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复习资料2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教育学复习资料2更新完毕开始阅读19ae0620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9a

02|教育学

01|填空题

1. 我国最早也是世界教育思想史上最早的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文献是 。 答:《学记》

2.提出“泛智教育”的著名思想家是 。 答:夸美纽斯

3.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里讲授,最早始于 (人名)。 答:康德

4.第一个提出应以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的是 。 答:赫尔巴特

5.20世纪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和作品是 。 答: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6.我国最早试图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分析教育问题的学者和作品是 。 答:杨贤江《新教育大纲》

7.在西方,被认为是第一部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学著作是 。 答:《雄辩术原理》

8.关于“教育过程最优化”的教育思想的创立者是 。 答:巴班斯基

9.1632年,捷克大教育家夸美纽斯的教育著作

是近代教育学的第一个代表著作,标志着独立形态的教育学的形成。 答:《大教学论》

10.孔子的学生收录孔子言行编录的一部书 反映了孔子的教育思想。 答:《论语》

11.教育学是研究培养人的教育现象,提示 规律的科学。 答:教育

12.首次详细论证班级授课制的教育著作是 。 答:《大教学论》

13.“实验教育学”这个术语最早是由德国教育家 提出来。 答:梅伊曼

14.规范教育学的建立通常以赫尔巴特的 为标志。 答:《普通教育学》

15.古代以儒家“五经”为教育内容,“五经”指“诗”、“书”、“礼”、“易”和 。 答:春秋

16.古代以儒家“四书”为教育内容,“四书”指《大学》、《论语》、《孟子》和 。 答:《中庸》

17.终身教育的本质在于现代人的一生应该是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一生。“终身教育”的提出者是 。 答:保罗·朗格朗

18.1632年英国哲学家 首次在科学分类中将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划分出来。 答:培根

19.前苏联教育界 主编的《教育学》对我国影响最大,流传最广。 答:凯洛夫

20.教育史上传统教育派与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和 。 答:赫尔巴特、杜威

21.将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在大学里讲授,最早始于德国哲学家 。 答:康德

22.《学记》提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体现了教学的 原则。 答:启发性

23.主张“有教无类”的古代教育家是 。 答:孔子

24.古希腊提出问答法的哲学家和思想家是 。 答:苏格拉底

25.近代教育史中主张“绅士教育”的教育家是 。 答:洛克

26.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学派的 “三中”是 、 、 。 答:教师中心 课堂中心 书本中心

02|名词解释题 1.教育学

答: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03|简答题

1.教育学发展历经了哪几个阶段?各阶段大致处于什么时期? 答:教育学发展历经了4个阶段,各阶段大致处于

(1)萌芽阶段,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时期。

(2)独立形态教育学产生阶段,文艺复新到19世纪四五十年代。 (3)教育学的多样化发展时期,19世纪四五十年代到20世纪四五十年代。

(4)教育学的理论深化阶段,20世纪四五十年代到现在。 2.教育的社会属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教育的社会属性表现在

(1)永恒性。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它是一个永恒的范畴。

(2)历史性。在阶级社会中表现为阶级性。

(3)相对独立性。教育具有自身的继承关系;教育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影响;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但不能将其独立性绝对化。

04|论述题

1.结合实际论述学习教育学的意义。 答:要点

(1)有助于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反思教育行为。 (2)可以提高教师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 (3)的助于科学解释教育问题。

(4)可以掌握教育规律,指导教育实践。 结合实际论述。

05|辨析题

1.有老师说:“只要有专业知识,就能上好课,何必还要学习教育学。”

答:错误。教育理论对每个教育工作者意义重大。

(1)从理论上讲,掌握教育原理有助于解释和指导教育实践、推动教育改革;

(2)从实践上讲,掌握教育原理有助于树立科学的教育现、提高教育质量、总结经验、探索规律,还可以为学习其他相关学科提供坚实的理论根基。缺少理论的指导,教育实践就难以取得成效。

2.终身教育是人一生所受教育的总和,包括一切教育活动、教育机会和教育的一切面,既是一种教育理想,也是一种教育应遵循的实施原则。

答:正确。终身教育的两个本质性特征:

(1)从外延看,终身教育是贯穿人生始终的一种教育形态,具有时间的延展性;

(2)从内涵看,终身教育并不是一种整体意义上的教育体系或教育制度,更多的是一种教育观念或教育原则,或包容了所有现存的教育形态在内的教育过程。时间上的延展性和空间上的包容性共同构成了终身教育概念的外延和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