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科起点本科大学语文模拟试卷一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专科起点本科大学语文模拟试卷一更新完毕开始阅读196fce74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30

A 《坟》 B 《彷徨》 C 《故事新编》 D 《呐喊》 6. 《山居秋暝》是一首A

A 山水诗 B 爱情诗 C 政治诗 D 田园诗 7. 李白是B

A 初唐诗人 B 盛唐诗人 C 中唐诗人 D 晚唐诗人 8. 《蜀相》是一首D

A 山水诗 B 田园诗 C边塞诗 D 怀古诗 9. 《灯下漫笔》中所说的“第三样时代”是指C

A 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 B 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 C 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 D 社会主义新时代 10. 许志摩的《再别康桥》被收录在诗集C

A 《志摩的诗》 B 《翡冷翠的一夜》 C 《猛虎集》 D 《云游集》 11. 下列人物中属于道家学派的有D

A 荀子和韩非子 B 孔子和老子 C 孔子和孟子 D 庄子和老子 12.

李斯在《谏逐客书》中列举秦国四位先君广招人才的史实,然后得出“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的结论,这里采用的论证方法是A

A 归纳法 B 演绎法 C 类比法 D 对比法 13. 14.

李密的《陈情表》是一篇D

A 世家 B 表 C 列传 D 奏疏

冰心的《往事》(——之十四)是赞美大海的,作者却在开头写道:“每次拿起笔来,头一件事忆起的就是海。我嫌太单调了,常常因此搁笔。”这里所采用的表现手法是A A 欲扬先抑 B 侧面烘托 C 托物抒情 D 对比反衬 15.

成语“狡兔三窟”出自于c

A 庄子《秋水》 B 《左传·郑伯克段于鄢》 C 《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 D 司马迁《史记·李将军列传》 16. 17. 18. 19. 20.

孔子认为“大同”、“小康”之间最根本的区别是C

A 人事制度 B 物质文明建设 C 所有制形式 D 精神文明建设 梁实秋早年参加的文学社团是B

A 文学研究会 B 新月社 C 创造社 D 左翼作家联盟 《背影》塑造人物形象主要采用的手法是C

A 对比手法 B 侧面描写 C 白描手法和侧面烘托 D 正面描写 曹禺创作的第一部剧作是C

A 《日出》 B 《原野》 C 《雷雨》 D 《北京人》 《发现》一诗被收录于闻一多的诗集C

A 《女神》 B《 红烛 》 C 《死水》 D 《猛虎集》

二、词语解释题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 贱:看不起、轻视 .冀君实或见恕也。 见恕:原谅(我) ..急诣部,如书。 诣:到、去、往 .不能通知二父志。 通知:通晓,理解 ..官命促尔耕,勖尔植。 勖:勉励 .官人幸顾我。 顾:照顾、关照 .问桃叶渡,游雨花台。 问:探访 .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说:通“脱”;解脱 .

操吴戈兮披犀甲。 披:披 .30. 常有兵燹,常有水旱,可有谁听到大叫唤么? 兵燹:战火 ..三、翻译题: 31. 32. 33. 34. 35.

左右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 引绳而绝之,其绝必有处。(《张中丞传后叙》) 将军自念,岂尝有所恨乎?(《李将军列传》(节选))

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种树郭橐驼传》) 以此常不见悦于长吏,仆则愈益不顾也。(《报刘一丈书》) 食以草具:拿粗糙的饭菜给他吃。 引绳而绝之:将绳子拉断。

岂尝有所恨乎:难道曾经有什么遗憾的事吗? 而卒以祸:但最终却给百姓带来了灾难。 仆则愈益不顾也:而我更加不顾这些了。

四、分析题

(一) 阅读巴金《爱尔克的灯光》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36~50小题。

然而人的安排终于被“偶然”毁坏了。这应该是一个“意外”。但是这“意外”却毫无怜悯地打击了年轻的心。我离家不过一年半光景,就接到了姐姐的死讯。…….对于姐姐,她生前我没有好好地爱过她,死后也不曾做过一样纪念她的事。她寂寞地活着,寂寞地死去。死带走了她的一切,这就是在我们那个地方的旧式女子的命运。 36. 37. 38.

作者对姐姐的回忆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这段文字寄托着作者怎样的感情?

作者在“偶然”和“意外”上加引号的用意是什么?

以姐姐的悲惨命运为例,揭露控诉封建家庭、封建礼教摧残青春与生命的罪恶。 寄托着作者对姐姐的痛切哀思与对封建家庭、封建礼教的憎恶与否定。 姐姐的死既不偶然,也不意外,而是旧式女子的共同命运。

(二) 阅读鲁迅《灯下漫笔》中的一段文字,回答39、40小题。

假如有一种暴力,“将人不当人”,不但不当人,还不及牛马,不算什么东西;待到人们羡慕牛马,发生“乱离人,不及太平犬”的叹息的时候,然后给他略等于牛马的价格,有如元朝定律,打死别人的奴隶,赔一头牛,则人们便要心悦诚服,恭颂太平盛世。为什么呢?因为他虽不算人,究竟已等于牛马了。

……

但实际上,中国人向来就没有争到过“人”的价格,至多不过是奴隶……中国的百姓是中立的,战时连自己也不知道属于那一面,但又属于无论那一面。强盗来了,就属于官,当然该被杀掠;官兵既到,该是自家人了罢,但仍然要被杀掠,仿佛又属于强盗似的。这时候,百姓就希望有一个一定的主子,拿他们去做百姓,——不敢,是拿他们去做牛马,情愿自己寻草吃,只求他决定他们怎样跑。

……

39.

在这一段中作者提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作者首先揭示了中国人向来就没有争到过做“人”的资格,至多不过是奴隶的现实处境,揭示了中国封建统治者怎样运用一种巧妙的统治术,即先用暴力将人不当人,甚至不及牛马,然后给他牛马的待遇,迫使人们接受其统治,揭露了统治者的险恶与狡猾。其次在揭示问题的同时,作者又以“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态度,批判了一部分中国人那种安于奴隶地位的奴性思想。 40.

作者是从什么角度来剖析问题的?

作者主要从民族心理角度来剖析历史和现实。

(三)阅读《冯谖客孟尝君》一文中的片段,然后回答41、42小题。

孟尝君曰:“市义奈何?”曰:“今君有区区之薛,不拊爱子其民,因而贾利之。臣窃矫君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乃臣所以为君市义也。”孟尝君不悦,曰:“诺,先生休矣。” 41. 这段话表现出冯谖性格的哪些特征? 42.

这段话是怎样刻画冯谖性格的?

深谋远虑,深谙民本思想;机智果敢,胆识过人。

(四)阅读老舍《断魂枪》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43~45小题。

谁不晓得沙子龙是短瘦、利落、硬棒,两眼明得像霜夜的大星?可是,现在他身上放了肉。……只是夜间,他把小院的门关好,熟习熟习他的“五虎段魂枪。”……只有在夜间独自拿起枪来,才能相信自己还是“神枪沙”。在白天,他不大谈武艺与往事;他的世界已被狂风吹了走。 43. 44. 45.

这里作者是用什么手法来刻画沙子龙形象的? 沙子龙夜间练枪的活动,表现出怎样的心理? 文中最后一句话反映了沙子龙什么心态? 肖像描写和行动描写。

体现了沙子龙视武艺为至宝,在内心深处和感情上仍留恋往昔拳师生活和旧日的声名及武艺。 主要表现了沙子龙在近代中国社会急剧变化却又无可奈何,心里油然而生的是一种哀戚感。 (五)阅读《大同》中一段文字,然后回答46~48小题。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故某用是作,以著其义,以考其信,著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势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 46.

概括这段文字的主旨。

这段文字概述了“大同”、“小康”社会的主要特点:“大同”世界是“大道之行”的时代,是“礼”自然运行于自然与人类社会之间,人欲与“礼”自然融合、人自然顺应“礼”的时代。“小康”社会是“大道既隐”之后,圣人对“礼”特别是提倡的时代,是圣人用“礼”约束人欲、治理天下的时代。 47.

划分层次,概括每层大意。

分两层:先说“大同”世界的特点,从“今大道既隐”始,再说“小康”社会的特点。

48.

这段文字运用何种论述方法阐明观点,效果如何?

运用正反对比、两相对照的方法阐明观点。鲜明深刻地突出了“大同”、“小康”各自的本质特征及它们之间的差异。而“大同”、“小康”与当时“礼崩乐坏”的社会现实的潜在对比就更加鲜明深刻。 (六)阅读朱光潜《选择与安排》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49~50小题。

这里我们可以再就用兵打比譬,用兵致胜的要决在占领要塞,击破主力。要塞既下,主力既破,其余一切就望风披靡,不攻自下。古人所以有“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的说法。如果虚耗兵力于无战略性的地点,等到自己的实力消耗尽了,敌人的要塞和主力还屹然未动,那还能希望打什么胜仗?做文章不能切中要害,错误正与此相同。 49. 50.

请概括这段文字的基本观点。 这段文字运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 选择材料应该突出主旨,切中要害。 类比法\\对比法. 五、作文

51. 题目:谈创新 要求:A 必须写成以议论为主的文章; B 不能少于800字;C 字迹工整,卷面整洁。

专科起点本科模拟试卷五

一、

选择题

1. “文章合为实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口号怕提出者是( C )

A.韩愈 B。杜甫 C白居易 D。李贺 2.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是一首( B )

A.送别诗 B。爱情诗 C。边塞诗 D。山水诗 3. “小李杜”是指(B )

A.李折和杜甫 B。李商隐和杜牧 C。李贺和杜牧 D。李贺和杜甫 4. 《关山月》的抒情线索是( B )

A.笛声 B月夜 C。歌舞 D。泪痕 5. 抗战时期,郭沫若写有( C )

A.《蔡文姬》 B。《雷雨》 C。《屈原》 D。《星空》 6. 我国田园诗派的开创者是( A )

A.陶渊明 B。王维 C。孟浩然 D李白 7. 王昌龄的《从军行》是一首( B )

A.七律 B。七绝 C。七古 D。五绝

8.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前三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所采用的对仗形式是( A )

A.鼎足对 B。流水对 C。 D。《稼轩词》 9. 柳永的词集是( B )

A.《漱玉词》 B。《乐章集》 C。《淮海词》 D。《稼轩词》 10. 曾悉心教导莫泊桑写作的作家是( B )

A.《漱玉词》 B流水对 C。都德 D。法朗士 11. 契诃夫著名的戏剧作品有 ( B )

A.《万卡》 B。《樱桃园》 C。《羊脂球》 D。《套中人》 12. 下列诗人的风格是”雄劲豪迈,悲壮沉郁”的是(C )

A. 苏轼 B. 柳永 C. 辛弃疾 D.李清照 13. 宗臣的《刘一丈书》中“甘言媚词,作妇人状”是写( D )

A 门者 B 权者 C 主者 D 干谔者 14. 下列句子中,运用侧面描写渲染出效果的是( B )

A 引商刻羽,抗坠疾徐,并称善也 B 或大呼命酒,或移坐更进之 C 我闻今相国顾秉承者,严相国俦也 D 以分宜教分宜,安得不工哉 15. 冰心著名的散文集有(B )

A 《繁星》 B 《寄小读者》 C 《春水》 D 《虹》 16. 《再别康桥》是一首( A )

A 咏别诗 B 借境抒发个人情怀的抒情诗 C 政治抒情诗 D 散文诗 17. 艾青在哪个时间段曾被视为中国新诗的卓越代表?( C )

A (1917~1927)第一个十年 B (1928~1937)第二个十年 C (1937~1949)第三个十年 D 20世纪80年代 18. 下列剧本中是曹禺的作品的是( B )

A 《茶馆》 B 《原野》 C 《南归》 D 《龙须沟》

19. “你们真是没有良心哪,你们这样对待我,――是贼,是强盗,是鬼呀”,这句台词出自( A )

A 曹禺的《日出》 B 老舍的《茶馆》 C 田汉的《南归》 D 新歌剧《白毛女》 20. 曹禺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 A )

A 剧作家 B 诗人 C 小说家 D 评论家 二、词语解释题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二、 31. 32. 33. 34. 35. 三、

爱其母,施及庄公。 施:影响、推广 .

驱而之薛。 之:往 .若甚怜焉,而卒以祸。 怜:爱护、爱惜 .

亟称其人,所以劝之。 劝:鼓励、勉励 .

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 具:准备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 系:捆、绑 .孟尝君怪之。 怪:意动用法,认为……很怪 .商女不知亡国恨 商女:歌女 ..

沙头空照征人骨。 沙头:沙场 ..遗民忍死望恢复 遗民:指中原地区沦陷于金人统治之手的汉族人民 ..翻译题

孔子曰:“求!无乃而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季氏将伐颛臾》) 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陈情表》)

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寡人之于国也》) 何至更辱馈赠,则不才益将何以报焉?(《报刘一丈书》)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童。茕茕孑立,形影相吊。(《陈情表》) 分析题

无乃而是过与:恐怕要责备你吧 无以终余年:没有办法度过她的余生。

斧斤以时入山林:(拿着)斧头按照一定的季节进入山林。 何至更辱馈赠:何况又承蒙您以礼物馈赠。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孤孤单单,形影相伴

(一) 阅读沈从文《箱子岩》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36~38小题。

那一天正是五月十五,河中人过大端阳节。箱子岩洞窟中最美丽的三只龙船,早被乡下人拖出浮在水面上。船只狭而长,船舷描绘有朱红线条,全船坐满了青年桨手,头腰各缠红布。鼓声起处,船便如一只没羽箭,在平静无波的长潭中来去如飞。河身大约一里路宽,两岸皆有人看船,大声呐喊助兴。且有好事者,从后山爬到悬崖顶上去,把“铺地锦”百子鞭炮从高岩上抛下,尽鞭炮在半空中爆裂,形成一团团五彩碎纸云尘,彭彭彭彭的鞭炮声与水面船中锣鼓声相应和,引起人对于历史回溯发生一种幻想,一点感慨。 36. 37.

在这一段文字中作者主要侧重描写的场面是什么? 五月十五日,大端阳节的赛龙舟场面。

划分这一段文字的场面描写层次。

这一片段的场面描写可分成两个层次:第一层次(从“那一天”到“在平静无波的长潭中来去如飞”),正面描写三只龙船上的青年桨手的动作。第二层次(从“河身……”到“一点感慨”)侧面写观众呐喊助威。 38.

联系全文,请说明这段场景描写的手法如何?

这一场面描写使用了烘托和对比的手法。

(二) 阅读李斯《谏逐客书》中发一段文字,回答39~40小题。

臣闻地广者栗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河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资粮”者也。 39. 40.

这段文字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驱逐客卿就是损害了自己,帮助了敌国。

划分层次,概括每层大意。

分为两层。第一层到“之所以无敌也。”论证了不却众庶、广罗人才能成就大业。第二层论述了驱逐客卿就是损害自己,帮助敌国的道理。

(三) 阅读苏轼《前赤壁赋》的片段,然后回答41、42小题。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而物与我皆无尽也,而有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用,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41. 这段话说的是一种什么样的道理?

这一段话表现了庄子齐物的思想,认为事物都是相对的,不要拘泥于“变”与“不变”。所有人生的长短悲喜,都是人们的主观认识,应该顺应自然,尽量享受大自然赐予人的快乐。

42.. 这段话采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

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创造出一种情景交融、情理相生,抒情与哲理相结合的艺术境界。 (四) 阅读曹操《短歌行>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43~45小题.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43. 44.

这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几句表达了作者求贤若渴,希望得到贤才辅佐,共建功业的心情。

哪几句用了比拟手法?

这八句中,前六句都是比拟,其中前四句以乌鸦择枝比拟贤才寻找明主,后两句是以山不厌其高,还不厌其深比拟明主不厌贤才之多。 45.

本段用了什么典故?

最后两句用周公礼贤下士的典故,表示自己要像周公那样,招揽人才。 (五) 阅读庄子《秋水》片段,然后回答46~48小题。

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此其比万物也,不似毫末之在于马体乎? 46.

本段的论点是什么?客观上能予人们什么启迪?

大小是相对的,在无限广大的宇宙中,个人的认识和作用十分有限,反对自多。客观上启迪人们不断地发现和研究新事物,认识无止境,学无尽头,要不断进取,永不自满自夸。 47. 48.

指出本段的论证方法。 类比,对比。

本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效果如何?

比喻,用具体的事物将抽象的道理阐述得形象生动,具体深刻。 反诘,增强逻辑力量,增强气势,使说理更加透彻有力。 (六)阅读《李将军列传》片段,然后回答49、50小题。

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广居郡闻有虎,尝自射之,及居右北平,射虎,虎腾伤人,广亦竟射杀之。 49. 50.

本段表现李广怎样的性格特征?

善射,臂力非凡,有传奇色彩。临危不惧,处变不惊,战胜一切困难的英雄气概。

指出本段的细节描写,这细节表现了李广怎样的性格特征? 细节描写是:“广出猎……视之,石也。”表现了李广的善射。 五、作文 51.

论开拓

要求:A 必须写成以议论为主的文章; B 不能少于800字; C 字迹工整,卷面整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