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原理 - 习题集(含答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美学原理 - 习题集(含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18dfaee76f1aff00bfd51e0c

C 崇高的特征就是内容的表现,同时也就是对表现的否定 D 理念是崇高的本质 E 形式是崇高的本质

66. 对丑的表述正确的有( )。

A 在现实生活中,丑总是抽象的 B 丑是一种否定性的价值

C 丑外在的组合形式往往是凌乱的,不能怡人的

D 美丑相互依存、相互斗争,又相互转化 E 在现实生活中,丑总是具体的、形象的

67. 在西方,主张艺术模仿说的有( )。

A 柏拉图 B 康德 C 荣格 D 苏珊?朗格 E 亚里士多德

68. 艺术品是开放性的,这是指( )。

A 它向艺术家开放 B 它向欣赏者开放 C 它向艺术创作的主体开放 D 它向艺术接受的主体开放 E 它向购买者开放

69. 蔡元培在中国现代美育史上的贡献有( )。

A 他首先把美育规定为教育的重要内容 B 他出版了第一本美育著作《论教育之宗旨》 C 他提出了“以美育代宗教” D 他认为美育重于德育 E 他认为美育重于体育

70. 我们接受美的教育,其方式主要有( )。

A 人文美审美 B 自然美审美 C 社会美审美 D 艺术美审美 E 科学美审美

71. 哲学为美学提供了( )的基础。

A 本体论 B 认识论

第 9 页 共 29 页

C 唯物辩证法 D 反映论 E 感性论

72. 在美的本质问题上,马克思展开了一系列的论述,其中主要观点有

( )。 A 劳动创造了美

B 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 C 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D 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E 美是感性认识本身的完善

73. 原始人的美感特点有( )。

A 以模仿动物为美

B 有着“反感祖先形象的本能” C 审美意识的模糊性和朦胧性 D 包含着超自然的神秘观念 E 在审美活动中,能获得和谐感

74. 认为美感具有非功利性的有( )。

A 柏拉图 B 康德 C 马克思 D 恩格斯 E 黑格尔

75. 属于18世纪英国美学家柏克认为的优美的品质有( A 比较小 B 光滑 C 颜色鲜明,但不强烈刺眼 D 棱角分明 E 比较柔软

76. 西方悲剧发展经过的阶段有( )。

A 命运悲剧 B 性格悲剧 C 社会悲剧 D 生活悲剧 E 自然悲剧

77. 在意象生成过程中,起着巨大作用的是( A 意向 B 想象 C 抽象 D 联想

第 10 页 共 29 页

)。

)。

E 喻象

78. 艺术存在的三个环节是( )。

A 艺术创造 B 艺术品 C 艺术接受 D 艺术生产 E 艺术成果

79. 美育与智育的联系是( )。

A 人的审美能力内在地包含着认识能力的发展

B 人的审美能力为人的认识能力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基础和有利条件 C 美育可以激发人的求知欲,提高人的学习兴趣 D 在发展人的能力上,它们是相同的 E 在激发人的积极性上有相似的途径

80. 对美育感性特征论述正确的有( )。

A 通过潜移默化而作用于人 B 以一种感性的方式感化人 C 美只能在形象中显出 D 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

E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81. 表现了原始人类的审美活动的行为有( )。

A 获得狩猎丰收后,因喜悦而唱歌、跳舞 B 将现成的石块磨制成各种几何形状 C 对异性的思慕 D 性交与生殖 E 对死去亲人的悲哀

82. 主张“美是完满”说的有( )。

A 歌德 B 柏拉图 C 普罗提诺 D 亚里士多德 E 莱布尼茨

83. 在审美活动中,人的感觉器官作用最大的是( )。

A 触觉 B 痛觉 C 视觉 D 味觉 E 听觉

第 11 页 共 29 页

84. 毕达哥拉斯曾经从音乐家的气质的角度,把音乐分为( )。

A 男子气的,尚武的,粗犷而又激动人心的 B 阳刚气的,精明而又勇敢的 C 甜蜜蜜,软绵绵的 D 女子气的,具有阴柔之美 E 温婉而又伤感的

85. 优美又称( )。

A 秀美 B 纤丽美 C 纤柔美 D 阴柔美 E 典雅美

86. 意象主要类型有( )。

A 拟人 B 仿象 C 兴象 D 喻象 E 抽象

87. 对意境有过论述的有( )。

A 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 B 刘勰的《文心雕龙》 C 陆机的《文赋》 D 许慎的《说文解字》 E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

88. 对灵感论述正确的有( )。

A 灵感是客观存在的,它是一种心理现象 B 灵感是天生的,它是天才的才资 C 灵感是一种神秘力量对诗人的启示

D 灵感是艺术家创造力极为旺盛、勃发时一种神思活跃、意象奔涌的心理状态

E 灵感是主体艺术状态对日常状态的超越

89. 美育与德育的联系是( )。

A 道德状态是从审美状态发展而来的 B 道德修养是建立在审美的基础之上的 C 美育对德育的实施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D 它们都具有相同的教育方式

E 它们的目的是一样的,都在于提高人的素质

第 12 页 共 29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