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复习题 详细版 - 图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金融学复习题 详细版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1a056490d5bbfd0a78567312

A4其他 合 计 L5财政透支 合 计 根据资金平衡表原理,有如下公式:A1+A2+A3+A4=L1+L2+L3+L4+L5 (1)资金运用(资产)不增加,资金来源(负债)不会增加。在资金运用不增加的情况下,以上A1、A2、A3、A4各项的增加,都是在信贷资金来源一方的各项目之间此增彼减,并不影响资金来源总量的变化。(2)资金运用(资产)发生变动,资金来源(负债)会相应变动。资金运用减少,在一般情况下,一是企业用销货收入提前归还贷款,则表现为A1和L1相应减少同一额度;二是银行按期收回贷款,则A1或A3与L1相应减少同一额度。若资金运用增加,如某企业向银行贷款,则表现为L1和A1相应增加;企业贷款中部分要提取现金,则表现为L1和A1、A3的相应增加。若银行购进金银外汇,则出售金银和外汇的个人会增加一笔存款或现金,表现为L2和A1、A3的相应增加。若银行弥补财政赤字,则表现为L1和A1的同时增加。(3)根据以上分析,再将原有的资产负债表加以简化,即可得出“贷款=存款+现金”这一恒等式。这一恒等式的实质内容说明,我国货币大多数是由贷款这一渠道注入流通的。 2.“贷款决定存款”这一结论会不会导致信贷失控? “贷款决定存款”这一结论不会导致信贷失控。 (1)有一种观点认为,既然是“贷款决定存款”,银行就可能大胆地发放贷款,从而导致信贷失控。这种观点是错误的。(2)从纯技术的角度探讨,存款由贷款引出,贷款制约并决定着存款,因此,就银行整体而言,银行扩大信贷的能力是无限的。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信贷的无限扩张是极其少见的。现实状况是:贷款的恶性扩大造成流通中货币过多,货币过多又必然引起经济运行的紊乱。(3)银行扩大信贷技术上的无限性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它具有客观上的有限性。通过银行向企业单位提供和分配信贷资金是价值的分配,这种价值的分配受客观生产条件的限制。(4)因此,“贷款决定存款”这一结论不会导致信贷失控。信贷失控常常是因为银行不顾客观生产条件,恶性贷款造成流通中货币过多,货币过多又必然引起经济运行的紊乱。 3.简述原始存款和派生存款的关系。 (1)原始存款,指银行吸收的现金存款或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贷款所形成的存款,包括商业银行吸收到的、增加其准备金的存款;派生存款,它是相对于原始存款而言的,是指由商业银行以原始存款为基础发放贷款而引伸出的超过最初部分存款的存款。(2)派生存款必须以一定量的原始存款为基础。派生存款并非可以凭空创造,必须具有派生的基础,即有一定量的原始存款给予保证。(3)派生存款是在商业银行(或称存款货币银行)内直接形成的。凡是在银行具有创造信用流通工具能力的货币,都具有创造派生存款的能力。(4)以原始存款为基础,通过商业银行内的存贷活动形成的派生存款量,是由贷款引伸出的超过最初部分的存款。(5)原始存款和派生存款还存在有相互转化的关系,这种相互转化须以贷款为条件。①原始存款转化为派生存款的过程是:当中央银行用再贷款形式向商业银行发放贷款时,贷款转入借款人存款账户,成为可供借款者使用的存款。但由于存款的所有权属于银行,所以表现在银行账面上,在原有存款的基础上,又引伸出一笔存款来。以此类推,这些引伸出来的存款,就是派生存款。②派生存款转化为原始存款的过程是:商业银行在不同层次的存款派生过程中,总有数量不等的存款准备金交存中央银行,与此同时,又形成了一定量的原始存款,作为存款派生的基础。 4.存款货币的创造在量上有哪些限制因素。

整个商业银行体系所能创造的存款货币并不是无限的,而是有限的。这个限度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其一是客观经济过程对货币的需求,它要求银行体系必须适度地创造货币;其二是商业银行在存款创造的过程中,还有以下因素对存款创造倍数的限制:

(1)法定存款准备率(r)对存款创造的限制。整个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的数量会受法定存款准备率的限制,其倍数同存款准备率呈现一种倒数关系。

(2)现金漏损率(c)对存款创造的限制。现金漏损是指银行在扩张信用及创造派生存款的过程中,难免会有部分现金流出银行体系,保留在人们的手中而不再流回。这种现金漏损对于银行扩张信用的限制与法定存款准备率具有同等的影响。

(3)超额准备率(e)对存款创造的限制。在银行体系中,超额准备率的变化对于信用的影响,同法定准备率及现金漏损率具有同等作用。

(4)定期存款准备金对存款创造的限制。银行对定期存款(Dt)也要按一定的法定准备率(rt)提留准备金(定期存款的法定准备率往往不同于活期存款的法定准备率)。定期存款Dt同活期存款总额(Dd)之间也会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当令t= Dt / Dd时,则(rt·Dt)/Dd=rt·t。这部分rt·t或(rt·Dt)/Dd对存款乘数的影响,便可视同为法定准备率的进一步提高。 因此,存款创造乘数K在量上可用以下公式表示: K = 1/(r+c+e+ rt·t) 5.简述基础货币“质”与“量”的规定性。

(1)基础货币“质”的规定性。基础货币亦称货币基数,又称高能货币或强力货币,是起创造存款作用的商业银行创造更多货币的基础。基础货币有如下五个显著特点:①它是中央银行的负债;②流通性很强,即持有者能够自主运用,是所有货币中最活跃的部分;③派生性,即它运动的结果能够产生出数倍于它本身的货币量,具有多倍的伸缩功能;④与货币供给的各相关层次有较高的相关度,它的变化对于货币供给变化起着主要的决定性作用;⑤可控性,即中央银行能够控制它,并且通过对它的控制来控制整个货币供给量。基础货币最本质的特征是②和③两点。(2)基础货币“量”的规定性。关于基础货币量的规定性,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计算口径,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解释,我们认为:基础货币=手持现金+法定储备+超额储备。由以上对基础货币质和量的分析,可以得到基础货币的完整定义:起创造存款作用的商业银行创造更多货币的基础,它包括纯创造存款的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与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通货这两者的总和。用公式表示为:B=R+C 6.简述中央银行中如何进行基础货币控制的。

中央银行对基础货币的调控。控制基础货币是中央银行的一项基本任务。基础货币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超额准备金和流通现金。一方面,中央银行可以充分发挥其直接掌握和操纵的调控工具,如买卖信用证券、调整存款准备率和对商业银行贴现率等的作用,达到减少或增加基础货币的目的。另一方面,中央银行还可以通过对来自非银行部门的外部因素的变动进行预测,然后运用它所能控制的项目采取防御性措施,如提高储蓄利率、改变财政向银行透支等,以抵消外部因素对基础货币的影响。

7.简述影响货币乘数的因素。

(1)法定存款准备率(r) 对货币乘数的影响。①货币乘数受法定存款准备率的限制,货币乘数同存款准备率呈现一种倒数关系。②r主要受三类因素影响: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意向;商业银行存款负债的结构;商业银行的经营规模和处所。(2)现金比率(h)与现金漏损率(c)对货币乘数的影响。①所谓现金比率是指非银行部门所持有的现金(C)与非银行部门所持有的存款D之间的比例关系。现金漏损是指银行在扩张信用及创造派生存款的过程中,难免会有部分现金流出银行体系,保留在人们的手中而不再流回。这种现金漏损对于银行扩张信用的限制与法定存款准备率具有同等的影响。②h的高低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非银行部门的可支配收入;非银行部门持有的机会成本;金融市场的完善程度;其他非经济因素(u)。(3)定期存款比率(t)对货币乘数的影响。①银行对定期存款(Dt)也要按一定的法定准备率(rt)提留准备金。定期存款Dt同活期存款总额(Dd)之间也会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当令t= Dt / Dd时,则(rt·Dt)/Dd=rt·t。这部分rt·t或(rt·Dt)/Dd对货币乘数的影响,便可视同为法定准备率的进一步提高。②t的高低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非银行部门的可支配收入;持有定期存款的机会成本;定期存款的利率。(4)超额准备比率(e)对货币乘数的影响。①超额准备比率对货币乘数的影响与法定存款碧绿具有同等作用。② e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商业银行持有e的机会成本;商业银行借入准备金的代价;非银行部门对现金的偏好;非银行部门对定期存款的偏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意向( P);商业银行的业务经营传统。综上,货币乘数m在量上可用以下公式表示: m= 1/(r+c+e+ rt·t) 或者 m= 1/[r+e+c+h-(r+e)·(c+h)] (h为财政性存款比率)。 五、论述题(阐述观点并加以论证,关举出必要的实例) 1.论述存款货币的创造和削减过程

(1)银行之所以能够创造存款货币,是由于运用原始存款发放贷款的结果。(2)为了分析简便,作如下假设:①银行体系由中央银行及至少两家以上的商业银行所构成; ②法定准备率为20%; ③存款准备金由商业银行的库存现金及其存于中央银行的存款所组成;④银行客户将其一切收入均存入银行体系。(3)存款货币的创造过程下表来表示:(4)在部分准备金制度下,一笔原始存款由整个银行体系运用扩张信用的结果,可产生大于原始存款若干倍的存款货币。 多倍存款的创造过程表

银行 第一家银行 第二家银行 第三家银行 第四家银行 : : 增加存款 100000 80000 64000 …… : : 法定准备金 20000 16000 12800 …… : : 增加放款 80000 64000 51200 …… : : 总 计 500000 100000 400000 2.论述中央银行货币供给调控机制的组成。 货币供给调控机制是一个以信用创造理论为基础、与中央银行体制的存在有密切联系、由内在诸因素有机联系和相互作用的复杂综合体。可以按以下三个层次加以剖析:(1)调控主体:一是中央银行,这里称之为发动主体;二是商业银行,称之为放大主体;三是非银行经济部门,称之为目标主体。(2)基本因素:货币供给量调控机制的基本因素也有三个:一是基础货币;二是货币乘数;三是货币供给量。基础货币是货币供给量的前提条件,整个货币供给量是基础货币与又称货币乘数的乘积。(3)若干金融变量:影响货币供给调控模式的若干金融变量具体指现金漏损率、法定存款比率、超额准备金比率、定期存款比率、财政性存款比率等,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于倍数放大效应。以上诸金融变量中,直接受制于中央银行行为的是法定存款比率;直接受制于商业银行行为的是超额准备比率;直接受制于非银行经济部门行为的是现金漏损率、定期存款比率和财政性存款比率等。以上货币供给量调控机制的组成,只是从静态角度作抽象考察,如果从各变量主体行为的经济背景和动态分析,实际运行过程要复杂得多。 ★3.论述中央银行调控货币供给量的复杂性。 影响货币供给的基本因素是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1)中央银行对基础货币的调控。控制基础货币是中央银行的一项基本任务。基础货币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超额准备金和流通现金。中央银行可运用存款准备率作为限制商业银行信用扩张的工具,中央银行还可运用其他货币政策工具,如公开市场业务、再贴现率、若干选择性的货币政策工具,以及直接控制和间接信用指导调控基础货币等。然而,不但这些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也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而且超额准备金、流通中现金的调控却受商业银行、企业、公众以及客观现实经济情况影响,这使中央银行难以对基础货币进行有效调控。(2)中央银行对货币乘数的调控。从货币供给量间接型调控总模型中也可看出,影响货币乘数的诸因素并非都由中央银行的意向所决定,如现金漏损率、定期存款比率、财政性存款比率等均由非银行经济部门的经济行为所决定。可见,中央银行对货币供给量的调控处于异常复杂的境地。当然,这不等于中央银行只能被动应付,甚至束手无策。中央银行完全可以主动出击,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改变现状,促使自己的意图得以实现,如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对来自非银行部门的外部因素的变动进行预测,如变动利率、完善金融市场等,以使非银行经济部门的经济行为纳入自己的轨道,为实现有效的宏观调控创造必要的条件。 第九章 货币均衡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写在题后的括弧内。) 1.货币均衡的实际意义是 【 D 】 A. 货币供应量与货币需求量相等 B. 货币供应量大于货币需求量 C. 货币供应量小于货币需求量 D. 货币供应量与货币需求量大体相适应 2.社会产品的交换总体上讲就是 【 B 】 A. 货币交换 B. 商品交换 C. 信用工具的交换 D. 价值交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