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海明-阳明心学通于易道境界的七层意义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温海明-阳明心学通于易道境界的七层意义更新完毕开始阅读18cdd2ff647d27284a73511b

王阳明

以下为讨论交流环节实录:

徐治道:感谢温海明老师的精彩讲座。温老师认为王阳明之所以能够有划时代的贡献,是因为读《周易》而悟道,而不是因为读《大学》,继而阐发了阳明心学的易道境界的七个层面。第一层:蜗居读易自得其乐;第二层:领悟心外无物;第三层:为天下人心重归正道;第四层:心学通于河洛之道;第五层:心学日常功夫通于系辞玩易之教;第六层:心学通于古代性命之学;第七层:良知发动即是易道流行。

郭萍:您关于阳明易学的文章特别受用,特别感谢!

温海明:这是我的第一篇论文,硕士期间在陈来、张学智、李中华等老师们的指导下完成的。

李静:王阳明蜗居读易是学周文王吗?

温海明:他当时处境可谓绝境,说不上学文王,但有点类似,阳明是状元之子,易学修养非常好,身处逆境,早年学过的易学基础知识的储备自然就调动起来了,常常玩索,而终于悟道。

琳琳:易经是群经之首,用在哪里那里亮[调皮]

温海明:这里虽是调侃,但在阳明那时候的处境就几乎是救命了。

杨琪:看来龙场悟道与文王拘而演周易,可以互参。

琳琳:您说的“设想一个人被放逐到荒原,他的心灵每时每刻直接跟宇宙、跟苍穹、跟天地感通,所以处于感天动地的、心通于易、通于日月之变的状态”有点同频共振的味道。

温海明:这种共振到今天还有意义,比如很多人在微信群里面认真学习从而体会阳明心学的境界,受益良多,从而影响更多的人。

张国明:犹如《系辞》:寂然不动、感而遂通。

温海明:确实如此,阳明心学的境界,跟与易道这种境界是相通的。

张国明:易经的寂然不动颇类似佛家的如如不动。

温海明:如我所言,佛家虚寂主要是审美意味,而儒家的“感而遂通”,为的是天下人心,让人心都复归正道,二者的抱负和着眼点是有区别的。

王建宝:牟师爷说或由易庸入、或由论孟入、或由大学入如朱子……所以阳明由易庸入,承明道继孔孟?如陆子云,夫子以仁发明斯道,浑无罅缝,孟子十字打开,更无隐遁……阳明扫象得意,得意立象,又回到浑无罅缝的易道?为什么还出现罗近溪的解缆放船?

温海明: 牟师爷说阳明由易、庸入是对的判断,但总是有很多学儒学的人主要思考形而下的问题,主要讨论生活和政治,而很难进入古典儒家心性哲学的最高境界,所以理解起来可能有困难。其实,心学境界和易道境界,都是杜先生常说的得道境界,是承明道继孔孟,得道了就能够安身立命的境界。

李伟东: @王建宝:何为解缆放船,请教!

王建宝:看《明儒学案》,黄宗羲说罗近溪他们解缆放船,不复为名教所羁绊……罗的学生汤显祖写了《牡丹亭》,彻底纵情而去……

王建宝:圣人茂于常人者,体无也,同于常人者,五情也。

温海明:确实如此,高妙体无,学生受不了,跑都来不及。

王建宝:我说“孟子得易之体、老子得易之用”。先生斥曰:你没有资格说这种话…

温海明:你已经说了哈,先生也拦不住啊

王建宝:唐君毅师爷我法两忘说亦值得商榷。也许我儒之天德流行与我法两乐倒是殊途同归……

王建宝:胡塞尔的Shine through倒有一体朗现的气象……

温海明:所以现象学确实跟心学可通,相关研究也有不少,群友们有兴趣可以了解。

李静:我们在日本也读《传习录》,自己也大致了解过阳明的生平。我记得他小时候不太爱读书,并且还捉弄继母,等等。我想问温老师的是,我们现代人只能推测出他的生活状态,只是这个读易的契机除了困居龙场是不是还有些外在的因素。并且,日本学者主要是将阳明跟佛学联系在一起,而阳明左派又被称为狂禅,如果我们将易经提到这么高的地步,那他思想中佛教的那部分该如何审视?[微笑]

温海明:阳明心学跟禅宗的类似之处研究很多,日本历史上受影响,今天继续关注很正常。这里要强调的是,如果一个人像阳明那样有良好的易学修养,可能关键时刻会有改变命运的转机,对人的精神生命会有大的提升作用。

李静:我再问个可能是题外话,阳明说完四句诗后,学生不太理解。阳明就用神秀跟慧能的顿悟跟渐悟来说接引上等根的人跟中下等根的人来比附,后来就分成阳明左派与右派。我是很推崇右派的王龙溪的,他提出“百姓日常即道”,还为此写了一篇文阐述他的思想。我觉得这篇里面提到三教,但是没有提到易。如果有可能,我想问问温老师,阳明的学生,当时有没有意识到老师的思想来源是易?又有没有吸收整理到自己思想里。还是阳明去世得太突然,学问的传承出现断层呢?

温海明:易道境界落下到心学话语体系,就连很多弟子都未必能够理解阳明心学的大本大源,这种可能性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毕竟大部分弟子的悟性有限,而且阳明后期确实不怎么强调易这方面。为了跟朱学争夺话语权,他不得不围绕《大学》做了很多发挥,好像他的学问都从《大学》来的似的,其实不全是。

李静:阳明学说通于古代性命之学,这个我是很赞同的。古代的“士”的情操都在。我自己认为阳明在天下大同的说法提出“万物一体之仁”,这个我认为是他思想精华之所在。而自己也觉得这是有道教跟佛教思想影响之所在的,不知道国内的学者对这句话重视吗?想听听温老师的看法。

温海明:这是很值得重视的,万物一体学说确实是心学基础,是应该反复强调的,算不上创见,可以说是儒家圣人相传的思想基石。

李静:日本幕府末期倒幕人士推崇主要推崇阳明的“事上磨练”这四个字,我们今天讲“致良知”跟易经结合,如果打算用它来回归本源,改社会风气,虽是高屋建瓴,会不会有曲高和寡之虞?

温海明:心学通于易道,虽然一定曲高和寡,但我的信念跟阳明一样,只有儒家心性之学的源头活水搞定了,儒学复兴的的新气象才能真正挺立起来。

李伟东:通于神明者,温师也。

温海明:心学境界与易道境界,其实不用神也能明,本身其实是没有太多神秘性的。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