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学习题1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审计学习题1更新完毕开始阅读1a4b8d86bceb19e8b8f6ba9b

《审计实务》练习题1

一、单项选择题

1.关于国家审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国家审计关系是经过授权形成的 B.国家审计是独立性最强的审计

C.国家审计是我国审计监督体系的主体 D.国家审计是有偿审计 【解析】 A

2.管理当局的“完整性”认定主要与会计报表的组成要素的( )有关。

A.高估 B.低估

C.夸大错误 D.错误舞弊 【解析】 B

3.有关审证据可靠的下表述中,注册会计师认同的是( )。 A.书面证据与实物证据相比是一种辅助证据,可靠性较弱;

B.内部证据在外部流转并获得其他单位承认,则具有较强的可靠性;

C.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声明书有助于审计结论的形成,具有较强的可靠性;

D.环境证据比口头证据重要,属于基本证据,可靠性较强。 【解析】 B

4.注册会计师需要获取的审计证据的数量受错报风险的影响。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评估的错报风险越高,则可接受的检查风险越低,需要的审计证据可能越多

B.评估的错报风险越高,则可接受的检查风险越高,需要的审计证据可能越少

C.评估的错报风险越低,则可接受的检查风险越低,需要的审计证据可能越少

D.评估的错报风险越低,则可接受的检查风险越高,需要的审计证据可能越多

【解析】 A 根据审计风险模型,检查风险=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与可接受的检查风险是反向关系,与所需要审计证据是同向关系,故选项A正确。

5.下列与重大错报风险相关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A.重大错报风险是因错误使用审计程序产生的;

B.重大错报风险是假定不存在相关内部控制,某一认定发生重大错报的可能性;

C.重大错报风险独立于财务报表审计而存在;

D.重大错报风险可以通过合理实施审计程序予以控制。

【解析】 C 本题考查的是对重大错报风险的概念理解,选项A和B与“重大错报风险”概念不符;依据审计风险模型,审计风险 = 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注册会计师通过风险评估程序评估的是重大错报风险,不能够控制重大错报

1

风险,能够控制的是检查风险,故选项C正确,选项D不正确。

6.财务报表的审计范围是指( )。 A.审计业务约定书所预定的财务报表; B.与所审计的财务报表有关的资料;

C.为实现审计目标应实施的审计程序的总和; D.与所审计的财务报表有关的经济活动。 【解析】 C

7.在确定函证对象时,以下项目中,应当进行函证的是( )。 A. 函证很可能无效的应收账款;

B. 交易频繁但期末余额较小的应收账款; C. 执行其他审计程序可以确认的应收账款; D.应收账款纳入审计范围内子公司的款项。

【解析】 B 一般情况下,注册会计师应选择以下项目作为函证对象:大额或账龄较长的项目;与债务人发生纠纷的项目;关联方(包括持股5%以上的股东)项目;主要客户(包括关系密切的客户)项目;交易频繁但期末余额较小甚至余额为零的项目;非正常的项目。

8.注册会计师从被审计单位的验收单追查至相应的采购明细账,是为了证实采购与付款循环中的( )。 A.存在; B.完整性; C.计价和分摊;

D.分类和可理解性。

【解析】 B 从原始凭证追查至明细账是实现“完整性”目标的审计程序。

9.管理当局对会计报表的下列认定中,注册会计师通过分析存货周转率最有可能证实的是( )。

A.存在或发生 B.权利和义务

C.分类和可理解性 D.计价和分摊 【解析】 D

10.注册会计师应当将( )附于审计报告后。 A.股动大会决议;

B.已审计的财务报表; C.董事会决议; D.监事会决议。

【解析】 B 注册会计师应当将已审计的财务报表附于审计报告后,以便于财务报表使用者正确理解和使用审计报告,并防止被审计单位替换、更改已审计的财务报表。

二、多项选择题

1.审计按其范围不同,可以分为( )。 A.全面审计; B.局部审计; C.内部审计;

2

D.专题审计。

【解析】 ABD 选项C是按审计主体分类,故不选。 2.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业务或其他鉴证业务时,应当保持 ( )的独立。

A.形式上; B.实质上; C.时间上; D.地点上。 【解析】 AB

3.审计目标包括( )部分。 A.一般性目标; B.审计总目标; C.审计具体目标; D.特殊目标。

【解析】 BC 审计目标包括财务报表审计的总目标和与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相关的具体审计目标。

4.下列各项审计证据中,属于内部证据的有( )。 A.被审计单位已对外报送的财务报表; B.被审计单位提供的销售合同;

C.被审计单位提供的供应商开具的发票; D.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声明书。

【解析】 ABD 被审计单位提供的供应商开具的发票属于外部证据。 5. 在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之前,应当对会计师事务所的专业胜任能力进行评价。这种评价的内容应当包括( )。

A. 执行审计的能力; B. 事务所的的独立性; C. 保持应有谨慎的能力; D. 助理人员。

【解析】 ABC 签约前不需要评价助理人员。

6.以下有关检查风险的说法中,恰当的有( )。

A.在既定的审计风险水平下,可接受的检查风险水平与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结果呈正向关系;

B.检查风险的控制效果取决于设计的审计程序的合理性和执行审计程序的有效性;

C.注册会计师将重要账户的检查风险水平降低影响其审计程序;

D.在审计风险确定的情况下,重大错报风险与可接受的检查风险呈反向关系。

【解析】 BCD 根据审计风险模型,在既定审计风险水平下,可接受的检查风险与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结果呈反向关系。

7.一般情况下,注册会计师应选择以下项目作为函证对象( )。 A.金额较大且账龄较长的项目; B.重大关联方交易;

C.交易频繁但期末余额较小的项目;

D.可能存在争议以及产生重大舞弊或错误的交易。

3

【解析】 ABCD 注册会计师应选择以下项目作为函证对象:(1)金额较大的项目;(2)账龄较长的项目;(3)交易频繁但期末余额较小的项目;(4)重大关联方交易;(5)重大或异常的交易;(6)可能存在争议以及产生重大舞弊或错误的交易。

8.存货周转率的波动可能意味着被审计单位存在以下情况( )。 A.有意或无意地减少存货储备; B.存货管理或控制程序发生变动; C.存货成本项目发生变动; D.存货核算方法发生变动。

【解析】 ABCD 根据存货周转率计算公式,存货周转率与期末存货有关,即选项A;与存货管理或控制程序有关,比如存货被盗或毁损,即选项B;与存货成本项目发生变动,即料工费的比例有关,即选项C;与存货核算方法比如先进先出法或者加权平均法等计算方法有关,即选项D。

9.下列审计程序中,属于投资活动控制测试程序的有( )。 A.审阅内部盘核报告;

B.分析企业投资业务管理报告; C.实地盘点投资资产;

D.抽查投资业务的会计记录。

【解析】 A B D 选项C属于实质性程序。 10.下列符合现金盘点的要求的有( )。

A.盘点人员必须包括出纳员、被审计单位会计主管和注册会计师; B.盘点之前应将已办理现金收付手续的收付凭证登入现金日记账; C.不同存放地点的现金同时进行盘点;

D.盘点时间应安排在现金收付业务进行时采取突击盘点。

【解析】 ABC 库存现金盘点,实施突击性检查,时间最好选择在上午上班前和下午下班后进行。

三、判断题

1.就地审计一般适用于业务量不多的行政事业单位的经费收支审计。( )

【解析】 X 报送审计一般适用于业务量不多的行政事业单位的经费收支审计。

2.在抽样风险中,信赖过度风险与误受风险是注册会计师应特别关注的,因为它们会影响审计效果。( )

【解析】 √

3.审计业务约定书,既可采用书面形式,也可以采用口头形式。( )

【解析】 X 审计业务约定书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4.重要性水平越高,审计风险越高;重要性水平越低,审计风险越低。( )

【解析】 X 重要性水平与审计风险呈反比关系。

5.财务报表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很可能源于薄弱的控制环境。

【解析】 √ 控制环境的好坏对财务报表有重大影响,从而影响报表的多个认定,与报表整体相关。

6.注册会计师对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是一种判断。若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比较低,注册会计师可以不用针对被审计单位所有重大的各类交易、账户余额、

4

列报实施实质性程序。( )

【解析】 X 对于重要的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注册会计师必须进行实质性程序。

7.在销售业务审计中,测试真实性目标时,起点应是发运凭证;测试完整性目标时,起点应是明细账。( )

【解析】 X 测试真实性目标时,起点应是明细账;测试完整性目标时,起点应是发运凭证。正好相反。

8.注册会计师对固定资产进行实地观察时,可以固定资产明细分类账为起点,重点观察本期新增加的重要固定资产。( )

【解析】 √ 根据重要性原则,为防止被审计单位虚增资产,注册会计师应重点观察本期新增加的重要固定资产。

9.对存货周转率进行分析性复核,可以证实被审计单位“存在”和“完整性”认定。( )

【解析】 X 对存货周转率进行分析程序,主要解决“准确性”认定。 10.如果能够对被审计单位的资产和负债进行充分审计,且能证实两者的期初余额、期末余额和本期发生额,注册会计师可不必对所有者权益进行独立审计。( )

【解析】 X 所有者权益项目一般发生频率低,但每笔金额均大,故其应该采用祥查法,对其每一个项目进行审计,而不能不对所有者权益进行独立审计。

四、计算分析题

某注册会计师在评估被审计单位的审计风险时,分别设计了以下四种情况,以帮助决定可接受的检查风险水平: 风险类别 可接受的审计风险 固有风险 控制风险 情况一 4% 100% 100% 情况二 4% 80% 50% 情况三 2% 100% 100% 情况四 2% 80% 50% 请回答: (1)上述四种情况下的检查风险水平分别是多少? (2)哪种情况需要注册会计师获取最多的审计证据?为什么? 【参考答案】(1)DR=AR÷(IR×CR) 情况一:DR=4%÷(100%×100%)=4% 情况二:DR=4%÷(50%×80%)=10% 情况三:DR=2%÷(100%×100%)=2% 情况四:DR=2%÷(50%×80%)=5%

(2)在第三种情况下需要注册会计师获取最多的审计证据。因为可接受的检查风险水平与审计证据的数量呈反比关系,即:可接受的检查风险水平越低,所需要获取的审计证据越多,反之亦然。

5