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中考化一模试卷(解析版) 人教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中考化一模试卷(解析版) 人教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1a4b57026b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dc

【分析】本题考查化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解答】解:A、氢元素的元素符号为:H,H2可表示氢气,故选项错误;

B、原子的表示方法就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2个氧原子,就可表示为:3O,故选项错误;

C、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4个水分子可表示为4H2O;4H2O2表示4个过氧化氢分子,故选项错误; D、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5个铝离子可表示为:5Al3+;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生对化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生对化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较易.

5.下列关于四种粒子结构示意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①④属于同种元素

B.①属于离子,离子符号为Cl (Cl正上方写﹣1) C.②表示的原子在化反应中容易失去1个电子 D.①③的化性质相似

【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专题】化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A、依据同种元素质子数相同分析判断. B、根据核内的质子数和电子数,判断元素及微粒类型. C、根据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得失电子分析.

D、依据元素的性质和最外层电子数关系密切分析解决.

【解答】解:A、同种元素质子数一定相同,①④的质子数不同,所以两者步属于同种元素;故A说法不正确;

B、由①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核内的质子数是17<电子数=18,属于氯离子,离子符号为Cl﹣,故B说法不正确;

C、②表示的元素最外层是1个电子,在化反应中易失去最外层电子数达到稳定结构;故C说法正确;

D、因为元素的性质和最外层电子数关系密切,所以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则化性质相似,由于①③的最外层电子数分别是8、7,性质不会相似;故D说法不正确. 故选:C.

【点评】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的区别和联系;掌握核外电子在化变化中的作用和得失电子的规律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6.下列区别物质的方法错误的是( ) A.用肥皂水区别软水和硬水 B.用水区别氯化钠和硝酸铵固体 C.用燃烧的方法区别羊毛和涤纶 D.用观察颜色的方法区别O2和CO2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硬水与软水;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鉴别淀粉、葡萄糖的方法与蛋白质的性质. 【专题】实验方案评价题.

【分析】对于给定实验方法和试剂的鉴别题,直接从给定试剂和方法去猜想用到的实验原理,然后再原理下验证分析是否能够达到目的即可,而不要从待鉴别物质去分析可以用的方法和试剂. 【解答】解:

A、用肥皂水区别软水和硬水.用肥皂水是想通过充分振荡后产生泡沫的多少来分析的,由于软水中含有钙镁离子少,振荡后产生的泡沫相对就多,所以可以区别开.正确. B、用水区别氯化钠和硝酸铵固体.用水来鉴别物质有两种可能,看是否反应,或者看溶解情况.由于两者都不能和水反应,则就是借助溶解性,而两种物质都能够溶解于水,所以不是很容易区别.严格将来,如果考虑溶解差别,由于硝酸铵溶解比氯化钠要大的多,通过相

同质量的水溶解溶质的多少也可以区别.同时考虑溶解过程中的吸热与放热的差异,由于硝酸铵固体溶解导致液体温降低,也是可以区别的.正确.

C、用燃烧的方法区别羊毛和涤纶.在燃烧时,涤纶明显打结成球,而羊毛燃烧却又毛发烧焦的味道.可以区别.正确.

D、用观察颜色的方法区别O2和CO2.由于两种气体都是无色的,所以用该方法无法区别.错误. 故选D.

【点评】从待推测物质去思考解决的方法,往往答案不是唯一的,用时较多.而从给定的方法和试剂来考虑,往往只需要考虑该方法的科性和可行性,还有严谨程即可.相对更容易操作,较为便捷.另外就是注意用到水时,不要一看物质都能够溶解就下结论无法区别,而要考虑溶解大小和溶解时的吸热或者放热的细微差距.

7.下列所示分别是二氧化碳的制取、干燥、收集和性质检验的装置图,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考点】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气体的干燥(除水);二氧化碳的化性质.

【专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分析】A、实验室使用块状固体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因此,制取二氧化碳应选用固液不需要加热的发生装置;装置中长颈漏斗应伸入液面以下,防止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

B、利用浓硫酸的吸水性,把二氧化碳气体通入浓硫酸,浓硫酸吸收二氧化碳中的水; C、二氧化碳密比空气大,应采取向上排空气法进行收集;

D、二氧化碳通入石蕊试液,与试液中的水反应生成的碳酸能使石蕊试液变成红色. 【解答】解:A、图示为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装置中长颈漏斗未伸入液面以下,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故A不正确;

B、图示为使用浓硫酸干燥二氧化碳气体的装置,进气口和出气口反了,故B不正确;

C、图示为气体的收集装置,集气瓶瓶口向下,为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气体;二氧化碳密大于空气,应采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C不正确;

D、图示为把二氧化碳气体通过伸入试液中的导管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使石蕊试液变成红色,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根据制取气体反应所使用药品的状态及反应条件选择发生装置,根据气体的密和溶解性选择收集气体的方法.

8.初中化的很多反应可以表示为:甲+乙=丙+丁,其中甲、乙、丙、丁既可能是单质也可能是化合物.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若甲、乙、丙、丁均是化合物,则该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B.若甲、乙、丙分别是酸、碱、盐,则丁一定是水 C.若乙是金属氧化物,丙是二氧化碳,则甲是一氧化碳 D.若甲是锌,丙是氢气,则乙一定是稀硫酸

【考点】反应类型的判定;金属的化性质;酸的化性质. 【专题】化反应的基本类型和能量变化.

【分析】复分解反应是指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在化方程式中,反应物或生成物没有顺序之分.

【解答】解:A、若甲、乙、丙、丁均是化合物,则该反应不一定是复分解反应,例如对2NaOH+CO2═Na2CO3+H2O来说,虽然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两种化合物,但不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所以不属于复分解反应.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酸和碱反应一定生成盐和水,若甲、乙、丙分别是酸、碱、盐时,则丁一定是水.该选项说法正确.

C、若乙是金属氧化物,丙是二氧化碳,则甲可能是一氧化碳,也可能是碳单质.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若甲是锌,丙是氢气,则乙可能是稀盐酸或稀硫酸.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B.

【点评】反应物或生成物没有顺序之分,例如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的反应,可以写成2NaOH+CO2═Na2CO3+H2O,也可以写成CO2+2NaOH═H2O+Na2CO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