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应用系统设计及实施方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软件应用系统设计及实施方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1946c08d6529647d27285251

管理工作流运行的一套软件系统,它与工作流执行者(人、应用)交互,推进工作流实例的执行,并监控工作流的运行状态。

工作流管理主要通过五个接口与工作流执行服务一起共同组成了工作流系统: a) 工作流定义交换,用于在建模和定义工具与执行服务之间交换工作流定义。主要是

数据交换格式和API。数据交换通过XPDL,API通过WAPI。

b) 工作流客户端应用接口,用于工作流客户端应用访问工作流引擎和工作列表,通过

WAPI完成。

c) 被调用的应用接口,用于调用不同的应用系统。

d) 工作流系统互操作接口,用于不同工作流系统之间的互操作。 e) 系统管理和监控,用于系统管理应用访问工作流执行服务。

xxx系统根据工作流管理系统的设计,采用先进的工作流管理设计思想,将申请、分类、初审、实审、复议、法律手续等子系统定义标准工作流应用接口,在主平台中对xxx流程进行统一管理,用户可以对xxx过程中的状态随时进行监控。 1.4.1.1 监控管理

监控管理使用浏览器作为用户界面,提供完善的用户管理、角色管理、过程管理、系统设置、系统安全管理、配置文件管理和日志管理,让管理者可以追踪和控管角色、活动、节点、过程实例的状态和过程实例流经的路径;可以以图形的方式再现已经完成的过程实例的路径、可以显示正在进行中的过程实例,并且提供管理的机制,让管理者得以在必要时终止或暂停某些过程实例。同时,系统亦提供有关工作过程的统计数据和报表,动态改变过程的状态,协调各个部分的关系,并进而提升管理的效率。可以大幅降低纸张文件的需求以及传递文件所需的额外人力负担,通过浏览器和数据库把各种信息方便地展现给用户,让内部信息的流动及传递更加迅速准确。负载平衡提高工作流的工作效率。 1.4.1.2 工作项服务

动态产生其对应的待办工作项、提醒工作项、历史工作项、暂存工作项,为用户提供以人为本的优秀的系统使用体验。 1.4.1.3 日志服务

运行服务对工作流实例执行过程中的各种事件及由事件引起的相应数据的改变进行完整的记录,形成日志数据写入日志文件,以便对工作流实例的执行过程进行跟踪分析。日志数据大至包括以下几类:过程定义、过程实例、活动定义、活动实例、工作流相关数据、工作项、统计数据、结构信息、归档信息等。日志库中实际记录的数据种类由相应的配置文件设置不同的级别来确定。

1.4.2 业务规则管理

在xxx系统中,不仅仅流程复杂,而且中间存在着大量的业务规则,这些规则决定了系统流程的流转方向,决定了xxx的结果等等。通过业务规则引擎和工作流的结合的使用,可以降低系统流程管理的复杂性,也便于用户对企业业务规则资产的积累。

业务规则目前尚无工业标准定义,一个比较公认的定义是由业务规则组织(Business Rule Group)给出的,从企业业务的角度来看,“业务规则是支持企业决策,影响或控制企业业务行为的指示”;从计算机信息系统的角度来看,“业务规则是一条语句,它定义或约束业务的某些方面。其目的是对业务结构做出断言,或者对业务行为施加控制和影响。”

业务规则可以用来代表企业活动和事件起因、状态信息、活动限制(包括质量限制、一致性限制、完整性限制等)、管理企业的政策和法规、及通过数据挖掘方式可以获得相应的专家知识和建议。

业务规则有静态规则与动态规则之分,静态规则描述了一致性与完整性规则,通常可用数据模型来描述。而动态规则描述企业的动态行为,如活动的执行时机与条件等。每条业务规则语句都应该满足原子性、确定性、简洁性、一致性和相关性。

业务规则引擎用于处理复杂的业务逻辑,它从业务流程中以单独实体的形式提取业务规则,从而达到对系统的更好的分离,提高系统的可维护性。

在业务规则实现过程中,系统将集成满足JSR 94标准的业务规则引擎,如iLog、Drools等。

1.4.3 主平台和各子系统的接口

主平台与各子系统接口可以将在系统接口方案中进行体现。 1.4.4 多级基于角色的权限管理

权限管理机制包括了组织架构管理,根据xxx局的下属机构分布情况。系统次采用树形机构管理模式,满足xxx局的需求,支持多级组织架构、多级项目管理 系统能灵活适应于各种组织架构模式,能实现的分级的的权限管理模型。

权限管理机制采用基于角色的权限管理模型,灵活严格的授权模型和操作配置进行权限设计。对于主控平台可以设置多个角色如:系统管理员、审查员、申请人、复审人员等。角色及岗位的定制灵活、易操作,可以保证xxx的要求,还能满足今后业务流程的发展。

因此,建议在xxx系统中中采用多级的基于角色的权限管理。它把整个访问权限控制过程分成两步:访问权限与角色相关联,角色再与用户关联,从而实现了用户与访问权限的逻辑分离,并且角色之间、用户之间也存在多级关系。

该设计中,角色不能被继承,角色把一些功能集合起来,用户可以拥有某一个角色,同时也可以直接将某个功能赋予该用户。权限控制主要体现在界面菜单、工具栏、查询信息结果上。不同权限的用户登录系统后将会看到不同的菜单和工具栏,进入某一个功能界面后,

可以控制界面上的各个组件状态,有权限则该组件可用;不同级别的人员能看到的xxx信息、xxx统计、分析的信息也不一样。

该设计的一个好处是,开发人员在增加新功能时才增加功能定义,增加功能定义实际上是增加一个窗体的类名到数据库中,程序调用该功能实际上是创建该窗体的一个实例。而拥有权限管理的最终用户可以自由设置界面(菜单项和工具栏的文字显示,顺序,布局等),开发人员仅维护‘功能定义’部分。 1.5 数据模型 1.5.1 数据建模原则 (1) 既继承又创新;

数据模型将会对原有系统中使用较成熟部分进行继承,一方面有利于提高系统成功几率,另一方面也方便与数据的移植;在继承的基础上,对于原有系统中不成熟部分将针对原有数据模型存在的问题进行重新设计。既继承又创新的数据模型设计原则,是数据模型设计成功的保障。

(2) 数据的完整性与一致性;

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是原有系统数据库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一个个分离的数据库相对独立,和其他数据库不存在直接的完整性和一致性规则,本次开发将对原有系统数据模型进行整合,一方面从数据模型层面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另一方面消除原有数据库的一个个信息孤岛,为查询、统计、分析等业务管理服务。

在系统建设数据建模时,需要对系统数据模型进行整体规划,我们将基于主平台数据模型对数据模型进行整合,主平台数据模型从根本上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它规定了数据的标准,其他子系统将使用这些数据标准。各个子系统建设过程中,形成了每一个部分的相对独立完整的数据模型,整体上的规划从通用性数据模型、专用性数据模型、数据等各个层次保证了数据的完整型和一致性。

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首先是从数据模型的层面从根本上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再通过建立长效的数据质量监控管理机制,自动监控管理与手工干预相结合的方法可以解决在实际系统中出现的数据质量问题。 (3) 主要变化的适应性;

在系统建设时,将对业务进行充分的分析,对于可能存在的主要变化进行研究,在数据模型设计时将充分考虑这些变化性,数据模型将能对这种变化性进行适应。

数据模型在设计时将采用纵向和横向两种结构进行设计,对于变化的适应性,可以采用

纵向字段语义扩展和横向结构两种方法来对变化性进行适应。 (4) 数据模型的标准化;

数据建模过程中,采用标准的数据建模工具,遵循数据模型的建设标准,使用国际、国家等数据标准,对于数据接口也采用标准的数据接口标准。这些标准的实施,一方面可以提高系统数据模型建设的整体水平,另一方面也有利于xxx系统和国际接轨。 (5) 支持数据的移植;

数据的移植也是新系统数据模型建设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一方面,我们将对原有系统的成熟数据模型进行继承,以便于进行数据移植,另一方面,对于新数据模型,会建立新旧数据模型之间的映射关系,并消除中间产生的冲突。

在移植时,为了可以准确高效的进行数据的移植,可以借助于第三方的数据移植工具。实施时,将根据系统实际情况,进行分步的数据移植和系统的切换。 1.5.2 数据建模方法

结合多年的行业应用的开发经验,我们总结出了一系列的行业数据模型构建方法,行业数据参考模型是建立行业数据模型的关键。所谓行业数据参考模型,可以认为是概念的集合,以及概念的关系,加上一些管理交互的规则。参考模型的最高抽象形式就是标准。它基于概念模型的形式,反映该领域内的业务概念的组成和相互关系。它以特定领域为范围,是构建特定领域软件体系架构(DSSA)的基础,为领域应用实施开发提供重要支持。下图为行业数据参考模型和业务数据模型及数据仓库模型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