及检查验收。

6

3.4.2、台车检查验收

台车安装检查验收标准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验收内容 部件安装率 部件完好率 结构外观 焊缝质量 外轮廓尺寸误差 模板最大接缝 模板最大错台 台车模板平面度 工作窗接缝误差 台车整体强度 液压系统 电气系统 行走系统 原材料、电气、液压系统出 厂合格证、检验报告 台车出厂合格证、保修书 验收标准 100% 100% 无损坏、变形及缺陷 无脱焊、类碴、焊缝 高度不小于设计 不大于10MM 不大于1/MM 不大于2/MM 不大于5MM/M2 不大于2MM 符合设计 原件标牌完整、清析、绝缘性 良好,运转正常,无“三漏”情况 同上 标牌完整,运转正常 完整、齐全、符合有关规定 有、能满足要求 备注

3.4.3 模板台车经现场组装完毕,经试运转及检查验收合格,方能投入正常使用。

4、模板台车就位

模板台车就位除按中线,高程控制位置及各支撑杆件固定牢固外,还应对基础进行硬化处理,以满足台车及混凝土的承载力要求。

4.1

台车行走部位地面硬化处理(无仰拱地段):为了保证

行走部位地基承载力满足要求,基础顶面水平,便于轨道铺设,同时设置顶

7

地千斤,需要将台车行走部位进行硬化处理,一般采用浆砌片石,宽度1.0m。 4.2 台车基础(墙脚)施工:台车基础施工尺寸、标高不但要满足二衬设计尺寸要求,同时还要便于台车就位及水沟、电缆槽的施工。

4.3 中线及标高控制:在台车就位前,定出轨道中线,墙脚顶面就位标高及拱顶中线、标高,以便于控制台车就位按设计进行。

4.4 台车行走到位后,调节液压油缸使台车上升及边板外移到就位位置后,再将各部位千斤旋出撑紧,完成台车就位工作。

4.5 台车就位后对中线、标高、净空尺寸进行检查验收,符合设计要求后方能浇注混凝土。 5、二次衬砌混凝土浇注

为了保证隧道二衬施工质量,确保混凝土的连续浇注,杜绝水平施工缝的产生,二衬混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或现场集中拌合站拌制,泵送入模。同时为了尽量减少表面气泡,使混凝土达到“内实外美”,除了加强混凝土的振捣外,还应从配合比设计上保证混凝土的质量,以减少表面气泡,确保混凝土强度。

5.1 泵送二衬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有关要求: 坍落度:10-14㎝。 水灰比不大于0.60。 水泥用量不少于300㎏/m3。 砂率为40-45%。 经过多次试验,我们选定的配合比为:

水泥/砂/石子/粉煤灰/减水剂=1.0/3.21/4.14/0.18/0.025。 水泥用量308㎏,水灰比0.58。 5.2 混凝土浇注有关要求及注意事项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