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专项检测卷(六)实验B卷解析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专项检测卷(六)实验B卷解析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19598e8f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8e

重点增分练

一、选择题

1.(2019届高三·苏锡常镇四市调研)生物学实验中,对实验材料或试剂进行适当处理,可更有利于实验的开展。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取煮熟的鸡蛋白作检测蛋白质的材料,有利于实验后试管的清洗

B.取研磨的花生种子匀浆做检测脂肪的材料,有利于直接观察细胞中的脂肪粒 C.用添加了适量石蜡油液封的酵母菌培养液,有利于探究酵母菌的无氧呼吸 D.添加适量红墨水的蔗糖溶液处理洋葱鳞片叶内表皮,有利于观察原生质层的位置变化

解析:选B 取煮熟的鸡蛋白作检测蛋白质的材料,有利于实验后试管的清洗;取研磨的花生种子匀浆做检测脂肪的材料,有利于直接观察花生种子中是否存在脂肪;用添加了适量石蜡油液封的酵母菌培养液,隔绝了空气,有利于探究酵母菌的无氧呼吸;用添加适量红墨水的蔗糖溶液处理洋葱鳞片叶内表皮,有利于观察原生质层的位置变化。

2.下列是高中生物实验的相关图像,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甲中色素带Ⅰ是胡萝卜素,它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最小 B.图乙利用样方法调查得该植物种群密度为10株·m C.图丙细胞置于清水中,不一定能观察到质壁分离复原现象 D.图丁中①②④处细胞都不分裂,③处细胞都处于分裂期

解析:选C 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越高,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越快,图甲中色素带Ⅰ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最大;图乙样方中植物个体为10株,样方面积为4 m,种群密度为2.5株·m;图丁中①②③④处分别为成熟区、伸长区、分生区、根冠,其中①②④处细胞都不分裂,③处只有部分细胞处于分裂期。

3.下列关于生命科学研究方法与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施莱登与施旺采用观察等方法发现了生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

B.卡尔文等人利用同位素标记法揭示了CO2中碳的转移途径为CO2→C5→C3→糖类 C.艾弗里等人利用物质提纯和鉴定等技术手段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D.孟德尔利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解析:选C 施莱登与施旺只是研究了动物和植物,发现它们是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构成的,原核生物、病毒等没有研究;CO2中碳的转移途径为CO2→C3→糖类和C5;艾弗里等人证

1

-2

2

-2

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孟德尔利用假说—演绎法发现了基因的分离定律,但基因的概念是后来由丹麦遗传学家约翰逊提出的。

4.某学习小组利用甲图所示血细胞计数板进行“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实验,第4 d取样并稀释100倍后所观察到的结果如图乙,连续观察7 d结果如图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图甲中有两个计数室,每个计数室应有16个中方格

B.由图乙可知,本实验中培养液的环境容纳量约为3.5×10 个·mL C.该探究活动中不需要单独设置对照实验和进行重复实验

D.实验时每天应从同一支试管定时定量取样观察检测,其中第5~7 d种内斗争最激烈 解析:选B 图甲中有两个计数室,每个计数室应有25个中方格;由图乙可知,稀释100倍后,25格×16格的血细胞计数板(体积为10 cm,即10 mL)计数的5个中方格共有7个酵母菌,故本实验中培养液的环境容纳量约为3.5×10 个·mL;该探究活动中自身前后对照,不需要单独设置对照实验,但需要进行重复实验,避免实验的偶然性;实验时每天应从同一支试管定时定量取样观察检测,其中第3~5 d种群数量最多,种内斗争最激烈。

5.叶绿体中的色素为脂溶性,液泡中紫红色的花青苷为水溶性。以月季成熟的紫红色叶片为材料,下列实验无法达到目的的是( )

A.用无水乙醇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 B.用水做层析液观察花青苷的色素带

C.用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探究细胞的失水与吸水 D.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表皮细胞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

解析:选D 月季叶绿体中含有的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为脂溶性,能溶于有机溶剂,故可用无水乙醇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月季成熟的紫红色叶片中含有的花青苷能溶于水,可用水做层析液观察花青苷的色素带;月季成熟叶片有大液泡,可用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探究细胞的失水与吸水;月季叶片表皮细胞是成熟细胞,不再进行细胞分裂,不能用于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观察。

6.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2

7

-1

-4

3

-47

-1

A.在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宜选用过氧化氢为底物 B.叶绿体色素的分离利用了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的差异

C.欲探究胚芽鞘的感光部位,可将胚芽鞘置于单侧光和无光环境中进行实验 D.对酵母菌计数时,先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计数室,再轻轻盖上盖玻片

解析:选B 过氧化氢的分解受温度影响,不能作为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的反应底物;叶绿体色素的分离利用了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的差异,溶解度越大则色素随层析液扩散的速度越快;探究胚芽鞘的感光部位,应将胚芽鞘的不同部位分别进行感光实验;对酵母菌计数时,先摇匀培养液,轻轻盖上盖玻片,再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让菌液自行渗入计数室。

7.下列化学试剂在两个实验中所起作用相同的是( ) 选项 A B C D 化学试剂 实验1 实验2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 胡萝卜韧皮部细胞的组织培养 植物体细胞杂交 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 氢氧化钠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 蔗糖 聚乙二醇 盐酸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 制备杂交瘤细胞 探究pH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 解析:选C 还原糖检测实验中,氢氧化钠的作用是和硫酸铜形成氢氧化铜,蛋白质检测实验中,氢氧化钠的作用是创造碱性环境;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中,蔗糖的作用是创建具有一定浓度的外界溶液,而胡萝卜韧皮部细胞的组织培养实验中,蔗糖的作用是为外植体提供营养和调节渗透压;制备杂交瘤细胞和植物体细胞杂交中使用的聚乙二醇都是促融剂;探究pH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盐酸的作用是调节pH,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盐酸的作用是解离,使组织细胞分离开来。

8.黄瓜是雌雄同株单性花植物。某兴趣小组将生物园里的黄瓜的雌花分为四组,处理方法如表所示。其中最可能获得无子黄瓜的处理组是( )

组别 开花前是否套上纸袋 开花后用适宜浓度的溶液处理柱头 A.乙组 C.乙组和丙组

甲 不套袋 不处理 乙 不套袋 用生长素处理 B.丙组 D.丙组和丁组

丙 套上纸袋 用生长素处理 丁 套上纸袋 不作任何处理 解析:选B 甲组:由于开花前没有套袋,并且开花后未用生长素进行处理,因此黄瓜正常完成受粉,产生的果实有种子;乙组:由于开花前没有套袋,并且开花后用适宜浓度的

3

生长素进行处理,因此黄瓜正常完成受粉,产生的果实有种子;丙组:开花前套袋,开花期再涂抹一定浓度的生长素,黄瓜不能形成种子,并且适宜浓度的生长素能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能够获得无子黄瓜;丁组:开花前套袋,开花期没有涂抹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植物不能形成种子,子房也不能发育成果实。

9.(多选)下列实验的具体操作中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有( )

选项 A 实验 观察洋葱根尖有丝分裂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还原糖的检测 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具体操作 解离时加入适量纤维素酶 预期目的 进一步使细胞相互分散开来 B 滤纸条充分烘干 防止色素带重叠 提高水浴加热的温度 C 加快检测反应的速率 D 取样前充分摇匀 排除死亡酵母菌的干扰 解析:选AD 观察洋葱根尖有丝分裂的实验中,解离时加入的是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与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的混合液;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滤纸条充分烘干有利于各种色素分离,可防止色素带重叠;还原糖的检测实验中,水浴加热温度是50~65 ℃,提高水浴加热温度能提高反应速率;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取样前充分摇匀是为了计数更准确,通过对酵母菌进行染色才可排除死亡酵母菌的干扰。

10.(多选)如图为三个不同实验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图像。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图1中细胞分裂时期的先后顺序是甲→丁→乙→丙 B.图2中M处的溶液浓度大于N处的溶液浓度 C.图3所示的实验可用藓类的小叶直接观察 D.图3的材料可用健那绿染色后观察线粒体

解析:选AC 依据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可知,图1中的甲、乙、丙、丁四个细胞分别处于有丝分裂的间期、后期、末期、中期,因此细胞分裂时期的先后顺序是甲→丁→乙→丙;图2细胞处于质壁分离状态,可能正处于质壁分离的过程中,也可能已经达到渗透平衡,或是正处于质壁分离复原的过程中,因此M处的溶液(细胞液)浓度小于或等于或大于N处的溶液(外界溶液)浓度;藓类小叶为单层细胞,可直接用显微镜观察叶绿体;线粒体经健那绿染液染色后呈现蓝绿色,图3材料因含有叶绿体而呈现绿色,会干扰对线粒体的观察,故图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