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排列组合概率综合复习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高中数学-排列组合概率综合复习更新完毕开始阅读1a359524f66527d3240c844769eae009591ba27a

高中数学

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与概率统计

重点知识回顾 1.排列与组合 ⑴ 分类计数原理与分步计数原理是关于计数的两个基本原理,两者的区别在于分步计数原理和分步有关,分类计数原理与分类有关. ⑵ 排列与组合主要研究从一些不同元素中,任取部分或全部元素进行排列或组合,求共有多少种方法的问题.区别排列问题与组合问题要看是否与顺序有关,与顺序有关的属于排列问题,与顺序无关的属于组合问题. ⑶ 排列与组合的主要公式 ①排列数公式:An?nmn!?n(n?1)???(n?m?1) (m≤n) (n?m)!An=n! =n(n―1)(n―2) ·…·2·1. ②组合数公式:Cn?mn!n(n?1)???(n?m?1)? (m≤n). m!(n?m)!m?(m?1)?????2?1mn?m012nn③组合数性质:①Cn?Cn(m≤n). ②Cn?Cn?Cn?????Cn?2 02413n?1③Cn?Cn?Cn????Cn?Cn?????2 2.二项式定理 ⑴ 二项式定理 (a +b)n =Cnan +Cnan1b+…+Cnanrbr +…+Cnbn,其中各项系数就是组合数Cn,展开式共有n+1项,第r+1项是Tr+1 =Cnanrbr. ⑵ 二项展开式的通项公式 二项展开式的第r+1项Tr+1=Cnanrbr(r=0,1,…n)叫做二项展开式的通项公式。 ⑶ 二项式系数的性质 ①在二项式展开式中,与首末两端“等距离”的两个二项式系数相等, 即Cn= Cn (r=0,1,2,…,n). rn?rr-01-r-nrr- 1 / 7

nn?12;②若n是偶数,则中间项(第?1项)的二项公式系数最大,其值为Cn若n是奇数,则中间两项(第22n?3项和第项)的二项式系数相等,并且最大,其值为Cn2= Cn2. 2③所有二项式系数和等于2n,即Cn+Cn+Cn+…+Cn=2n. ④奇数项的二项式系数和等于偶数项的二项式系数和, 即Cn+Cn+…=Cn+Cn+…=2n1. 3.概率 (1)事件与基本事件: 0213―nn?1n?1012n?随机事件:在条件S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 事件??不可能事件:在条件S下,一定不会发生的事件 ?确定事件?必然事件:在条件S下,一定会发生的事件?? 基本事件:试验中不能再分的最简单的“单位”随机事件;一次试验等可能的产生一个基本事件;任意两个基本事件都是互斥的;试验中的任意事件都可以用基本事件或其和的形式来表示. (2)频率与概率:随机事件的频率是指此事件发生的次数与试验总次数的比值.频率往往在概率附近摆动,且随着试验次数的不断增加而变化,摆动幅度会越来越小.随机事件的概率是一个常数,不随具体的实验次数的变化而变化. (3)互斥事件与对立事件: (4)古典概型与几何概型: 古典概型:具有“等可能发生的有限个基本事件”的概率模型. 几何概型:每个事件发生的概率只与构成事件区域的长度(面积或体积)成比例. 两种概型中每个基本事件出现的可能性都是相等的,但古典概型问题中所有可能出现的基本事件只有有限个,而几何概型问题中所有可能出现的基本事件有无限个. (5)古典概型与几何概型的概率计算公式: 对立事件 发生,且必有一个发生 互斥事件 发生 事件A与B不可能同时两事件互补 一是对立事件 事件 定义 事件A与B不可能同时两事件交集为空 与B必为互斥事件; 事件A与B互斥,但不集合角度理解 关系 事件A与B对立,则A 2 / 7

古典概型的概率计算公式:P(A)?A包含的基本事件的个数. 基本事件的总数构成事件A的区域长度(面积或体积). 试验全部结果构成的区域长度(面积或体积) 几何概型的概率计算公式:P(A)? 两种概型概率的求法都是“求比例”,但具体公式中的分子、分母不同. (6)概率基本性质与公式 ①事件A的概率P(A)的范围为:0≤P(A)≤1. ②互斥事件A与B的概率加法公式:P(AUB)?P(A)?P(B). ③对立事件A与B的概率加法公式:P(A)?P(B)?1. (7) 如果事件A在一次试验中发生的概率是p,则它在n次独立重复试验中恰好发生k次的概率是pn(k) = Cnpk(1―p)nk. 实际上,它就是二项式[(1―p)+p]n的展开式的第k+1项. (8)独立重复试验与二项分布 ①.一般地,在相同条件下重复做的n次试验称为n次独立重复试验.注意这里强调了三点:(1)相同条件;(2)多次重复;(3)各次之间相互独立; ②.二项分布的概念:一般地,在n次独立重复试验中,设事件A发生的次数为X,在每次试验中事件A发生的概率为p,那么在n次独立重复试验中,事件A恰好发生k次的概率为kkP(X?k)?Cnp(1?p)n?k,(k?0,1,2,L,n).此时称随机变量X服从二项分布,记作X~B(n,p),并称p为成k―功概率. 三、考点剖析 考点一:排列组合 1、解排列组合题的基本思路: ① 将具体问题抽象为排列组合问题,是解排列组合应用题的关键一步 ② 对“组合数”恰当的分类计算是解组合题的常用方法; ③ 是用“直接法”还是用“间接法”解组合题,其前提是“正难则反”; 2、解排列组合题的基本方法: ① 优限法:元素分析法:先考虑有限制条件的元素的要求,再考虑其他元素; 位置优先法:先考虑有限制条件的位置的要求,再考虑其他位置; 3 / 7

② 排异法:对有限制条件的问题,先从总体考虑,再把不符合条件的所有情况去掉。 ③ 分类处理:某些问题总体不好解决时,常常分成若干类,再由分类计数原理得出结论;注意:分类不重复不遗漏。 ④ 分步处理:对某些问题总体不好解决时,常常分成若干步,再由分步计数原理解决;在解题过程中,常常要既要分类,以要分步,其原则是先分类,再分步。 ⑤ 插空法:某些元素不能相邻或某些元素要在某特殊位置时可采用插空法,即先安排好没有限制元条件的元素,然后再把有限制条件的元素按要求插入排好的元素之间。 ⑥ 捆绑法:把相邻的若干个特殊元素“捆绑”为一个大元素,然后再与其余“普通元素”全排列,最后再“松绑”,将特殊元素在这些位置上全排列。 ⑦ 穷举法:将所有满足题设条件的排列与组合逐一列举出来;这种方法常用于方法数比较少的问题。 【命题规律】排列组合的知识在高考中经常以选择题或填空题的形式出现,难度属中等。 例1、12名同学合影,站成前排4人后排8人,现摄影师要从后排8人中抽2人调整到前排,若其他人的相对顺序不变,则不同调整方法的总数是( ) A.C8A3 22 B.C8A6 26 C.C8A6 22 D.C8A5 22例2、12.如图,一环形花坛分成A、B、C、D四块,现有4种不同的花供选种,要求在每块里种一种花,且相邻的2块种不同的花,则不同的种法种数为 (A)96 (C) 60 (B) 84 (D) 48 例3、某地奥运火炬接力传递路线共分6段,传递活动分别由6名火炬手完成.如果第一棒火炬手只能从甲、乙、丙三人中产生,最后一棒火炬手只能从甲、乙两人中产生,则不同的传递方案共有 种.(用数字作答) 考点二:二项式定理 【内容解读】掌握二项式定理和二项式系数的性质,并能用它们计算和论证一些简单问题。对二项式定理的考查主要有以下两种题型: 1、求二项展开式中的指定项问题:方法主要是运用二项式展开的通项公式; 2、求二项展开式中的多个系数的和:此类问题多用赋值法;要注意二项式系数与项的系数的区别; 【命题规律】 历年高考二项式定理的试题以客观题的形式出现,多为课本例题、习题迁移的改编题,难度不大,重点考查运用二项式定理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逻辑划分、化归转化等思想方法。为此,只要我们把握住二项式定理及 4 /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